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2011-04-08 02:50卫正梅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用人单位毕业生

卫正梅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3)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卫正梅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3)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中有社会原因、高校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为有效解决这一社会性问题,政府应完善就业政策,提供体制保障;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用人机制,积极吸纳毕业生就业;学校要以人为本,加大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力度,实现人才培养的最优化;学生则要注重真才实学,树立理性的就业观。

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急剧增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目前很严峻,虽然国际金融风暴后经济有所回暖,但今后几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然而毕业生的求职数量却仍在逐年增加,且每年还有上年度的滞留毕业生不断加入到就业大军中来。可以预计,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日益激烈,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就业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因此,分析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寻求相应的对策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1.高校扩招与就业市场趋于饱和状态之间的矛盾突出

由于我国高校扩招,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到“大众教育”,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然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国民经济结构正在进行战略性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传统产业比例下降;国有企业重组改造,减员增效日益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公务员队伍、事业单位人员精简分流。这一现状又决定了社会吸纳人才的数量有限。再加上国家人事制度和其他社会制度改革、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的展开、农民进城打工大军的到来、我国制定的留学人才回归计划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回归祖国等一系列政策,大量的就业人员一同拥向我国本身就不太富裕的就业市场,这从客观上增加了国内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加剧了就业岗位和求职者之间的矛盾。

2.高校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质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在劳动力市场上,一方面出现了大量的岗位空缺,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找不到适合的工作,这种“结构性失业”现象充分说明了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专业设置普遍雷同,特色弱化,与市场经济需求脱节,不能及时、灵活地反映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从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来看,扩招使得过去精英教育时代的本科院校皆因承担了发展高等教育规模的重要任务,从而快速稀释了自身的优质教育资源,导致办学质量和培养的大学生整体素质下降,许多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不强、创新意识不强、专业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不够,尤其是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不能适应用人市场的需求。

3.部分用人单位选才标准缺乏科学性

在高校毕业生人数激增的情况下,用人单位的选择余地较大,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中故意抬高录用标准,人为地制造了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片面追求高学历。部分企事业单位不顾客观需求把录用门槛抬得过高,本来是本科生可以胜任的工作岗位,却要聘用硕士生,甚至博士生;另外对学校和专业要求也较高,倾向于名校毕业生。其次,片面强调工作经验,忽视大学生的潜能和可塑性。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存在“短视心理”,片面追求短期用人成本最小化和产出效益最大化,从而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再次,生源地域限制。不少用人单位招聘时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最后,性别歧视。女大学生应聘时常因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被拒绝。

4.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存在误区,求职技巧差

许多大学生在实用主义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心态浮躁,好高骛远,职业认识肤浅,就业观念保守,仍然把留在大城市、端上“铁饭碗”作为首要选择,向往收入高、福利好、工作相对稳定的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以及外企。

另外,大学生求职手段单一,面试技巧差。不少大学生寄希望于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却不敢将自己的实际优势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相结合,有效地“推销”自己。部分毕业生缺乏面试技巧,在面试过程中畏首畏尾、缺乏自信或是自信过度、表现过头,从而导致面试失败。

5.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不完善

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组织不健全,就业指导机构往往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之下,或者是刚刚从相关部门分离出来;就业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化、专家化、专职化的就业指导教师太少,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质量不高。不少高校忽视了系统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建设,将就业指导工作仅仅看作就业前的应急性工作。就业指导往往只停留在毕业期间的择业指导上,没有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择业观、职业观、诚信观和创业观指导,没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更忽视了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设计、自主创业等方面相结合的全程化指导。

二、缓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对策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使每位毕业生找到满意的工作,是高校乃至全社会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1.政府方面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关系到千家万户,大学生充分就业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因此,政府应该在宏观调控、微观指导上为大学生就业铺设绿色通道。首先,政策扶持。通过消除户籍、档案等人为限制毕业生自由就业的障碍,鼓励人才合理流动;落实“三支一扶”政策,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定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政策,保障自主创业的健康发展。其次,政府要大力发展经济,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保证大学生充分就业。最后,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引导和规范。企业是接收大学生的第一大基地,政府应通过合理的优惠经济政策来引导企业吸收大学生就业,并通过法律法规以及其他政策来规范企业行为,从而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2.用人单位方面

