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玉
(河南理工大学 政法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河南现代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李海玉
(河南理工大学 政法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现代农业是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河南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着资源紧缺、经营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资金投入不足、农民素质不高等问题,应通过开发农业新技术、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动产业化经营、加大资金投入、培育新农民等途径加以解决。
河南;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步骤。河南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0%的农业大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河南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
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又一个发展新阶段。它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导,以先进农业技术装备和基础设施为支撑,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形成了集约化生产、产加 (工)销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其特征如下:
(1)现代农业是采用先进科学技术的农业。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的形成和推广,农业生产中大规模采用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机械为基础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法,形成了提高农业生产率,改善农产品的品质,适应市场对农产品需求优质化、多样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
(2)现代农业是市场化的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从事农产品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自给自足,而是为市场提供商品,以追求效益最大化。现代农业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它要求建立非常完善的市场体系。
(3)现代农业是运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的农业。它通过广泛采用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使农业生产在产前、产中、产后形成比较完整的紧密联系的有机衔接的产业链条,形成相对稳定和高效的农产品销售和加工转化渠道,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的组织体系和效率的现代农业管理体系。
(4)现代农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现代农业注重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追求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效益相统一,重视土地、肥料、水资源、农药和劳动力等生产资源投入的节约和资源利用的高效化。
(5)现代农业是拥有素质较高农民的农业。现代农业的生产和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离不开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因此,先进的农业技术必然要求农业劳动者掌握大量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的现代科技素质和经营管理知识。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积极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但是,河南农业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源紧缺,基础设施薄弱
(1)河南农业资源日益紧缺,约束因素越来越大。2008年,河南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351 m3,比2000年下降了50%,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5,属于严重缺水省份;人均耕地为0.08 ha,低于全国0.09 ha的人均水平;人口密度已达到588人/km2[1],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由于农业生产过分依赖化肥、农药、地膜、除草剂等化学用品,致使土壤酸化、板结,土壤质量下降,地下水污染严重。长期来看,人增、地减、水缺的形势将继续,资源的承载能力不足,已严重地制约了河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基础设施薄弱,装备水平偏低。从农田基础设施看,现有的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项目主要是大集体时代的遗产,因遭到人为破坏,以及配套设施年久失修、陈旧老化,其功能大多丧失。因为基础设施落后,全省有近40%的耕地“望天收”。
(二)农户经营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从总体上看,河南省农业还处于一家一户小农个体生产状态,生产资料细碎化,要素配置差,经营规模小,投资成本高,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弱。这一方面难以使农民走上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之路;另一方面,形成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使农民无法获得规模经营效益。因为,单个分散经营的农户,由于生产规模小、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等因素,决定了他们在市场上缺乏足够的谈判能力,无法在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取得优势地位。
(三)龙头企业规模偏小,数量不多,科技水平不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
龙头企业是联结农户和市场的桥梁与纽带。一个好的龙头企业通过对农产品基地的扶持,能很快地推动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金利用率;带动相关产业,振兴一方经济,致富一方人民。目前,河南省大部分龙头企业规模还不够大,品质好、科技含量高、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不多,无法做大做强整个产业链,其辐射带动能力也不强。2009年,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3 670个,但真正规模较大、辐射面广、带动能力较强的企业仅有318个,只占8.67%[2]。此外,企业科技水平明显落后,以粮食加工企业为例,目前河南粮食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80%处于20世纪70-80年代的世界平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龙头企业微乎其微[3]。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河南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四)资金投入不足
(1)河南省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过低。自1980年以来,河南财政总支出中支农资金支出所占份额总体上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由1980年的17.79%下降到2006年的7.76%,下降了10.12个百分点,这一期间的最低比例仅为6.75%(2003年)[4]。如此比例,在全国排名也是靠后的,其中2006年河南财政支农资金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全国排名仅位于第26位,这与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符。
(2)农村金融信贷支持弱化。近年来,虽然河南农村存贷规模有所扩大,但从总的情况来看,信贷支农力度逐步减弱、农村金融体系严重萎缩、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弱化、金融中介组织支持力度有限、农村储蓄资金外流等问题仍很突出。
(3)农民对农业的投入有限。一方面,农民受经济条件限制,没有能力对农业做足够的投资;另一方面,农民即使手里有点资金,也因农业比较效益低,而把资金转向其他方面。据统计,农户投资的80%集中于盖房、购置运输设备、家用电器等,真正用于农业生产的投资不足20%[5]。
(五)农民整体素质较低
河南农民就整体而言,存在着文化层次低、技术素养不高、思想观念保守等缺憾。河南调查总队对4 20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2008年平均每百个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最大达77.6%,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仅占15.2%,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仅占1.4%,仍有5.8%的文盲[6]。由于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对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弱,导致其科技素质较低,缺乏职业技术和技能。此外,由于长期生活在内陆农村,河南农民普遍缺乏进取精神,思想保守,安于现状,小农意识强,习惯于传统产业,怕担风险,不敢开拓新的增收门路。
