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与气候”(人教版)教学解读

2011-04-04 06:22山东省沂南县湖头中学276302郭全其山东省沂南县城关实验中学273000刘增玉
地理教学 2011年19期
关键词:分布图气候气温

山东省沂南县湖头中学(276302) 郭全其 山东省沂南县城关实验中学 (273000) 刘增玉

“天气与气候”(人教版)教学解读

山东省沂南县湖头中学(276302) 郭全其 山东省沂南县城关实验中学 (273000) 刘增玉

一、课程标准要求

1. 课程标准解读

●知道“天气”和“气候”这两个地理概念的区别,并能正确运用。

对于本条标准,可以理解为:能够区分描述天气和描述气候的语言,并能正确描述某时的天气和某地的气候。因此,本条标准的重点不在于理解“天气”和“气候”两个概念的含义,而是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描述某时的天气或某地的气候时,应分别关注哪些要素以及二者的主要区别。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课程标准已经对本条标准作了如下说明:“‘常用的天气符号’和‘简单的天气图’,是指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经常出现的天气符号和天气图”。对于本条标准可作如下理解:要求学生结合日常的生活实际,能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天气图,对电视台天气预报产生较强的兴趣,认识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实际意义,逐步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的习惯。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本条标准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环境观和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因此,具体选择哪些大气环境问题作为实例并不重要,只要能够说明人类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即可。从联系生活实际的角度出发,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可作为达成本条“标准”要求的途径。现在我国主要城市都有大气环境质量日报和预报,有助于学生对不同大气质量的生活感受,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是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实现的途径是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世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表现为自赤道(低纬)向两极(高纬)递减,大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为高温地区,两极地区为低温地区。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本条标准与上一条标准的要求相似,只是上一条针对气温,本条针对降水。因此,对本条标准的把握可参照上条标准的解释。

●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本条标准的要求可细化为三条,即能阅读和处理气温、降水资料,阅读气候统计图(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图),绘制气候统计图。阅读和绘制气候统计图,是地理学习一项必备的基本技能,学习和练习过程要做到有步骤和循序渐进。可先分别学习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然后学习气候统计图;学习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时,可分为阅读和绘制两个步骤进行。

●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对于本条标准,我们可以理解为:对于气候类型的分类不必太细,只要能反映出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即可;对于气候类型名称中涉及的概念,如季风、海洋性、大陆性等不必解释;对于每种气候类型,学生能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说出其分布地区即可,不必讲述其特征、分布地区及景观特点等。由于没有学习世界分区地理,对于本条标准中的“分布地区”不能理解为如东亚、西欧等这样的地区,而应当理解为纬度位置范围(热带地区、温带地区、寒带地区)和海陆位置(大陆东岸、西岸、内部)。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海拔高度、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影响气候的因素比较多,课标的要求是抓住纬度位置、海陆分布、海拔高度、地形等最基本和有生活体验的要素进行分析,而洋流和大气环流等缺少知识基础或者难以理解,因此没有涉及。对于上述影响因素,不必从成因来理解,只要学生能比较出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即可,如影响热带和寒带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可从两个方面举例说明。其一是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引起人类活动差异,其二是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差异。对于第二个方面的例子,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当地的生产活动中举出许多,因此教学的重点应放在第一个方面。所选取的例子应来源于与学生关系密切、易于学生理解的生活、生产的实例,如穿衣、住房、农业生产等。

2.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预报图;识别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天气现象。②知道气温的观测方法,了解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日较差、年较差的概念;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学会使用资料,绘画和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气温分布的规律。③了解什么是降水及降水的主要形式;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④区别天气与气候的含义;认识世界气候地区差异大,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能利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某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知道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结合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①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简易的天气预报图;收听、收看天气预报。②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③利用世界气温分布图和世界降水分布图,分析归纳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利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归纳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④学习过程中尝试应用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学会归纳的方法,学会知识探究和迁移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认识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的关系,提高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②通过分析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例子,养成关注生活的意识。③懂得世界各地区降水的分布,更好地利用降水的规律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④通过了解气候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逐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在生产生活中,应关注气候的变化,保护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⑤养成关注生活的态度,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二、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包括“多变的天气”、“气温和气温的分布”、“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世界的气候”四节内容。涉及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卫星云图、常用的天气符号、组成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基本概念及其分布规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影响因素等,是地理学的基础知识之一,而且也是以后生产、生活的必备知识。因此,在学习了“陆地和海洋”一章后,教材紧接着安排了本章内容的学习。