首先,用人单位要转变用人观念,建立健全用人机制。不要一味追求用人“高消费”,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位员工的能力,在合适的岗位用好合适的人,做到人尽其才。用人单位要为留住人、使用人、培养人建立良性的长效机制,保护、激励大学生的就业积极性、创造性以及工作热情。其次,用人单位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积极吸纳各层次的大学毕业生,给他们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

3.高校方面

首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的人才培养要以就业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调整专业结构,重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打造品牌专业,建设特色学科,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造性和竞争性人才打好基础。高校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加强实习基地建设,规范毕业实习的管理和监督,将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与毕业生就业基地建设结合起来,搭建毕业生实践平台,真正提高毕业生利用知识分析、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其次,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帮助大学生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趋势,转变职业理念,脚踏实地,主动把握就业机会;帮助大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增强毕业生自主意识。最后,构建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全程化体系。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全程化应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建立分阶段、多层次的就业指导体系,全过程、多方位进行就业培训和指导。比如大学一年级为职业启蒙期,应在结合其专业思想教育的基础上,进行适应性的就业指导和养成教育,帮助学生从进入大学就确立人生目标,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大学二年级为职业准备期,应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本专业发展的趋势和前景、了解专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导学生围绕职业发展去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提升素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适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初步的职业意识。大学三年级为职业定向期,应帮助学生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引导学生依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能力,确定职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计划。大学四年级为职业冲刺期,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就业心态调适、创业教育等培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4.毕业生方面

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首先,苦练“内功”,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途径。在校期间,大学生应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围绕社会需求不断进行个人知识的充实、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切实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应对市场的能力,努力培养自身承受挫折的能力,敢于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其次,转变就业观念,适应社会需求。一是要认清社会的需求和就业形势,客观地评价自我,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就业观。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更新和提高,人力资源总是在不断地交换和流动中得到优化配置、有效利用。大学生要树立不断进取的职业流动观念,学会在流动中发现机会、把握机会。二是要树立到基层、到农村、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观念。大学生应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在基层、农村、西部的广阔天地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三是要树立正确对待短期待业的观念。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资源是通过市场优化配置的,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部分毕业生不能及时落实就业单位,出现短期待业的现象已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暂时待业的毕业生要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正确对待择业过程中的挫折,冷静分析待业的原因,并根据当前的就业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和择业目标。

三、结束语

总之,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也是多元化的,解决这样一个社会性问题既是政府和用人单位的责任,也是高校和学生的责任。政府应完善就业政策,提供体制保障;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用人机制,积极吸纳毕业生就业;学校要以人为本,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力度,实现人才培养的最优化;学生则要注重真才实学,树立理性的就业观。只有大家在各自的权利义务范围内各负其责,充分发挥方方面面的优势,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一现实问题。

[1]刘甲玉.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9,(7).

[2]吴翔.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09,(8).

[3]丰玉梅.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

[4]任伟,史良君.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

Analysis of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WEI Zhengmei

(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Anhui 241003,China)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become increasingly sever in recent years,for which the society,college and graduates themselves may be responsible.To resolve this social problem,the Government should improve the employment policy,foster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for employment.Employing units should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ir employing regime and provide more opportunities for graduates.The college should stick to people-oriented principle,strengthen the guidance and service for students’employment and prompt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personnel training.Meanwhile,college 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value the concept of true talent and learning,set up a reasonable outlook on job taking.

university graduates;employment;cause;countermeasures

G647

A

1008-469X(2011)04-0098-03

2011-05-06

卫正梅(1982-),女,安徽含山人,历史学硕士,助教,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工作和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用人单位毕业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