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 铃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自2009年三季度开始复苏以来,欧盟经济已连续8个季度实现正增长。但受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扩散及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影响,欧盟经济从今年二季度开始增长速度大幅放缓,三季度仍毫无起色。近期公布的《欧盟秋季经济预测报告》大幅下调欧元区和欧盟经济增长前景,将主权债务危机带来的持续不确定性视作未来2年内欧盟经济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自2009年12月希腊爆发债务危机以来,欧洲始终笼罩在主权债务危机的阴霾之中。2010年末和今年5月,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先后向爱尔兰和葡萄牙提供联合金融救援,并于今年10月底推出向希腊提供第二轮资金救助的方案,力图扑灭欧债危机的火焰。但由于希腊紧缩方案及欧盟救助的各项细节迟迟得不到落实,市场担忧情绪不断上升,波动加剧,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反复恶化并迅速蔓延到区内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11月初,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连续走高,超过7%的可持续分界线,创欧元区成立以来新高。为避免危机扩散,欧洲央行8月中旬重启饱受争议的债券市场购买计划(SMP),至今成为救助意大利等“大到不能倒”经济体唯一的机构。但即便如此,意大利当前债务问题仍处崩溃边缘。面对复杂难缠的危机,欧盟和欧元区核心国家意见分歧、办法不多,前景令人忧虑。
2011年一季度,欧盟经济环比增长0.8%,增速快于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同时内部消费呈现复苏势头。但进入二季度,随着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再度恶化,以及美国经济增长失速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欧盟经济增速出现较大滑坡,二、三季度环比均微增0.2%,创本轮复苏最低水平。据欧委会预测,今年四季度欧盟经济增速将进一步减慢,环比增长预计为零。
一是各项主要指标全面下滑。二季度家庭消费开支环比下降0.1%,总固定资本形成环比增长0.3%,对外出口环比增长0.6%,均比一季度大幅放缓(三项指标分别环比增长0、1.1%和2.2%)。二是8月份数据显示经济收缩态势进一步加剧。其中,工业生产指数环比减少1.3%,零售环比减少0.3%,出口环比减少5.2%。三是核心成员增长乏力。今年前三季度,德国经济分别环比增长1.3%、0.1%和0.5%,法国分别增长0.9%、-0.1%和0.4%,而英国则分别增长0.4%、0.1%和0.5%。
2011年以来,欧盟对外出口总体上虽仍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前高后低,贸易逆差规模进一步扩大,形势不乐观。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今年1-9月,欧盟出口11266亿欧元、进口12584亿欧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14%,增速继续减缓;贸易逆差1318亿欧元,同比增长8.6%。
受全球整体需求减弱影响,二、三季度,欧盟出口增速明显降低,且波动较大,4月、6月、8月和9月均出现环比负增长。尤其欧盟两大主要经济引擎——德国和法国出口增长疲软,直接导致欧盟对外出口不振。
咨询机构Markit经济公司数据显示,欧元区经济主要先行指标进一步走低,显示欧盟经济下行风险逐步增大。10月欧元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降至47.3,自8月以来连续3个月跌破50的分界线,创2009年7月以来最低水平,预示着欧元区制造业自2009年10月以来加速扩张的进程可能已经终结。
此外,欧元区10月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降至47.2,连续2个月跌破50,为2009年7月以来最低水平;经济信心指数降至94.8,连续8个月下跌,为2010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9月投资者信心指数为-15.4,创2009年8月以来最低水平。由于经济活动大幅放缓,市场对欧洲经济可能二次衰退的担忧情绪正在上升。
由于实行经济刺激政策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全球经济复苏导致需求上升、中东北非局势动荡等因素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去年11月以来,欧盟通货膨胀持续走高。今年9月,欧元区和欧盟通胀率均创下新高,分别达到3.0%和3.3%;欧盟委员会预测欧元区2011年全年通胀率将达3%,远高于欧洲央行制定的“接近但低于2%”的通胀控制目标。
另一方面,据欧盟统计局统计,今年9月欧元区和欧盟失业率分别升至10.2%和9.7%,双双达到历史高点。在欧盟27个成员国中,13个成员国的失业率出现上升,其中深受主权债务危机困扰的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四国失业率仍然高企,分别为17.6%、14.2%、12.5%和22.6%。其中西班牙和希腊青年人分别高达48.0%和43.5%。多数国家为削减赤字和公共债务而实行财政紧缩政策,直接导致各国公共部门失业率上升,在此大背景下,欧盟失业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
受内外部多种不利因素影响,欧盟经济增长面临较大难度。近期主要国际机构纷纷下调欧盟经济增长预期。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11年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测从2.0%下调至1.6%、2012年预测从1.7%下调至1.1%;欧盟委员会将欧元区2011年和2012年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下调至1.5%和0.5%,而此前预期分别为增长1.6%和1.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合组织均认为,欧盟经济短期内难有大的起色,经济虽不致陷入二次衰退,但动力明显减弱,其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
