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莉萍 中南民族大学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进,湖北利用FDI取得骄人成绩。2000年利用 FDI只有94368万美元,2009年达到3657766万美元,10年时间翻了近4倍。FDI的大量引入,给湖北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湖北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外资在开放的大多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湖北原有的一些龙头企业被跨国公司控制,著名品牌销声匿迹。这对我省企业发展来说,无疑是非常不利的。企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国家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的竞争优势,从企业视角来研究利用FDI效益问题也显得非常重要。
目前从企业视角研究FDI效益的主要局限于对FDI技术外溢的影响上。如Castellani&Zanfei(2002),Keller&Yeaple(2003),Gorg&strobl(2003),Haskel,Pereira&slaughter(2007)等指出FDI存在正的外溢效应。但也有研究表明FDI不存在外溢效应,如Haddad,Harrision(1993),Aitken&Harrision(1999),Djankov&Hoekman(2000),Konings(2001),其研究表明FDI对同行业的当地企业带来消极影响。Javorcik(2004),Gorodnicjenko,Svejnar&Terrell(2007)采用了17个前东欧国家的企业数据检验FDI的水平效应和垂直效应,他们发现了明显的后向垂直效应,但水平效应不明显。Girma,Gorg&Pisu(2007)研究英国FDI外溢效应,得出了FDI的水平外溢和垂直外溢取决于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导向。国内学者对微观层面企业的研究,大多发现了FDI的负面影响,裴长洪、张幼文、洗国明、薄广文等认为FDI对我国国内企业技术创新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从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来看,从企业微观层面分析FDI效益还主要局限在FDI的外溢效应上。但FDI对本土企业的影响应该是多方面的,既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
FDI的静态效益主要表现在本土企业可以利用FDI的资本和技术,弥补自身的资金缺口和技术缺口,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企业有效率的生产往往是一定比率的劳动、技术和资本的投入。但本土企业可能由于资本或技术的不足,造成企业的生产不是有效率的,存在本土企业既有资源的浪费。通过与国外企业合资、合作,有利于弥补本土企业存在的资金缺口或技术缺口,能够使原来处于潜伏状态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开发和调动,使潜在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可以提高生产力,使企业获得较高的利润。
FDI的动态效益主要表现在FDI对本土企业关联投资效应和技术外溢效益。FDI的进入,通过示范效应和前、后关联效应,可以带动相关的本土企业的投资;同时通过竞争、示范和模仿、人员的流动和前、后向产业关联等,促进本土企业技术进步。
因而,本文试图以企业为视角,全面分析湖北利用FDI效益,为正确评价、提高利用FDI的效益提供新的思路。
湖北合资、合作企业利润低,亏损面严重。从理论上来说,外资企业由于具有投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享有国内优惠的政策优势,可以获得丰厚的收益。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如转移定价说、管理效率说、交易成本说、制度影响说和投资不足说等),全国外资企业利润水平总体上较低,亏损现象严重。
来自湖北省国税局的统计显示,2005年上半年,全省40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中,57.5%出现亏损,亏损额高达31.95亿元。
在1998年以前,外商独资企业占我省实际利用外商投资的金额比例仅为20%左右,合资企业中,一般也是中方控股。但2002年以后独资企业比重越来越大,一方面独资投资方式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主流。如2009年,湖北省合同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一共268个,独资经营企业165个,约占62%。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往往通过股权收购、增资扩股等方式,将合资企业控股甚至是独资。
例如2004年皮尔金顿集团收购上海耀华公司和武汉耀华玻璃公司10%的股份,成为该公司控股的大股东。飞利浦汽车照明湖北有限公司是飞利浦电子中国有限公司(荷兰)与原湖北汽车灯泡厂成立的合资企业,但现在成为独资企业。外商直接投资独资化趋势降低了合资、合作本土企业利用FDI的效益。
在与外资合资、合作的过程中,跨国公司运用各种手段对本土企业品牌进行控制与摧毁,民族品牌的缺失降低了本土企业的利润。
例如洗衣粉中的活力28,原来“活力28,沙市日化”一度畅响在祖国大江南北,1994年最高峰时的销量达到9万吨,在全国浓缩洗衣粉市场占有绝对优势,按国家有关部门和专家评估,当时“活力28”的商品价值就高达10亿元之巨。1996年,与德国美洁时公司合资后,双方规定合资公司洗衣粉产量的50%使用“活力28”品牌,但其承诺没有兑现,前3年共投入1.84亿元用于“活力28”宣传的广告费用也成了一纸空文,“活力28”这个知名品牌从人们的记忆中渐渐消失了。由于品牌的缺失,活力二八日用化工有限公司成了一个空壳,公司陷入低谷,而同时与德国美洁时公司成立的湖北活力美洁时洗涤用品有限公司每年都申报亏损,本以为用“活力28”之名,借外资之势可以捞个满盆金,不料带来的是更多的亏损。
