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石羡
培养学生收集和使用信息资料的能力
高丽石羡
福建省漳州市第二中学
新课程理念呼唤我们学科教学要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建立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此次课改的显著特点和一大亮点。在此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收集和使用信息资料的能力应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和具体目标。
能力培育 政治课教学 信息资料收集
记得有一次与学生交流中,我问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有位学生回答得非常好,她说:“我们当然最喜欢幽默风趣的老师,但我们不能要求每个老师都如此。所以,只要能和蔼、民主、平等对待我们,和我们和谐相处,我们就喜欢。”这位学生的回答给予我很大启发: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基础和有力的手段,教师只有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这种关系呢?我认为关键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1 热爱、尊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因此,在培养学生收集和使用信息资料过程中,教师只有把学生作为具体人来对待、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感情,真正关心学生的进步,满腔热忱地培养和指导他们。
1.2 讲求民主、平等的教育作风。在培养学生收集和使用信息资料过程中,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学生的同志和朋友。因此,作为教师不要老板着面孔,不要吝啬给学生笑脸,要敢于放下架子,勇于丢掉面子,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学生只有在多说、多写、多做的锻炼中,也只有允许学生在说错、思错、写错的宽松的训练过程中,才能真正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尊敬和亲近,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他们潜在的主体作用。
1.3 要善于激励学生。激励是来自外界的令人兴奋的刺激,是对人的动机的一种激发,是对人的主动性、积极性的一种调动。因此在培养学生收集和使用信息资料过程中,对有不同观点的学生要给以肯定,对有创新的学生给以赞扬,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以鼓励性的评语。也就是说,教师要随时抓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辅之以“你真行”、“你真棒”、“很好”等简短而又真诚的表扬和鼓励。这样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希望、信心、指导成功的喜悦,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收集和使用信息资料的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作为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收集什么资料,怎样收集资料,这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容易的事,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
收集什么资料,如果教师没有明确或较为明确的方向给学生,学生都感觉无从下手,所以我一般会把下堂课学生该收集什么资料及教学资源介绍提供给学生,如学习《经济生活》中“价格变动的影响”内容时,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有:(1)收集现实生活中与价格变动相关的经济现象和案例,通过立足经济生活,畅谈消费选择来学习“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让学生观察、体会价格上涨对自己家庭的影响及调查所在社区或乡村其他家庭对涨价的反应,这样通过走进经济生活,体验践行进一步体会“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3)让学生调查某行业的“危”与“机”思考、讨论假如自己是厂长的话,面对“机会”你会捕捉到什么商机?你打算怎么办?假如你面对困境,你如何开拓出一片新天地?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学习“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4)提供教学资源的相关文章,如《肉禽蛋上涨走势与分析预测》、《物价成关注热点,如何看待当前价格变化?》、《新闻分析:如何理性看待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涨》等。又如上《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我事先把班级学生分四个小组,让每组政治小组长负责组织,先根据本组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成果展示形式,是交流式、辩论、知识竞赛、出板报、还是制作课件,接着确定主题:如金钱与人生、直面金钱、金钱是万能的吗?等等,然后根据主题去收集资料,可以借助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有关书籍、报刊,设计调查表走访拾金不昧的先进人物等,最后对收集资料进行整理到班级展示。
2.2.1指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并及时把信息资料收集起来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对一个孩子来说,他不可能有很多直接经验,大量的是间接经验,而阅读就是积累,汲取前人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精华,然后转化为自己的营养。”可见,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是很重要的。所以,教师要利用学生对课外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心理,引导、督促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多看书籍、报纸、杂志、电视栏目、网上阅读,增加知识面。在指导阅读时我们可分为几种类型:第一,普遍的、持之以恒的。如阅读《中学生时事政治报》、《中学生时事》等,观看《中央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等节目。第二,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阅读。第三,教师根据教材的需要或不同年段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布置学生阅读。
除了指导学生阅读外,还要引导他们通过记录、摘抄、裁剪、复制等方式及时把收集的信息资料存储起来。
2.2.2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新课程课改下,教学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以人为本、增加学生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因此政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科,走向生活、社会和自然。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积极参加诸如各种展览、政策法规宣传、法庭审判、社会调查研究、采访等活动来获取信息资料。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关注社会、关注自然,体验生活中收集第一手资料,让学生自己到实践中去发现并解决问题,体验生活,从而实现对理论深刻的理解。如在学习“存款储蓄”的内容时,指导学生收集有关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资料,走访家人或附近居民,了解目前我国居民的投资渠道有哪些,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互相交流、讨论。如前面介绍学习《经济生活》中“价格变动的影响”内容时,我让学生亲身体验,通过社会调查来收集第一手资料。
收集信息资料的目的是使用信息资料。如果我们不给收集来的信息资料提供利用的机会,那么收集者就会失去动力,这样,培养学生的各种潜能,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教师让学生收集信息资料后,要为学生使用信息资料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以提高自己收集和使用信息资料的技巧和能力。
每堂课前安排学生进行3~5分钟演讲,内容为社会热点、新闻热点或学生关心的话题,演讲者按座位轮流,提前准备,教师最后点评。
使用信息资料论证课本中的原理和观点或拓展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方法可采用分小组讨论,然后推荐代表发言;采用师生角色互换法,让学生走上讲台;采用表演方式;采用提问法等等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收集信息资料,那么怎样让学生来共享这些资料呢?方式多种多样,如交流式、辩论、调查报告汇报总结、演讲、写政治小论文、手抄报、知识竞赛、出板报、作课件等方式。我觉得高中的综合探究课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收集和使用信息资料的好平台。
笔者曾经尝试把考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考试的重点、难点和题型告诉学生,让学生联系时事热点,结合社会实际自己出题,自己得出答案。然后教师根据试题质量给以点评、分等级。通过这种活动,使教师既可以看出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又可以培养学生应用信息资料分析、提高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教师的电子邮箱给学生,让学生把自己的调查结果或收集到的资料发到教师信箱,让学生智慧在网络的世界里与老师继续碰撞,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收集和使用信息资料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赋予政治教师的新任务、新课题。这就要求政治教师一定要树立新课改的观念,认识到培养学生收集和使用信息资料的必要性,并在培养、指导学生这种技能和素质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改进。同时教师自身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素质和能力,提高指导学生的能力。相信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收集和使用信息资料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