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 珍,池卫东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81)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运行模式构建
甄 珍,池卫东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81)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只有通过搞好职业能力培养的系统化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科学化教学途径与方法的实施,才能建立起系统扎实、富有成效的职业能力培养运行模式,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职业能力;培养;评价
现代社会,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人才岗位竞争日趋激烈,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企事业用人单位对职业人的要求已经从过去的岗位胜任力改变为职业适应力。对于高职院校来讲,良好的职业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缩短学生职业适应期,促进学生顺利实现从“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转变。高职院校普遍注重对学生职业技术的培养,但是却缺乏卓有成效的职业能力的养成教育。
关于职业能力有多种解释,有人认为它是“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有人认为它是“人们成功地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活动所必备的一系列稳定的能力特征和素质总和,包括职业品质、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有人认为,“这种能力是在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对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的运用、迁移和类比,并与相关的一般能力相整合而形成的。它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所构成。”
我们认为职业能力是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所形成的能够通过迁移而成功地完成一定职业活动的综合能力。它是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备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综合。我们在这里之所以强调“迁移”,是因为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跨岗位、跨职业、跨行业的职业变动将会成为常态,而这正是职业能力的要点。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是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
高职学生应具有的职业能力包括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但是我们通过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在职业能力培养上普遍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在职业素养培养上存在不足,二者往往不能有机融合,协调统一,这就使学生在就业与创业中缺乏竞争力。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所以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建立在企业需求的基础之上,根据企业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设计职业能力培养运行模式,从而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职业能力培养运行模式应该立足于教育学、管理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角度,遵循职业能力培养这条主线,从教学、教育两方面建立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职业能力培养运行模式。一方面强调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内容与职业技能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强调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思想发展变化结合实训内容分模块进行职业能力培养。
职业能力培养要以技能训练去带动知识学习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要以活动作为教学的载体,构建职业能力培养的阶梯式课程体系。
(1)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的构建。职业院校普遍开设了品德修养、职业生涯规划之类的课程,但是由于没有跟职业环境很好地结合,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往往不尽理想,所以职业素养的培训必须紧密结合各专业的岗位实际,结合学生的思想发展过程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变化,有针对性地进行下列内容的训练:职业品德、职业行为、职业沟通。
职业品德训练、职业行为训练、职业沟通训练贯穿三年始终,互有交融但每年又各有侧重。一年级注重职业品德训练。通过进行专业发展前景与就业形势报告,使大学生初步了解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树立职业理想;通过职业价值观辩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通过带领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品德。二年级注重进行职业行为训练,通过结合专业实训进行职业行为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通过心理测验与相关游戏,培养学生积极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职业心态。三年级注重进行职业沟通训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
职业沟通的训练可以通过设立《职业交流技巧》这门课来进行,内容包括职业形象、职场沟通、团队合作等相关内容,模块的主要内容包括:通过职业测评,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建立职业目标;通过职场礼仪,培养学生的职业形象;通过职场情景讨论和职业交往角色扮演,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沟通能力;通过职业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顽强意志。
搞好职业技能教学体系建设。职业技能教学体系主要是实践(含实训、实习)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因此结合专业实践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途径。
要按不同阶段,根据教学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教学体系应该遵循基本的课内实训——校内(外)实践——校外实习的顺序进行,并有针对性地在不同年级安排不同的企业实训内容,同时开展不同的职业能力指导。课内实训要注重内容的实际操作性,课外实践要注重系统性。例如一年级时,组织学生进行“认知实践”,通过走访相关企业,了解未来工作的环境与条件,促进对专业的认知;二年级时,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践”,通过在仿真实训室或企业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职业技能训练,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业务处理,培养初步的职业能力;三年级时,通过为学生安排“顶岗实习”,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切实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水平,增强就业竞争能力,缩短走向社会的适应期。