赢利是跨国公司的天性,而技术则是其获得垄断利润的源泉,因此,为了赢得在东道国市场的竞争优势,跨国公司往往只会向东道国转移相对的先进技术,而决非真正先进技术。另外跨国公司一般把东道国作为其生产基地、制造中心来看的,这决定了在技术分工上他们只转让标准化产品生产加工技术,而上游的研发技术、下游的营销技术以及涵盖全部流程的管理等软件技术很少,本土企业大都被锁定在价值链的低端,仅仅为跨国公司提供低技术含量的零配件生产、产品组装,沦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制造车间。
例如武汉NEC,它是长江通信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NEC公司、住友商事株式会社1993年合资建立的高新技术企业,但长期以来主要是依赖国外原材料、零配件,其真正从事的是产品组装,实际上相当于NEC在湖北的一个组装车间。
FDI的进入,通过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和关联效应以及人才的流动,本土企业可以获得技术外溢效应。但通常跨国公司为了保持竞争优势,通常会采取各种方式防止技术的溢出。
首先,跨国公司的独资化趋势不利于技术的外溢。当前湖北外商直接投资逐步转向独资经营方式,技术转移主要在跨国公司母子公司内部进行,这种方式决定了部分本土企业无法融入跨国公司子公司的技术体系之中,技术溢出受到一定的局限。
其次,本土企业由于缺少技术吸收的载体——研发机构和人才,获取的技术外溢效应相对较低。通常跨国公司会选择国内具有一定实力和效益好的企业进行合资或并购,合资、并购后多数跨国公司取消了原有的技术开发机构,弱化了本土企业自主开发技术的能力。同时跨国公司往往凭借优厚的报酬、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大量从国内企业中挖走人才和技术,致使本土企业由于缺少技术吸收的载体——研发机构和人才,很难获取较高的技术外溢效应。
另外,通过前、后关联效应获得的技术外溢也非常有限。湖北本土企业大多集中在下游低端产品的配套上,真正关键的零部件仍掌握在外资企业中。如神龙公司作为湖北省大型跨国投资企业,是湖北省最大的一家中法合资企业。据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资料显示,神龙公司的配套企业共有184家,但有相当一部分是外资企业,本土企业配套的只是一些低端产品,其关键零部件仍是来源于其他跨国公司,如美国的德尔福汽车系统公司、麦格纳唐纳利(中国)、伟世通亚太有限公司,德国的博世(中国)投资公司、采埃孚汽车系统、西门子公司,法国的法雷奥集团、佛吉亚集团、米其林轮胎公司等等。通过前、后关联效应获取的技术外溢效应由于配套的其他跨国公司的进入而大打折扣。
一方面FDI的进入,通过示范效应和前、后关联效应,可以带动相关的国内投资,但另一方面,FDI的进入带来国内市场的竞争加剧。而通常由于跨国公司在技术、管理以及营销等方面的优势,往往在竞争中处于竞争优势地位,结果可能压制本土企业投资,本土企业产品市场份额逐渐缩小,甚至为跨国公司所代替。如武汉饮料行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随着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百威啤酒的进入被彻底改变,当地原有的100余家生产企业因技术落后被整合到只剩不到 10家,1/2的市场份额被外资占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湖北要提高利用FDI效益必须从这三个方面着手:提高合资、合作企业中本土企业的利润分配份额,扩大FDI对本土企业的技术进步效益,增强FDI对本土企业的投资拉动效应,政府和企业都应该有所作为。
1.政府要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转移定价的监管。中国目前形成了外商投资企业的大面积亏损与外商投资的大量涌入之间的“不和谐”现象,这一现象的背后实际上是外商直接投资转移定价而形成的外商投资企业的假亏损。政府要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转移定价的监管,加强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要建立高素质的税收队伍,在审查工作中配备国际税务专家和专业资产评估师,要对公司内部转移资产价值进行准确评估。
2.政府完善引资政策,建立地区间利用FDI的政策协调机制。本土企业在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谈判过程中,由于地区间引资的竞争造成的不合作博弈而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被迫出让更多利益:如本土企业的资产低估,在合资企业中的股权受限,合作企业中利润份额减少等等。各级政府要转变观念,不能单纯把引进FDI作为衡量政府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来抓,而要注重利用FDI效益。建立地区间利用FDI的政策协调机制,将地方政府间的不合作博弈转为合作博弈,有利于降低FDI成本,使本土企业在谈判过程中居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获取更多收益。
3.本土企业要积极参与合资、合作企业的经营,加强对自有民族品牌的保护和培养。通常跨国公司会利用转移定价造成名义亏损,继而依靠其雄厚的资金优势进行追加投资而稀释、收购本土企业的股权。本土企业要提高合资、合作的自我保护能力,要积极参与合资、合作企业的经营,特别是对营销权的控制或监督,要参与合资、合作企业购销业务,对引进专有技术、商标使用权的转让价值应经过我国权威部门鉴定。同时要加强品牌意识,要对自有民族品牌的生产、销售以及推广进行控制和监督,加强对自有民族品牌的保护和培养。“活力28”的教训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成立的合资公司由德方控股(占60%),“活力 28”以品牌和生产设备一起作价7000万元入股(占40%)。在五人董事会中,中方只占2席,德方占有3席,大多数决议都是由德方说了算。中方对公司的经营几乎丧失了控制和监督,连合资公司明显的违约行为(规定每年洗衣粉产量的50%使用“活力28”品牌,前3年1.84亿元用于“活力28”宣传的广告宣传)都没有采取必要的手段进行干预。
