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绪研究的三种取向

2011-04-07 06:19李艳杰许远理薛冬霞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达尔文建构情绪

李艳杰,许远理,薛冬霞

(⒈ 信阳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⒉信阳市二高,河南 信阳 464000)

论情绪研究的三种取向

李艳杰1,许远理1,薛冬霞2

(⒈ 信阳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⒉信阳市二高,河南 信阳 464000)

基本情绪取向、评价取向是情绪研究的两种主要取向。基本情绪取向的主要特征是:情绪是先天遗传的,经由进化而来,是一种执行特定行动的本能或冲动,有其相应的面部表情;评价取向则认为情绪是一种有意识的状态,产生于对知觉对象的意义分析和认知评价。随着情绪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了一直被忽视的第三种取向:心理建构取向,这一取向认为,情绪是一种心理化合物,可以构造出更基本的、不同于具体情绪的心理成分。

情绪;基本情绪取向;评价取向;心理建构取向

纵观心理学中关于情绪的文献,可以发现情绪的科学研究主要有两种取向:基本情绪取向和评价取向。情绪心理学中通常所说的“基本情绪”取向很大程度上是受达尔文的启发。1872年达尔文发表了《人与动物的情绪表达表情》一书,书中提出了六种基本情绪:快乐、悲伤、气愤、恐惧、厌恶和惊奇,它们分别对应于特定的躯体状态。情绪的评价取向发展于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M.B.Arnold),他于195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强调认知评价对情绪产生的作用。然而,这种“基本情绪-评价”二分法给情绪研究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更重要的是,这种二元论掩盖了情绪的心理学工作的另一个重要取向:心理建构取向。

心理建构的解释统一于这一假设:情绪是一种心理化合物,可以构造出更基本的心理成分;这些基本的心理成分本身不是具体情绪,它们在阶段中相结合,或像菜谱中的成分一样彼此结合并相互制约。关于成分性质或这些成分结合方式的差异,心理建构模型假定,情绪可以被分解成卷入其他心理状态的原初物。

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试图通过重新回顾心理学中从达尔文之前直到阿诺德之前一个世纪中的情绪理论历史,详细论述基本的、评价的和心理建构这三个理论传统,探讨各个时代的心理学家对情绪研究的三种取向所作假设及对情绪研究的贡献。

一 情绪的“基本情绪”研究取向

基本情绪观点的基础有明确的证据,通常认为达尔文奠定了基本情绪取向的基础。1872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的《人类和动物的情绪表达》的出版,为基本情绪取向提供了灵感的源泉。他认为人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与其他哺乳动物拥有共同的祖先。虽然达尔文可能从来没有打算构造一个情绪模型,然而他在这一著作中的三个假设为基本情绪理论家提供了灵感:第一,达尔文假设,可以把一系列面部行为称作一种“表达”,情绪状态在行为中寻求出路,因此情绪状态根植于行为,且可以作为信息传达给他人。第二,达尔文假设,“表达”是有机体自动发生的一种习惯或反射,情绪是由进化准备的复杂反射。第三,达尔文认为非人类动物和人类有着一样的情绪[1]。

受达尔文思想的启发,现代基本情绪理论家对其思想进行了继承和进一步探讨。代表人物分别是奥尔波特、华生和麦克杜格尔。

奥尔波特(Allport)改变了达尔文在基本情绪传统中的遗产,理由是情绪表达是功能的。达尔文认为情绪表达是不在目前社会环境中起作用的过去遗迹,相反,奥尔波特认为,除了它们最初的退化功能,面部表情可以为了退化的目的而变得有用。虽然研究情绪面部表情的基本情绪传统通常追溯到达尔文,但奥尔波特可能是这一传统的更适当的参照点。与达尔文的观点相一致,奥尔波特(Allport)认为,情绪主要通过面孔来表达。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只区分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而来自面部行为和身体姿态的传入感觉信息可以把情感反应区分成离散情绪反应。奥尔波特介绍了第一个面部反馈假设的基本要素,认为面部肌肉运动配置以产生数百种可能的表达,但所有这些变化可以概括为6个基本的“根”——痛苦、悲伤、惊讶、恐惧、愤怒、厌恶、快乐和各种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情绪与面部肌肉运动有关,并提供了对应于每一情绪类别肌肉运动的描述列表[2-3]。现代的基本情绪观点已确定了非常具体的面部肌肉动作构型,认为面部肌肉动作以一对一的方式对应于不同的情绪类别。