(2)职业能力培养的教育体系的构建。抓好班级文化建设,加强班级文化、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应积极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使专业教育与职业道德内容相互渗透。还可以聘请校友、业界成功人士等进行专业讲座,与学生展开具体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促进学生正确职业观念的建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抓好职业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紧抓校园、宿舍、教室等场所对学生的行为要求,培养学生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班级所开展的各种活动也要紧密结合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各年级培养的内容有所侧重。一年级针对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的品德;二年级针对学生思想上容易出现倦怠、行动上容易出现懒散的情况,注重培养学生开拓进取、勇于实践、善于表达的能力;三年级针对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情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挫折、敬业爱岗、乐观积极的职业心态与团队精神。
抓好学生社团(协会)的建设,鼓励学生建立“公司”、“工作室”。各社团(协会)在专业教师指导下,紧紧围绕学生相关职业能力的培养开展活动。鼓励学生以集体入股的形式创建“公司”、“工作室”等,通过多种渠道给学生创建实践岗位,让学生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产经营中去。
以上内容是需要系统地长期地紧密结合专业内容来进行的。它的效果是潜移默化的,会通过逐渐累积而使学生思想与行为发生质变,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并逐步具备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
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强调校内与校外相补充、课上与课下相补充、模拟与实务相结合、实训与实践相结合。课上的理论知识通过课下多途径的实践进行巩固与加深,校内实训室的训练通过校外企业实践进一步深化,二者相互协调、互为补充,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以加强。所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途径包括企业实践、课内实训、技能大赛、自主创业等多种途径。
从职业能力培养途径上看,企业实践发挥的作用最为强大。在企业实践中,要加强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衔接,适时引入企业文化及企业培训,在企业实践中,用企业文化来影响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养成,促进学生职业意识的树立。
培养方式有教育培训、环境熏陶、职业实践、训练体验等,其中教学方法的改革至关重要。要注重运用行动导向法、项目教学法来进行,同时要引进企业培训的形式。课程在项目教学法的运用中,要根据能力目标,重构学习项目,解析岗位业务,设计学习任务。学习项目的实施要按照“项目导入——示范演示——知识讲解——任务训练——总结评价”的流程来进行,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从职业能力培养教学方式上看,学生的企业实践为了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应该做到善始善终,即开始有动员、中间有引导、结尾有总结。从始至终要紧密围绕职业能力培养这个终极目标来进行。“90后”大学生独立又依赖、成熟又脆弱,适应能力较差,承受挫折能力较弱,缺乏团队精神,这些原因往往使学生容易发生脱岗、旷工、迟到、早退的现象。因此每次企业实践之前都要给学生讲透实践的意义,提前告诉学生有可能遇到的问题与挫折,告诉学生应该采取的方法与措施;实践之中对于学生工作中的业务问题和职场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实践之后要针对实践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展开小型座谈会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实践中遭受的挫折与失误,正确认识实践中的成绩,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学校中如果能够建立起专业化的职业能力培养教师队伍,有针对性地进行全程职业能力的辅导,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既要注重职业素养的教学体系的构建,又要注重学生职业技能教学体系的建设,同时要选择恰当的教学途径与方法。
职业素养教学体系的建设,必须做到三个“抓好”:抓好班级文化建设;抓好职业习惯的养成教育;抓好学生社团(协会)的建设。
学生职业技能教学体系的建设,要强调按不同阶段,根据教学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有针对性地在不同年级安排不同的企业实训内容,进而开展不同的职业能力指导。
从职业能力培养教学方式上看,要做好教育培训、环境熏陶、职业实践、训练体验等几个方面,尤其是学生的企业实践应该做到开始有动员、中间有引导、结尾有总结。
总之,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只有搞好系统化职业能力培养教学教育体系的构建,科学化职业能力培养教学途径与方法的实施,才能建立起系统扎实、富有成效的职业能力培养运行模式,才能达到良好的培养效果。
[1]陈青河,侯金筑,李忠.论能力本位的教育与职业能力的形成[J].职教论坛,2003,(16).
[2]高涵.高职导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7.
[3]刘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探索[J].教育探索,2009,(8).
Construction of the Operation Mode of Professional Ability Training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ZHEN Zhen,CHI Weidong
(Shijiazhuang Vocat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Shijiazhuang,Hebei 050081,China)
For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train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only when the standardized educational system on professional ability has been constructed and the scientific teaching approaches have been implemented,can the operation mode of professional ability cultivation system be set up solidly and fruitfully and the students’professional competition competence be promoted.
vocational competence;training;evaluation
G718.5
A
1008-469X(2011)02-0083-03
2011-01-10
注:本文为2010年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立项课题《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评价研究》(课题编号:SZ2010433)的研究成果之一。
甄珍(1969-),女,河北定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