利用竞争机制,特别是利用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加快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随着在全球制造业分工中地位的提高,中国成为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首选,跨国公司为了应对来自其他跨国公司投资企业的竞争,不得不加快了技术转让的步伐。在湖北,比较典型的是东风汽车公司,它先后与法国PSA集团,日本的日产、本田,韩国的起亚合资、合作,这些跨国公司为了应对其他跨国公司的竞争,纷纷加快技术转让步伐,东风汽车公司利用FDI技术进步效应明显。如仅在2008一年时间里,完成新产品开发项目2178项,申请专利348项,其中发明专利34项;获授权专利358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获软件著作权5项。专利拥有数量居行业前列。开展研究与试验发展项目982项;“东风1.5吨高机动性越野汽车研制”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19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3项,获奖质量和数量继续保持行业领先。
1.政府要加大力度培养本土企业。长期以来,中国的外资政策给予外商投资企业“超国民待遇”的优惠政策,虽然现在外资企业优惠税收政策被取消,但各地为吸引外资的优惠战仍在进行。这种“超国民待遇”虽然能在某种程度上加大对FDI的吸引,但同时加剧了内外资企业之间的不公平竞争,抑制了内资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大大削弱了本土企业的竞争力。
在日本、韩国汽车产业,以及台湾微电子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每一阶段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实施国产化计划,以及各种鼓励的配套政策,正是通过政府这双有力的手把这些幼稚产业推向世界,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政府通过制定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以及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对本土企业进行扶持,加强对本土企业竞争力的培育。
2.本土企业自身要加大人力资本和R&D投入。各本土企业要把“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作为工作的重点,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创造良好的机制和环境,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特别是来自跨国公司的人才,人才回流是跨国公司技术外溢效应的重要来源。例如,台湾在发展微电子产业时充分利用了跨国公司人才,台湾德州仪器和台湾飞利浦等许多公司高级主管离职后,都成为了本土企业的高级主管。我国奇瑞、吉利汽车从三资企业大量“挖”来技术和管理人才,这些人才为企业的自主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土企业必须要加大R&D投入,增强技术能力。武汉长飞光纤应该是这方面成功的典范,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创建于1988年5月,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荷兰德拉克通信科技公司、武汉长江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一直重视人力资本和R&D投入,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光纤光缆制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五个创新实验室:光纤技术实验室、光缆技术实验室、设备开发实验室、光纤应用实验室和测试中心。从荷兰德拉克通信科技公司引进先进技术,并注重消化、吸收与创新,探索出了一条振兴民族产业的成功之路。如今其光纤光缆产品及多种网络建设解决方案能够满足每一个行业用户的不同需求,已广泛应用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通信运营商,以及电力、广电、交通、教育、国防、航天、化工、石油、医疗等行业领域,并远销美国、日本、韩国、台湾、东南亚、中东、非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1]李晓钟、张小蒂.《我国得自外商直接投资的比较利益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11).
[2]许坚.《论我国外资经济的贫困化增长》[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3]徐春联、李建平.《对外资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的再思考与利用外资绩效评价》[J]. 金融研究,2006,(8).
[4]张幼文.对外开放效益评估主体与思路——用科学发展观对‘新开放观’的探索[J]..世界经济研究,2005,(8):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