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系统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1-04-07 07:49苏永华杨延龙盛佳钰辛海量张慧卿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10期
关键词:方剂学方剂导师

苏永华,杨延龙,盛佳钰,辛海量,张慧卿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中医系,上海 200433)

《方剂学》系统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苏永华,杨延龙,盛佳钰,辛海量,张慧卿*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中医系,上海 200433)

鉴于中医本科专业《方剂学》的教学现状,从改进理论教学方法、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到建立多元化考评机制,探索一种“课堂教学-实践促学-考核科学”的系统化教学模式,以期能够提高《方剂学》的教学质量,改善中医人才培养中的“医药分家”和实践能力不足的现状。

方剂学;教学模式;改革

《方剂学》是在历代中医药学家广泛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所形成的,是研究并阐明治法与方剂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理、法、方、药”四大环节之一。涵括方剂制方原理、药物配伍及临床运用规律等内容。它既与前期的中医基础课一脉相承,又与后期的中医临床课密切相关,为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的桥梁学科。它是对基础学科的进一步延伸、衔接、归纳和应用,也是为后期的临床学科进行的铺垫[1]。而方剂学同时又是一门贴近生活、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不但要求学生掌握方剂的基本配伍规律,还要求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能根据具体情况,对方剂做出适当的加减调整,做到灵活应用[2]。由此可见方剂学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方剂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出现了许多与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发展势头不相适应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学生理法方药运用能力不足的现象。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我国目前中医专业的方剂理论课教学远远重于实践教学,且教学方法单一,甚至很多中医院校对中医专业学生不开设方剂实践教学,难以满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动手能力的中医药人才的需要;现行的方剂学教学往往在本科教学的第二学年进行,临床实习往往安排在最后1年,两者之间间距长达3年的时间,这种将理论和实践割裂开的教学方式是无法令人满意的。因此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发挥好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是方剂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3]。

近几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案例教学等全新教学方法的运用,方剂学的教学得到了极大地丰富,不仅增强了中医药学科的时代气息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方剂学的教学,大多还是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讲授-接受”[4]模式,并未完全激发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学习效果受到极大影响。因此,我们鉴于《方剂学》的课程特点和学习目标,从新的历史时期下社会对复合型中医药人才的需要着手,在具体教学实施中进行了系统的层次化设计,改革实施几年来,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并批评指正。

1 传统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教学内容上,通过药证结合、方药结合,更加体现中医的理法方药的整体观念。并以方剂学传统君臣佐使配伍为学习主体,紧密联系现代临床用药现状,充实方剂临床新用内容。此外,以方剂学课程为中心,放射性地与现代相关学科相融汇,以现代药学理论知识印证传统药性功用,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在教学手段上,借助现代多媒体PPT技术进行课堂讲解,主要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一级方剂100首,二级方剂50首。课后学生进行三级方剂的自学。在掌握课本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进行方剂基本功训练、临床遣方用药能力的培养和科研实践能力提高的实践学习,达到“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加深理解”的良性循环;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在教学前期“学方”阶段,主要是通过介绍名家名方临床治疗经验或教师自己的临床处方经验,让学生切实体会方剂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解记忆。在“组方-用方”教学阶段,则以临床典型病例为教学案例,让学生结合所学方剂按“理、法、方、药”过程进行临床模拟诊疗训练,教师对结果进行点评,肯定、鼓励学生正确的诊疗思路,指出学习中理论与临床的差距,使学生提前进入医生角色。

2 临床用方能力的培养

案例式教学法尽管可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但是学生没有亲自接触真实病例,仍属于纸上谈兵,缺乏感性认识,临床实际动手能力不强。因此,我们以学校本科生导师制为依托对学生进行“早临床、反复临床”的带教工作。中医专业学生的导师全部是国家中医执业医师,均在长海医院中医科参加门诊和病房临床工作,具有较为丰富的中医各科诊疗经验,为学生的方剂学临床带教提供了条件。安排学生定期跟随各自导师或有经验的中医专家进行门诊随诊抄方,带教老师进行临床遣方用药心得讲解。鼓励学生总结各类疾病的常用药、带教老师辩证思路及经验用药,使学生加深对原来方剂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领悟能力及临床技能。在整个临床实践过程中,导师将学生的出勤率及临床实践表现等情况计入导师带教手册。