一是欧债危机继续恶化的风险。由于在经济治理的体制和机制方面存在结构性缺陷,以及核心国家间存在意见分歧,欧盟至今未能拿出解决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本办法,从而导致危机持续发酵。近来因希腊公投导致欧元区核心国家和边缘国家间的隔阂进一步加深,留给欧盟痛下决心、应对危机的时间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欧债危机给欧洲银行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也逐渐浮出水面,债务危机与银行业风险已经交织在一起。尽管本身资产仍处在去杠杆化的进程中,但以欧洲央行为首的欧洲银行体系承担了救助欧债危机所需的大部分资金。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截至2010年底,欧洲银行体系持有的债务危机国家债券共达2.2万亿美元;而据德意志银行推算,今明两年希腊、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到期债务将高达11800亿欧元。如此庞大的资金需求,不仅现有规模的欧洲金融稳定基金无法承受,脆弱的欧洲银行体系同样无法承受。不久前召开的欧盟峰会决定扩大欧洲金融稳定工具的杠杆比率,并要求欧洲银行业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是否能有效应对欧债危机最坏局面,仍有待观察。
二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风险。欧盟经济在过去8个季度持续复苏的主要动力在于出口。但二季度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均出现增长放缓迹象,外部需求下降将削弱出口对欧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从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情况看,美国经济同样问题缠身,增长疲软,今年1、2季度年增长率分别为0.4%和1.0%,未能达到市场预期。日本受大地震及次生灾害冲击,经济已连续3个季度负增长,陷入二次衰退。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通胀压力沉重,经济硬着陆可能性增大,去年表现抢眼的韩国、印度、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均已主动下调本国2011年增长预期目标。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数据,今年二季度全球主要经济体进口需求大幅减缓。其中,七大工业国和金砖五国进口环比增速从一季度的10.1%减至二季度的1.1%,美国进口环比增速从一季度的11.1%减至二季度的3%,中国进口环比增速从一季度的11.1%减至二季度的0.7%。
三是严厉紧缩政策带来的风险。主权债务危机的迅速蔓延,使包括意大利、西班牙,甚至法国在内的国家被迫进一步加快落实财政紧缩政策。尤其意大利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接连推出两份财政紧缩方案,计划在未来2年内削减支出455亿欧元。2012年将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降至1.4%,2013年实现财政平衡。当前欧盟国家特别是重债国实施更为严厉紧缩政策的风险在于:首先,导致社会不稳定。自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等国民众强烈反对政府削减公共开支的紧缩政策,不断举行大规模示威和罢工,给相关国家施政带来较大政治阻力,导致希腊和意大利政府先后更迭。其次,威胁经济增长。意、西、法三国,再加上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亟待降低债务比重的六国经济规模占欧元区经济总量的比重接近55%,而根据计划,未来两年六国的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都需要较大幅度地降低,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上述比重每降低1个百分点,两年内各国GDP将降低0.5个百分点。第三,导致资金短缺。欧洲银行系统是欧盟实体经济进行融资的主要来源,企业60%的融资需求通过银行系统完成。债务危机的不利影响使欧洲银行业惜贷如金,给本已因财政紧缩而困难重重的实体经济带来更多困难。
面对主权债务危机持续恶化及经济增长放缓的严峻形势,欧盟及核心成员国认识到,只有深入推进体制机制等深层次改革,解决欧盟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失衡等结构性问题,才能巩固和加快欧盟经济复苏,提升经济增长潜力。为此,债务危机爆发后,欧盟即通过密集会商,确定了结构性改革的关键要素,包括:促进统一市场在服务贸易领域、能源领域以及知识产权领域的建设;促进税收和福利制度更加有利于就业增长;改革劳动力市场和养老体系;投资知识和创新;简化企业监管环境、鼓励创业。对此,欧盟的主要措施和计划包括:
一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欧盟吸取“里斯本战略”失败的教训,确定了未来10年的增长框架——“欧洲2020战略”:把智能经济、可持续及包容性经济增长作为未来发展方向,建立基于知识、低碳经济和高就业水平的新经济模式,以进一步提升欧盟整体竞争力,实现成员国经济的同步发展。2009年12月1日生效的《里斯本条约》以法律形式确定欧盟为单一实体,完善了欧盟决策机制,着力加强欧盟层面的政策执行力,有利于“欧洲2020战略”各项目标的落实;与此同时,主权债务危机使成员国和公众对欧盟经济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有利于从政治的高度推动欧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
二是在经济治理方面,欧盟有关强化财政纪律、加强经济政策协调和建立危机应对长效机制的经济治理三大支柱正逐步得到落实。各成员国达成的主要共识包括:一是建立“学期制度”,允许欧盟对成员国的财政预算和经济结构改革进行监督和指导,防止成员国预算超标和经济发展失衡。二是确立平衡预算黄金原则,强化对违反财政纪律成员国的处罚,对财政赤字超标成员采取实质性处罚措施。9月刚刚通过加强经济治理的六项原则。三是建立永久性的金融稳定救助基金并授权在二级市场购买债券,以进一步应对可能发生的债务危机。四是继续加强金融监管框架,确保金融体系稳定。
