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450016) 曲忠厚 河南省济源市教育局教研室(454650) 田孝东
我国新兴经济区的区位优势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450016) 曲忠厚 河南省济源市教育局教研室(454650) 田孝东
所谓新兴经济区,相对而言,是指继沿海沿边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等经济核心区之后,列入国家重大区域规划的、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的以及东中西发展战略的新建经济区。目前,我国新兴经济区主要有: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桥头堡”云南;中国—东盟自贸区催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福建海西经济区;高效生态产业体系聚势崛起的山东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辽宁沈阳经济区;参与联合国图们江合作开发项目的核心地区吉林长吉图经济区;欧亚大陆商贸枢纽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承载中部崛起新使命的中原经济区等。
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桥头堡”云南
大湄公河次区域于1992年期间发起成立,成员包括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六国。大湄公河,即澜沧江—湄公河,全长4880千米,其中中国境内澜沧江河段长2130千米,中南半岛湄公河河段长2750千米,是亚洲唯一的一江连六国的国际河流,有“东方多瑙河”之称,该河总落差5167米,是我国云南和中南半岛的能源宝库。该河流域面积80万平方千米,涵盖了除沙漠以外的所有地表类型,生物、矿产资源极为丰富。
18年来,大湄公河次区域成为亚洲经济增长的前沿。次区域各国基础设施连通性进一步加强,出口额成倍增长,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人口数大幅减少。作为与3个次区域国家直接接壤、与2个次区域国家毗邻的云南省,既是受益者,也是奉献者。结合区位优势,云南在本世纪初已提出了“国际大通道”战略:连接“三亚”(东亚、东南亚、南亚),沟通“两洋”(太平洋、印度洋)。云南在交通建设上,以航空为先导,公路为基础,铁路为重点,水运为补充。昆明至仰光、昆明至曼谷的高铁2011年动工,昆明至万象的高铁正在勘探,一个覆盖大湄公河流域3亿人口的区域高铁网络将在2020年建成,一条便捷的“黄金走廊”将加快中国与东盟两大市场的对接。根据次区域各国电力贸易需求,今后10~20年内,云南将有许多水电站开工建设,正为争当中国面向次区域的境内外电力调配枢纽而准备。
云南一年一届的昆交会,已为世人所熟知。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开发、开放中,云南正在发挥“桥头堡”作用。
中国—东盟自贸区催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2010年1月1日,经过10年的努力,由11个发展中国家组成、涵盖近19亿人口(占世界的1/3)、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1/9)、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是由发展中国家建立的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它的启动标志着亚洲经济区域化向一体化进程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一年来,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则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为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需要,2006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立,2008年国家批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并将其建设成为重要的国际经济合作区。北部湾经济区位于北部湾顶端,面积4.25万平方千米,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4市及玉林、崇左两市交通和物流组成,地处中国—东盟自贸区、泛北部湾经济区、大湄公河次区域、泛珠三角经济区等多个区域交汇点。与东盟有着海上和陆地边界的广西,“一湾相挽十一国”,区位优势更加彰显。为促进中国—东盟合作,从2008年5月到2009年2月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国务院批准设立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和南宁保税物流中心。钦州保税港区为西南、中南、华南向世界发达国家出口和东盟国家走进中国市场提供便捷服务;凭祥综合保税区成为我国目前陆地边境线上唯一的综合保税区,发挥出位于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上的特点;南宁保税物流中心的成立已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无水港”,同时也是全球供应链中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重要节点。
近年来,广西已成功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商务会、投资峰会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泛北”合作已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新亮点。广西,正在自贸区建设中唱着“重头戏”。
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福建海西经济区
近年来,福建省大力推进海峡两岸经济区建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5月,国务院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西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海西经济区指的是海峡西岸,主要指福建沿海地区以及潮汕等地。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海岸线长达3300多千米,有厦门、泉州、马尾、秀屿等许多天然良港。
作为沿海省份、著名侨乡、与台湾一水之隔的福建,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发展中处于重要位置。海西经济区是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同时,海西经济区还是服务中西部发展新的对外开发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
福建,正积极构建与台湾“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经营、共同受益”的环海峡经济圈。
高效生态产业聚势崛起的山东黄河三角洲经济区
黄河三角洲经济区东临渤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环渤海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连接中原经济区与东北老工业区、京津唐综合性工业基地与胶东半岛工业区的枢纽位置,区位优势十分明显。200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成为国家战略。依据《规划》,黄河三角洲经济区范围包括19个县(市、区),陆地面积2.65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985万人。
地处黄河入海口的山东省东营市,在实施国家战略中,充分发挥近海优势,在沿海120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规划了四大主体产业区:东营港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区域中心港;东营经济开发区已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打造黄河口生态旅游胜地;依托沿海百万亩滩涂建设国家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慷慨的母亲河给黄河三角洲馈赠了地球暖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秋末冬初,数百万只鸟类在这里迁徙,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三角洲拥有未利用地800万亩,黄河冲积年均造地1.5万亩,石油、天然气、岩盐等储量丰富。
日出东方,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山东黄河三角洲,走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是经济区最鲜明的特征。