约翰·华生(John Watson)虽是行为主义方法论的拥护者,但其情绪治疗方法有助于创立基本情绪取向的假设。从理论的角度看,华生是根据生理模式来界定情绪的,认为情绪是以一种反射式的方式引发而来的。然而,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华生更多地依赖外在的行为表现如哭泣、移动四肢等等来表征和区分不同的情绪。通过详细说明一种“模式反应”,华生根据类推来界定情绪种类,模式反应是在实际反应的大量观察变异中的情绪的柏拉图规范。华生认为,爱、恐惧和愤怒的情绪模式反应是通过遗传得到的,但很快被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环境塑造所修改和抑制。在输入端,情绪刺激是其环境内的对象,而环境形成于有机体对刺激敏感与否。在输出端,对应于每一情绪词的诊断的、外显的模式反应被环境塑造和抑制迅速修饰[4]。

现代基本情绪传统的另一个标志是把情绪看作一种本能。麦克杜格尔(McDougall)认为,情绪是执行特定行动的本能或冲动,情绪体验是由本能引起的反应。本能是先天或遗传的倾向,是所有思维和行动的必要的动机力量;情绪表达也是一种本能,身体变化与“情绪表达”相伴随是物种的适应性,情绪的成因在这些物种之间是共享的。情绪的身体表达对每一种情绪来说都是一致的和具体的,这种诊断性使人类可以识别他人和自己的情绪[5]。

二 情绪研究的评价取向

通常认为,情绪的评价取向的发展归功于阿诺德。之后的艾恩斯典型地洞察到是意义使一种情绪成为这种情绪,杜威进一步阐述了评价观点所共有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还包括铁钦纳。

大卫·艾恩斯(Irons)综合了关于情绪评价观点的第一个连贯的心理论述,概述了构成评价取向基本假设的五个论点。第一,意义分析是情绪的本质,因为它在对象和由此产生的身体变化之间进行干预。正是意义分析使情绪成为该种情绪。第二,这种“心理干预”通常不一定可用于意识觉知。这一概念把艾恩斯的评价观点看作快速且自动化的认知过程。第三,情绪体验是有意识的,它指向并涉及世界上的对象。情绪不仅仅是由对象引起的,它们还是与自我有关的对象体验。第四,意义分析对情绪来说是具体且特定的,反对詹姆斯的“只有一般过程”的思想。情绪具有“特别的状态和效应”,情绪不同于认知,它是一个人采用的朝向引用自我的对象的一种态度。最后,艾恩斯认为,身体的变化是必要的,但还不足以产生情绪[6-7]。艾恩斯的观点与现代的评价观点非常接近,并预示了一些现代评价模型的假设,在这些模型中,评价是不同于情绪但却引发情绪的精确的认知机制。

通过把两个理论阵营的假设纳入到他对情绪的理解中,保罗·杨(Paul Young)详细制定了评价观点和基本情绪观点之间的版图。杨认为类别“情绪”指的是一类特别的心理状态,可以根据必要特征来定义,而心理的起源包括行为、意识体验和内脏功能,因此当这三者同时发生时就足以说情绪已经发生了。杨有三个方面的著作值得注意:第一,以艾恩斯传下来的评价传统为基础,杨提出情绪产生于整个心理情境,情绪模式源于心理原因。第二,杨认为,常识术语如愤怒、悲伤和恐惧,对应于发生的与情境有关的特定行为,这些类别之间的区别通常是根据心理情境和个体对情境的有组织的反应得出的。恐惧与逃跑的冲动有关,愤怒与攻击的冲动有关,躯体内脏模式对应于执行特定行为的冲动。最后,杨介绍了情绪的近端因素和末端因素,前者指世界或身体状态,后者指个体过去的历史。末端因素较像深刻反映我们知觉世界的“态度”,可为我们所有的记忆和思维涂上色彩,甚至使我们的部分行动和情感反应呈现其本来面目。心理学家必须把这些态度,如恐惧、怨恨、爱、厌恶等和称作同名的短期的、情绪干扰的暂时状态区别开来[8]。

杜威(Dewey)强调指出情绪是有意识的状态,情绪体验不仅起因于以某种特定方式表现的冲动的身体表征,还包括以特定方式体验对象和世界的倾向。更进一步地,杜威不相信对客体的知觉会导致情绪体验,对客体的知觉只是情绪体验的一部分[9]。在现代评价观点中可以发现这一思想:评价被视为体验的内容。铁钦纳把情绪定义为一种感受和行动趋向,出现于生动和强烈的概念构建情境知觉之后。情绪被体验为部分概念的和部分情感的。