从整个教材体系来看,本章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前面所学的地球、地图等知识在本章得到适当的综合,同时它也是后面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根据初中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章教材的编写并没有面面俱到追求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而是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地理科学的发展及未来社会的需要出发,选取对学生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加以介绍。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由“天气及其影响”、“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和“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三部分内容组成。教材首先通过“天气及其影响”这一标题内容,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利用“活动”课文的具体实例来认识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教材在“明天的天气怎么样?”中重点介绍了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给出了常见的天气符号,电视中常见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图,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随着人们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关注,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将会像天气变化一样受到最普遍的重视。因此,教材通过“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这一标题内容,介绍了评价空气质量的方法(污染指数)、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等,是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且具有前瞻性的内容。整节教材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由“气温与生活”、“气温的变化”和“气温的分布”三部分内容组成。本节教材与下一节教材,既是对第一节有关天气知识的自然引申,更重要的是作为理解第四节有关气候知识的基础。在“气温与生活”标题内容中,教材从生活出发,很快切入到平均气温的概念。然后以“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和生产实际出发,通过5个实例,分别说明气温与穿衣、饮食、住房、农作物、交通等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气温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在“气温的变化”标题内容中,主要讲了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通过“图3.12”和“图3.13”分别模式化地表示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大致趋势,利用“活动”训练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图这一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气温的空间分布包括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两个方面,因此教材利用“气温的分布”标题内容,首先以“3.15图”为依托,介绍了等温线,在此基础上利用“活动1”认识世界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利用“活动2”结合“图3.16”理解气温的垂直递减规律,培养学生阅读等温线图和比较气温垂直差异的技能。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由“降水与生活”、“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三部分内容组成,其结构和编写思路与上一节相同。教材按“降水对人类影响→降水的来源→降水量的测定→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分析成因”组织。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降水与生活”标题内容中,通过叙述性课文介绍了降水的概念、形式、等级划分,利用阅读材料介绍了降水量的测定,利用“活动”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标题“降水的季节变化”通过“图3.19”模式化表示了不同地区降水量年内变化趋势,利用“活动”训练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降水柱状图这一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第三标题“降水的分布”重在说明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教材利用阅读“图3.21”展开“活动”,总结规律、分析原因,同时培养学生阅读等降水量线图的基本技能。

教材体现了降水的时间概念、空间概念、数量概念的结合。在降水的空间分布中,教材通过提问对各地降水量的多少作了定性的叙述,而在降水的季节变化中,偏重定量的说明。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另外,教材用提问、图像、小结的形式,反复说明一个问题,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图像能够较直观地反映降水的时空分布和变化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课本提供的读图问答,引导学生读图思路,降低难度和训练思维;课文中对规律的总结归纳,可以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由“气候的地区差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和“气候对人类的影响”三部分组成。本节内容是在以学完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组成要素基础上,从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出发,使学生理解气候有关知识。在“气候的地区差异”标题内容中,教材首先采用对比的方式结合“活动1”和“活动2”来说明天气与气候的区别;然后依托前两节课的知识储备,结合“图3.22”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结合“图3.23”及相应的“活动”,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情况。在“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标题内容中,教材通过对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的分析,来说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再依据教材主题内容设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本章最后一个标题“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与开头的“天气及其影响”首尾呼应,从中强化人地关系这一主题。教材在该内容上主要抓住两个方面:以实例分析说明,一是不同地区气候差异导致人类活动的差异,以培养学生地域观念;另一方面是同一地区气候异常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培养灾害意识。教材注重以活动为主、讨论气候变暖为题,使学生认识人类活动也能对气候产生负面影响。“世界的气候”一节是对全章内容的归纳与总结,居本章的核心地位。本节内容的学习,更为今后学习区域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分布图气候气温
基于FY-3D和FY-4A的气温时空融合
深冬气温多变 蔬菜管理要随机应变
贵州十大地质公园分布图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中国癌症分布图
左右江水冲石器采集分布图
人生真相
与气温成反比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