三是在贸易政策方面,欧盟委员会公布未来5年贸易政策,力争为欧洲带来“强劲的增长、更多的就业和更低的消费成本”三大利益。其具体措施包括:对内,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协调,包括制定统一的投资政策;通过贸易保持欧盟在创新、高附加值产品、创造长期及高薪职位等领域的竞争力;减少碳排放,支持绿色增长,深化渔业和农业等领域的改革。对外,积极推动多哈回合谈判于2011年内完成;推进自由贸易区战略,使之覆盖约50%的欧盟域外贸易;推动贸易伙伴尤其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进一步消除贸易投资壁垒,为欧盟企业创造更多商业机会和更好的贸易投资环境,尤其要重点关注与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和巴西六大战略伙伴的贸易关系。
欧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且从今年7月以来,我已连续两个月超过美国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欧债危机持续恶化造成的冲击,给中欧经贸合作带来复杂影响,其中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有关动向应高度关注:
今年以来欧盟内需增长乏力,对我国商品的需求呈现放缓迹象,我对欧盟出口增长速度显著下降。据海关统计,2011年1-9月,我对欧盟出口增幅为17.4%,比同期全国出口整体增幅低5.3个百分点,与金融危机后较长时期我对欧盟出口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形成鲜明对照。对欧盟出口占我对外出口总额的比重出现下降,1-9月为19.1%,较上年同期减少0.8个百分点。从国别情况看,1-9月,我对在欧盟的前六大出口市场——德国、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出口额合计占同期对欧盟出口总额的74.1%,较2010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
从不久前落下帷幕的2011年秋季广交会的数据也可以看到欧盟对我需求增长减速及企业谨慎对待后市的苗头。与今年春交会相比,整个秋交会期间,欧洲到会客商人数虽上升17.2%,但成交却大幅下跌19.0%,仅次于对美国成交降幅(下降24.0%)。同时,企业出于对后市不确定性等因素的担心,普遍不敢接长单,成交的订单绝大多数是6个月以内的中短单。
债务危机使欧盟内部保护主义倾向抬头。欧盟以“开放贸易”、“公平贸易”为名,实施新的贸易战略,一是扩大出口,二是限制进口,力图使经济尽快摆脱债务危机、实现复苏,继续保持其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中国成为其新贸易战略首当其冲的目标之一。基于中国市场对欧盟经济的重要性,欧盟一方面将中国视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全力要求中国开放市场,以实现欧盟企业在中国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对中国商品进入欧盟市场的限制,希望迫使中国解决其对华贸易中的关切问题,包括要求对等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对中国产品实施更加频繁的贸易救济措施等。
2010年,欧盟对我国产品发起11起贸易救济调查,比2009年增加57.1%,是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措施最多的世贸组织成员。欧盟不仅拒绝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而且为应对我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有关非市场经济地位条款的即将到期,将对华贸易救济从反倾销延伸到反补贴。2011年5月,欧盟首次对我国产品(铜版纸)征收反补贴税,预示着我对欧出口将面临新的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中欧目前均加强了通过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解决双方贸易纠纷的尝试,显示双边经贸关系更加成熟。日前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发布裁决报告,裁定我起诉欧盟对华碳钢紧固件反倾销措施案取得胜利,特别是认定欧盟《反倾销基本条例》第9(5)条关于单独税率的法律规定违反世贸规则,具有重要意义。
为应对债务危机挑战,欧盟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力图在未来5年内使与自贸伙伴的贸易额覆盖其50%的域外贸易额。为此,欧盟积极推进与我周边经济体的自贸区建设,先后启动与印度、东盟、新加坡等的自贸协定谈判,最近又同此前一直回避的日本开展相关磋商。今年7月1日,欧盟同韩国自贸协定正式生效。这是迄今欧盟对外建成的最具意义的自由贸易区,欧盟贸易委员德古特称这必将成为欧盟与亚洲贸易关系中扭转乾坤的重要因素。由于短期内中欧建成自贸区的可能性不大,而我在出口产品方面与上述经济体存在直接竞争关系,如不妥善应对,将有可能形成贸易转移效应,对我国的对欧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第一,欧债危机的爆发,使很多欧盟国家和企业资金短缺,对我投资持欢迎态度,为我企业扩大对欧“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企业对欧投资出现热潮,包括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三一重工在德国建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等项目均实现良好效益,对企业自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多数中国企业还不具备在欧盟这一成熟市场开展大规模投资合作的能力,勉强进入,最终可能大败而归。今年曾一度沸沸扬扬的波兰高速公路项目成为中国对欧“走出去”失败的一个典型,其教训需深刻总结。
第三,中国企业集中大量进入欧洲,特别是个别企业不计成本收购欧方高端技术的行为,引起欧方的警觉,欧盟政客和舆论针对我国的投资保护主义言论时有出现。因此,欧盟经济一旦好转,我对欧“走出去”的环境存在逆转的可能性,当前的机遇也许转瞬即逝。
注 释:
①19月7日意大利参议院通过最新的紧缩计划,节省开支和增加税收的总规模将达到500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