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中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经管系,湖南 娄底 417000)
高校管理学科毕业生就业力的内涵研究
王 中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经管系,湖南 娄底 417000)
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通过大量对大学生,尤其是管理类大学生,以及相关用人单位的调查,明确高校毕业生综合能力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进而确定管理学科高校毕业生就业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对推进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管理学科;高校毕业生;就业力
经理人是企业中最昂贵的资源,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作为管理人员培养的主要渠道,高校管理学科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力的提高,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就业力,又被称为就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在英语中称为employ ability。长期以来,中外学者对就业能力进行了不断研究,但目前仍没有就业能力的统一定义,国内外学界和各种社会组织对什么是就业能力有着多种不同的解释。国际劳工组织(ILO)指出,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肖云、杜毅、刘昕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能够实现顺利就业并保持工作机会的各种素质的集合[1]。文晓凤认为,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2]。楼锡锦认为,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即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3]。
综上所述,管理学科高校毕业生就业力是管理类大学生不断地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的而获得、能在持续发展的就业市场上战胜竞争对手、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实现职业发展与自身价值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既包括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要求,也包括对学习能力、问题解决与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心态的调控与自我管理能力、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组织与领导能力、吃苦耐劳与敬业精神、坚定的意志与锲而不舍的顽强精神、正直诚实的人格品质等方面的要求。
市场与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工作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期望和要求。随着大学生就业逐渐向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市场化转变,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之间差距日益显现,国内许多学者就社会对包括管理学科在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力的期望与要求作了大量调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9年刘丽玲和吴娇的调查表明,在应届大学毕业生必备的能力方面,用人单位认为所有能力都很重要,其重要程度按比例从高到低为:沟通能力、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直诚实、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应届大学毕业生普遍欠缺的能力方面,用人单位认为应届大学毕业生最为欠缺的能力按比例从高到低为: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沟通能力、规划和组织能力及创新能力[4]。
综合分析基于对重庆市1 618名大学生和272家用人单位的“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调查”和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完成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的结果,高校毕业生严重缺乏的是工作经验、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实际操作运用的专业能力、吃苦耐劳和敬业精神、良好的心态、坚定的意志与锲而不舍的顽强精神[5]。
一项针对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访的44家企业中,要求最多的是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些都在60%左右。企业对毕业生自我表达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要求,也都在50%左右。
按照教育理念,管理类学生的领导能力应该较强。但是我们国家的学生从小开始就按照父母老师的安排学习生活,很少有自己的主见,很难领导他人,领导能力一般。一项针对对合肥工业大学管理类大学生的调查表明,仅有23.3%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领导其他人。
调研结果显示,目前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的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缺陷或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缺乏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2)团队协作能力和敬业精神有待加强;(3)工作中创造性不足等等[6]。
蔡文娟于2009年12月开展的一项最新调研表明,当前大学生的专业素质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践经验匮乏(81.8%的被调查者选择本选项);将所学知识与社会要求相结合的实际运用能力不足,动手能力较弱(63.6%);从事工作的基本能力较欠缺(36.4%);到岗位后适应时间较长(36.4%);本学科理论知识不扎实、不深入(18.2%);本学科外其他学科知识面窄(13.6%);创新能力不强(9.1%)[7]。
综上所述,略去文字表达上的差异,社会对管理学科高校毕业生就业力的期望与要求主要表现在:1)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2)群体工作效果(包括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与领导能力等),3)良好的性格品质(包括正直诚实、吃苦耐劳与敬业精神、良好的心态、坚定的意志与锲而不舍的顽强精神等),其中,由于管理工作的特点,对领导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个由各种因素、多层次且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的任何因素都会影响个体就业力的发展,只有各个因素的有机协调,成良性互动,方可组成优良系统,确保就业能力结构优化和正值增长。
只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测评体系,才能正确引导高校的学生全过程关注就业能力的提升;才能引导学生关注就业市场需求,设计个人职业生涯,认真分析自身优势,关注综合素质提升,充分注意个性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强化专业应用能力和关键能力,强化职业适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开拓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自身成长和潜能开发,全面提升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
管理学科高校毕业生就业力的内涵十分丰富,择其重点与关键而言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工作经验与实际操作能力