在一定程度上,纽曼和同事(Newman等)、哈利.哈洛和罗斯·斯塔格纳(Harry Harlow,amp; Ross Stagner)也有评价倾向。前者把情绪定义为个体分配给刺激/情境的意义和相关目标,只有当目标出现且模式完整时,有机的和姿势的线索才有助于创建一种情绪状态。对夜晚重击的恐惧不同于对咆哮的老板的恐惧,然而,只要有危险的对象,两者就都是恐惧。特殊含义对使一种情绪成为该种情绪是重要的[10]。后者认为,可以以认知为标准区分不同情绪,如恐惧、愤怒、爱,等等,纯粹是由对外部刺激的认知及其意义决定的:愤怒是需要攻击的情境中的一种不愉快的兴奋状态;如果情境需要撤退,那么这种情绪被称为恐惧[11]。

三 情绪研究的心理建构取向

心理建构模型认为情绪是一种有意识的状态,当以一种与情境有关或由情境引起的方式理解一个人的内部状态时,情绪就会出现。因此情绪反应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异质性。詹姆士和冯特二人都有明确的心理建构模型,在斯宾塞的著作中也可以看到心理建构假设。

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较好地阐述了情绪的心理建构取向。他把情绪定义为经验,认为经验产生于更普遍的过程,反对情绪的“单独和特殊中心”;认为心理学是关于心理和脑的关系的一门科学,因此必须说明心理的基本成分与脑的基本功能是如何相互对应的;命名日常情绪类别的这些词语只是描述性的,并不能命名生物学类别,所以这些类别自身在科学上是没有用的[12]。

除詹姆士以外,威廉·冯特(Wundt)是心理建构取向的另一个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情绪的心理建构取向,对情绪的性质作出了建构主义的解释。第一,情绪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或实体,而是不能互相还原的“心理化合物”或构成“心理因素”的复合体;强调“情感”和“感觉”这两个心理因素,并用它们表示来自外部世界及其所导致的思维能力的感觉输入。第二,情感和概念化合物是通过具体的时间进程联系起来的。情绪开始于一种在性质上是情感的“开端感觉”,然后,“概念过程”使彼此不同的情绪感受区别开来,最后是终端感觉,终端感觉是一种更分散的情感状态,在更强烈的感觉消散之后仍然存在(类似于心境状态)。第三,情绪在种类上与其他心理状态没有什么区别。情感和感觉只是同一枚心理硬币的两面,受内部感觉和外部驱动感觉的影响。第四,心理因素相结合会产生突变的情绪现象。此外,思维和知觉总是以情感为基础的,人们“从来不会处于一种完全不受感觉约束的状态”[13]。

哲学家、心理学家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也是一个心理建构者,他提出了情绪的心理建构取向的两个基本原则。第一,人们称之为“情绪”的状态类别不同于人们称之为“认知”的状态类别,情绪和认知的区别在于它们强调的特定心理内容不同。情绪等同于“感觉”,而感觉与其他形式的意识是不可分割的;记忆、推理和感觉则是同一心理现象的不同方面。因此,认知不能绝对摆脱情绪,情绪不能完全摆脱认知。第二,情绪和认知产生于同样的原因或同一过程的同一根源。被体验为情绪的当前心理状态总是涉及到过去体验的心理表征(又称记忆),因此,记忆是一种参与所有心理状态的心理原初状态,包括情绪[14]。

后来的心理建构者对冯特和詹姆士等人的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哈利·哈洛和罗斯·斯塔格纳、达菲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哈利·哈洛和罗斯·斯塔格纳建构了情绪的心理建构取向。以冯特的思想为基础,他们把情绪描绘成由较简单的成分衍生而来的复杂体验。认为情绪不是先天的,而是从无条件的情感反应开发出来的;情感反应可以在生理和行为研究中得到客观验证[11]。

基于詹姆士等人的观点,达菲(Duffy)对情绪的心理建构取向作出了3个显著的贡献。首先,她对情绪和非情绪状态(如意志和思维)是否是不同的种类提出了质疑,认为存在于情绪之中的每一种元素(如感觉、躯体内脏改变化、行为) 也存在于非情绪、心理状态之中。第二,达菲认为情绪词是人类经验的不精确描述,而且不是具有因果序列的实体。第三,她认为,研究情绪的成分有科学价值,即使这些成分不能区分情绪状态和非情绪状态[15-17]。在许多方面,达菲的思想密切地预示着我们实验室中的情绪心理建构取向,在这一取向中,情感的变化被概念化为情绪。

亨特(Hunt)回顾了诊断内脏反应和面部行为的证据的科学文献,并得出结论认为内脏反应和面部行为不能证明清晰的情绪类别。在这一过程中,亨特提出了对情绪的心理建构取向很重要的另外两点意见。第一,亨特认为情绪不是一类特殊的心理事件。他反对麦克杜格尔等人提出的基本情绪模型,认为情绪不是具有生物重要性的紧急情境。第二,亨特不仅强调了情绪反应的变化,而且他还特别指出,同一名称通常提代不同体验。两个不同的人的相同体验可能会用不同的名称来表示。亨特的意见意味着主观体验的报告应超越绝对标签,而且应包括更细致的真正获得经验变异的描述[18]。