(一)依靠新技术促进农业产量提高
在资源禀赋不足的情况下,要提高单位耕地面积的产出效率和效益,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要大力开发生物技术、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信息技术等,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以此来提高单位农产品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约能耗和保护生态环境。政府要制定详细具体的技术开发计划,要配备足额的专项资金,保持农业研发队伍及其机构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同时,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及时测定水土流失、垦殖指数、农药残留、污染程度等各项指标,以利于制定相应政策。在农村中,应当强化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与实施,完善新技术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要有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指导、示范与服务。
(二)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河南现行的超小型的农户经营规模,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非常不利的制约因素,而经营规模的扩大是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因此,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为加快土地规模经营步伐,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体制机制,减少农民的后顾之忧和对土地的依赖;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创造条件,扩大农民在农业之外的就业渠道,使农民在农业之外获得比较稳定的就业机会,让更多的农民从农地上转移出去。
(三)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规模效应,最有效地化解现阶段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扩大农民增收空间,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因此,要提高对产业化经营的认识,以产业化推进河南农业现代化。首先,要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培育区域主导产业。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各地应从实际出发,选择具有当地特色、体现当地优势的主导产业项目,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相对集中、有品牌效应和较强竞争力的高标准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其次,要围绕区域主导产业,集中组建和重点扶持、发展一批规模大、辐射面广、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着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企业开发技术水平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再次,要积极引导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程度,以有效规避市场风险,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最后,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促进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充分保障食品安全。
(四)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投资体系,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
农业科技的开发、应用与推广,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各种水利设施,也包括各种土地改造工程,如梯田修建、土地整治、旱田改水田等等),如果仅仅依靠经济力量薄弱的农民自己筹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投资体系,保证现代农业发展所需资金有充足的来源。
(1)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应根据河南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适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适当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增加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提高其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保持投入的稳定性与长期性。
(2)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要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的结合,建立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建设。
(五)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
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此,必须加强农民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
(1)加强教育。农民素质的提高,最有效最直接的就是加强农村教育。应继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扩大职业教育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加大对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类专业学生的助学力度,减免种植、养殖专业学生的学费;努力扫除农村青壮年文盲。
(2)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术和技能培训。要依据各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实际情况及主导产业,制定适合农民口味的学习方案和计划,编写通俗易懂的培训教材;要把农民最想要、生产最需要的东西纳入到培训计划中来;要采取机动灵活的培训方式,把课堂系统培训和田间实践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把广大农户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
[1]韩彦莉,王宝珊.河南农业现代化道路该如何走[J].协商论坛,2008(7):22-23.
[2]仝孟蛟.论河南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9(6):215.
[3]王玉英.河南粮食核心区的产业化建设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10(6):7-9.
[4]徐俊强,郭善民.河南财政支农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12):182-184.
[5]张宏伟.河南省农业生产投入分析及发展对策[J].南都学坛,2005(6):105-106.
[6]文小才.河南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25-29.
The Study on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LI Hai-yu
(Politics and Law Institute,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 454000,Henan,China)
Modern agriculture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n China and in keeping st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developing modern agriculture in Henan province,such as resources shortage,small management scale,low-level industry,capital shortage,low -quality peasants and so on.To solve the problems,We should develop new agriculture technology,promote circulation of contracted management right,develop industrial management,expand fund investment and train new peasants.
Henan province;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modern agriculture
F323
A
1673-9779(2011)02-0166-04
2011-01-21
李海玉 (1976-),男,河南镇平人,副教授,博士,从事当代中国问题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E -mail:haiyuli6699@163.com
[责任编辑 杨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