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质、礼仪、法律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于对重庆市1618名大学生和272家用人单位的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用人单位要求大学生具备各种实践能力,实践经验是实践能力的基础,实践能力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而不断提高。调查发现,有63.2%的用人单位表示看重大学生的实践经验,只有5.5%的用人单位表示不看重。
在管理岗位的招聘中,基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基层管理岗位通常要求1—3年相关岗位工作经验,中层管理岗位通常要求3—5年相关岗位工作经验,高层管理岗位通常要求5—10年相关岗位工作经验,缺乏工作经验已经成为管理学科大学生就业最大的门槛。
3.2群体工作效果
基于对重庆市1618名大学生和272家用人单位的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调查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各项实践能力满意度分别为:沟通协调能力45.7%,人际交往能力42.2%,动手能力30.7%,表达能力28.6%,组织管理能力22.5%。另外,有25—40%的大学生对各项实践能力都感到很欠缺,欠缺度最高的是组织管理能力,为38%,其他依次为:人际交往能力35.5%,表达能力34.4%,沟通协调能力28.1%,动手能力27.6%。通过对满意度与欠缺度的对比分析发现,大学生欠缺度最大的是组织管理能力,而对此感到很满意的只有22.5%。而对合肥工业大学管理类大学生的调查表明,仅有23.3%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领导其他人。重庆、合肥两地非管理类与管理类大学生对自身各项能力满意度最低的均为组织领导能力,分别只有22.5%和23.3%,比例十分接近。
由此可以看出,尽管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动手能力都很重要,但对管理学科高校毕业生升来说,最重要同时也最欠缺的是组织领导能力。
3.3良好的性格品质
影响就业的性格品质包括正直诚实、吃苦耐劳与敬业精神、良好的心态、坚定的意志与锲而不舍的顽强精神。据调查,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的达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0%。许多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敬业精神不强,不能安下心来扎实工作,刚刚熟悉业务就想着跳槽,贡献少,抱怨多,严重限制了自身的职业发展。
一项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调查指出,在“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277人被判定为“较强”,336人为“一般”,225人为“较差”,剩余的118人为“很差”,分别占到有效问卷总数的29.0%,35.1%,23.5%和12.4%,相当一部分工商管理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还有所欠缺[8]。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与个人心态、沟通与交际能力息息相关,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欠缺凸显出心态调控能力的不足。
综上所述,与理工科大学生就业力侧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稍有不同的是,管理类大学生的就业力各构成要素中,工作经验与实际操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吃苦耐劳与敬业精神、良好的心态比纯粹的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而这正是传统管理学科理论知识课堂教学灌输型人才培养模式所忽视的。
因此,把相当部分管理学科高校毕业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责任,简单地推给大学生本身,是很不公平的,打破传统知识灌输型教学思想的束缚,一切从培养符合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管理人才的办学宗旨出发,探索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是值得广大管理学科教育从业人员研究的重大课题。
[1]肖云, 杜毅, 刘昕. 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研究. 高教探索[J], 2007(6):130-133.
[2]文晓凤. 信息时代的就业能力发展. 企业经济[J].2002(10):11-12.
[3]楼锡锦, 周树红, 吴玉丽.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 教育发展研究[J]. 2005(7):49-52.
[4]刘丽玲, 吴娇. 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研究:基于对管理类和经济类大学毕业生的调查. 教育研究[J].2010(3):82-90.
[5]张互桂, 王中. 试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力. 湖南社会科学[J].2009(2):177-179.
[6]马丽. 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经济研究导刊[J].2010(3):114-115.
[7]蔡文娟. 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 2010(10):201-203.
[8]安鹏. 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调查与分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J], 2010(4):104.
(责任编校:文君)
StudyonConnotationofGraduate’sEmploymentAbilityaboutCollegesandUniversitiesManagementDiscipline
WANGZhong
(Department of Economic Management, 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udi 417000, China)
The skill levels of management personnel determine the enterprise’s state of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Through the survey to a lot of college students, especially students who study in management, and the related employing units, explicat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college graduates and the actual demand of employing units, and then confirming the connotation and components of the graduate’s employ ability at the college management discipline, 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reformation of discipline talents’ training mod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alents’ cultivation quality and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management discipline;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ability
2011-09-13.
王中(1978— ),男,湖南涟源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经管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人才培养与人才选拔。
G717
A
1673-0712(2011)05-01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