在近一个世纪的情绪文献中,基本情绪和评价传统不是仅有的两种研究取向,情绪理论的第三个传统(心理建构传统)也被明确阐述;同时也意味着界定关于情绪的现代思想的两分法(如基本情绪与评价、进化与社会建构、维度与离散、体验与表达)可能是对过去的一种虚构,而不是准确表征。心理建构取向也可能被证明是为一般心理研究而产生的。情绪的相同心理成分以令人惊讶的方式卷入了其他心理现象。举例来说,情感系统可能会影响被假定为非情绪(如视觉)的过程。此外,从历史观点上说,非情绪化过程如语言可能在情绪的体验和知觉中起作用。通过假设情绪和认知包含相同的心理成分,心理建构取向打破了心理学在情绪和认知之间竖立的边界,心理学也许能更好地与神经科学进行对话。

情绪研究的这三种取向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情绪,并得到了不同研究者的支持,于是才出现了情绪研究的“百家争鸣”的局面,我们相信,这三种取向不是情绪研究的全部取向,心理建构取向也不是最终的取向。

[1]DARWIN C.The expression of the emotions in man and animals[M].Chicago,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5.

[2]ALLPORT F H A. physiological:genetic theory of feeling and emotion[J].Psychological Review,1922(29):132-139.

[3]ALLPORT F H.Social psychology[M].New York:Houghton Mifflin,1924.

[4]WATSON J B. A schematic outline of the emotions[J].The Psychological Review,1919(26):165-196.

[5]MCDOUGALL W.An outline of psychology[M].London:Methuen,1923.

[6]IRONS D.The nature of emotion[J].The Philosophical Review,1897(6):242-256.

[7]IRONS D.The primary emotions[J].The Philosophical Review,1897(6):626-645.

[8]YOUNG P T. Emotion in man and animal:Its nature and relation to attitude and motive[M].New York:John wiley amp; sons,1943.

[9]DEWEY J.The theory of emo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emotions[M].Psychological Review, 1895(2):13-32.

[10]NEWMAN E B, PERKINS F T,WHEELER R H.Cannon’s theory of emotion:A critique[J].Psychological Review,1930(37):305-326.

[11]HARLOW H F,STAGNER R.Psychology of feelings and emotions. Theory of emotions[J].Psychological Review,1933(40): 184-195.

[12]JAMES W.The principals of psychology[M].Bristol:Thoemmes Press,1998.

[13]WUNDT W.Outlines of psychology[M].Bristol,UK:Thoemmes Press,1998.

[14]SPENCER H.Principals of psychology[M].London:Longman, Brown, Green amp; Longmans, 1855.

[15]DUFFY E.Is emotion a mere term of convenience?[J].Psychological Review,1934(41):103-104.

[16]DUFFY E. Emotion:an example of the need for reorientation in psychology[J].Psychological Review,1934(41):184-198.

[17]DUFFY E. An explanation of “emotional”phenomena without use of the concept “emotion”[J].The General Journal of Psychology,1941(25):283-293.

[18]HUNT W A.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field of emotion[J].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41(38):249-276.

(责任编校:文君)

OnThreeOrientationsofEmotionResearch

LIYan-jie1,XUYuan-li1,XUEDong-xia2

(1.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Xinyang Normal Institute, Xinyang 464000, China; 2. The Second High School of Xinyang City, Xinyang 464000, China)

Basic motion ori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rientation are two kinds of main orientations of motion research. The main feature of basic emotion orientation is: the emotion is heritable when someone is born and evolved. It is a kind of instinct or impulses to perform a particular action, which has their corresponding facial expression; evaluation orientation thinks that emotion is an intentional state, growing out of meaning analysis and cognitive evaluation to the objective of perception. Along with further research to emotion, researchers discover the third orientation which is usually neglected: psychological construction orientation, which thinks that the emotion is a kind of psychological chemical composition which may build more basic and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components.

emotion; basic motion orientation; appraisal orientation; psychological construction orientation

2011-04-13.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102400450268);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0-GH-142).

李艳杰(1982— ),女,河南许昌人,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情绪与认知;许远理(1960— ),男,河南商城人,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情绪与认知、情绪智力;薛冬霞(1982— ),女,河南南阳人,信阳市二高心理学教师,研究方向:情绪与认知。

B842.6

A

1673-0712(2011)03-0017-04

猜你喜欢
达尔文建构情绪
达尔文笔记被匿名归还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达尔文与进化论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第十一章 奇遇达尔文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