3 强化方剂歌诀的背诵

背诵方歌是方剂学学习过程中的中药环节,方剂学的学习强调必须记忆一定数量的临床常用基本方,这不仅是学习方剂学的基本功,也是以后临床的基础。孤立、机械地背诵方剂的每一味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等内容,不仅花费时间多,而且效果差。而将方剂的组成、功效和主治等编写成的方歌,韵律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由诵到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可以选择背诵《方剂学》教材或《汤头歌诀》中的方歌。教师采取课前提问或默写方歌、课后测验、方歌记忆比赛等多种方式督促学生不断反复背诵,强化记忆。

4 方剂实验课程的开展

增设方剂学相关实验课程,促进学生理解方剂学理论知识,增强学习、运用方剂的兴趣和自觉性。如开设“常用方剂剂型制备及应用”的实验课,让学生参观中药制药企业,熟悉膏、丹、丸、散、汤等不同剂型制备过程,进一步深入了解不同剂型的应用范围及特点,为临床处方提供依据。此外,安排一定学时的中药房实践课程,让学生参观配药和煎药流程,对中药房配药、煎药规程有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对处方配药的审查,培养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处方的规范与严谨。

5 科研实践能力的提高

将学校开展的本科生导师制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让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从自己的兴趣角度出发,由导师帮助学生选择一个小的方剂学研究项目或者承担导师课题的一部分,积极申报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基金课题。学生们接受从查阅文献-写综述-立题-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操作-整理资料-撰写论文全过程进行完整的科研能力的训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导师或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教授相关知识及技术,例如维普、Pubmed等文献数据库的检索方法,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毒性实验及相关机理研究等等。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细心观察、准确记录,写出实验报告。带教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在导师带教手册上做出相应记录。

6 多元化综合考评机制

改变以前单一的重知识、轻能力的课程理论笔试考核模式,建立基于理论笔试、方剂歌诀背诵和临床实践评分为一体的综合考评模式。其中以理论闭卷考试为主(70%),试卷由试题库统一、随机命题,实行教考分离制度;方剂歌诀背诵考试,采取随机选方的方式,考核学生的方歌记忆情况(10%);根据学生的导师带教手册上的相关临床带教考评记录和学生撰写的临床实践心得判定临床实践分数(20%)。此外,对于在学习和科研实践过程中发表论文的学生可有相应的加分,起到正面、积极地鼓励作用。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2009年对我国中医院校考察调研过程中指出:“中医药学是实践性强的科学,要理论和实践结合;教学、科研、医疗结合;中医院校要体现中医药特色,坚持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按照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施教,强化中医药基础理论教学和基本实践技能培养”[5]。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不仅要培养中医专业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临床技能,更培养他们不断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论文撰写技能,将他们培养成全面发展适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中医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

[1]邓中甲.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方剂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

[2]刘 玲,冯维希.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方剂学教学有效课堂[J].科教文汇,2010,15:48-49.

[3]杨延龙,张慧卿,苏永华.《方剂学》教学中应突出的几个问题[J].中医药导报, 2009,15(9):84-85.

[4]刘 坚.论经典学习理论对“以教师为中心”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9,11(4):187-190.

[5]王国强.人才培养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瓶颈[E B/O L].(2009-05-15)[2009-11-08]. http://info.pharmacy.hc360.com/2009/05/15115480656.shtml.

Research on Systematical Teaching Mode of Formula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rriculum

SU Yong-hua, YANG Yan-long, SHENG Jia-yu, XIN Hai-liang, ZHANG Hui-qing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anghai Hospital of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

Formula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rriculum;Systematical teaching mode;Research

R289

A

10.3969/j.issn.1674-070X.2011.10.024.061.03

〔Absrract〕To overcome deficiency in teaching of Formula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rriculum for under graduate, to improve current situa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with deficiency of no effective linkage between medicine and clinical skill, and of weak ability of clinical skill, we have dedicated to establish a systematical teaching mode of ‘teaching at classroom, promoting through practice, reasonable evaluating’,which includes such aspects as reasonable teaching,strengthening training of practical ability and multivariant evaluating mechanism

2011-05-17

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

苏永华(1973-),女,山东人,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药教学、科学与临床工作。

*张慧卿,讲师、主治医师,Emial:newdew628@yahoo.com.cn。

马宏宇)

猜你喜欢
方剂学方剂导师
《中药学》与《方剂学》教材课程体系比较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中药方剂在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V eraW an g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
导师榜
甘草在方剂中的作用及配伍规律
爱情导师
如何提高学生方剂学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