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辽宁沈阳经济区
沈阳经济区由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阜新八个城市组成,雄踞辽宁中部,具有天然的城市群结构。区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总人口2359万人,面积与人口占辽宁一半左右,城市化率65%,区域生产总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值占辽宁近2/3,是全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门类齐全、配套完整的重要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基地。
2005年,辽宁启动中部城市群建设,2008年,辽宁将中部城市群更名为沈阳经济区,实行一体化战略,2010年,国家正式批复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这昭示着沈阳经济区将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带动辽宁乃至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努力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沈阳经济区8城市在交通上全面步入“一小时经济圈”,实施了“一元化”的户籍管理,“同城化”的公积金贷款,统一的就业市场,共享的教育资源,一体的招商引资和旅游市场,辖区各地直接享受了“同城”效应。沈阳经济区8城市同下“一盘棋”,建设沈阳特大经济核心区,开发城际连接带,打造主业突出的重点产业集群,新兴产业让辽中南老工业基地生机勃发。
承南接北,挽东启西,立足东北,面向东北亚,辽宁沈阳经济区,有望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经济带。
参与联合国图们江合作开发项目的核心地区吉林长吉图经济区
长吉图经济区由长春、吉林两个特大城市和吉林省内唯一的开放窗口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组成。全省4个国家级开发区、43%的省级开发区、90%以上的大学和科研机构都座落在该区域内。经济区内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高达55%。主要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占全省的60%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7%。
近年来成功举办了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和东北亚贸易合作高峰论坛,成为东北亚各国经济合作共赢的重要平台。2009年,国家批复了《中国图们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为吉林的振兴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基础条件、外部环境和政策机遇。由于历史原因,珲春这个县级市距离日本海最近只有15千米,但吉林省望着大海却没有港口,使我国东北大量货物从陆路到大连经渤海、黄海再转于日本海,到达日本的航期长达10多天。现在珲春实现借港出海,珲春—俄罗斯—韩国—日本四国联运航线,只需一天半即可到达,航行成本大幅降低。由此可见,长吉图经济区地理条件优越,位于东北亚地理中心和新欧亚大陆桥中心,是东北亚六国联系的纽带,与俄、朝的港口群及蒙古东部、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腹地紧密相连,是中蒙大通道的东端,是我国东北进入日本海最近的区域,是中国图们江的主轴和重点地区,具有内地和沿边的双重属性。
长吉图经济区,成为振兴东北的新引擎。
欧亚大陆商贸枢纽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2006年启动建设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这是为促进两国经贸合作而达成共识的国家战略项目,也是中国首个跨国而建的经济、贸易、投资合作中心。该中心沿中哈界河横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两个国家,经由专门通道连为一体,实行全封闭管理。中心区域总面积5.28平方千米,其中中方区域面积3.43平方千米,哈方区域面积1.85平方千米。
近年来,新疆力求打造中国西部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合作中心按照“大区域规划、大项目支撑、大集团发展、大范围协作”的主旨,与中、东部的一些省区市建立联动合作关系。哈方通向霍尔果斯的铁路预计2012年建成,连接中国、中亚及欧洲的“中国西部——欧洲西部”的“双西”公路哈国段正在建设。公路全长8445千米,东起中国连云港,从霍尔果斯口岸进入哈国境内,在哈北部出境进入俄罗斯,最终抵达圣彼得堡,与欧洲公路网相连。这两条交通大动脉,不仅极大地促进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发展,而且成为中哈边境地区集进出口贸易、出口加工、仓储运输、保税物流为一体的综合性枢纽。
承载中部崛起新使命的中原经济区
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崛起的力量还需要凝聚,崛起的条件还需要创造,崛起的速度还需要加快。刚刚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也就是2011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中原经济区”正式纳入,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其功能定位是: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区域性的科技创新中心,中部地区人口和经济密集区,使之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板块。
中原经济区是以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东承长三角,西连大关中,北依京津冀,南临长江中游经济带,具有自身特点、优势明显、经济相连、使命相近、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建设中原经济区将会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架通东部与西部之间的桥梁,沟通南方与北方的交流,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河南人口约占全国的1/13,中原地区的人口占全国的近1/10,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地区在全国的情况与中国在世界的情况相似,人口总量大、密度高,经济总量位居前列,但人均水平比较低; 城镇化率只有37.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每年就有200万人以上需要再就业,农村还有1000多万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省,特别是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地处祖国腹地,又是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交通运输枢纽,建立中原经济区,加快发展,是一项重大课题。河南在谋划中原经济区的过程中已明晰定位,提出了建设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华夏历史文明传承核心区的目标。1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河南调研时说,“河南是中国的缩影,也象征着祖国的发展。我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河南发展寄予厚望。河南这块古老的大地,一定能够通过中原经济区的带动焕发青春。”
新兴经济区在我国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及建设管理模式、集聚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集中开发的各类特区、开发区、高新区和新区等,素有“排头兵”、“先锋队”之称。但我国经济区的成立,由于历史原因,其区域划分、名称等存在客观差异,如环渤海经济区,本文有“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和“沈阳经济区”的表述,地理教材中还有“京津唐”和“辽中南”两大工业区的内容,至此,读者应该比较明晰。类似的还有“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泛北部湾经济区”等。就上述内容而言,个别的叫法不一定冠以“经济区”的名称,如“云南”,它是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面”的论述,而“霍尔果斯”是中哈经济合作中心,是“点”的介绍。其他经济区大都属于沿海沿边型,都是在区域自主开发的基础上进入国家重大区域规划系列的。
这些经济区抓住战略机遇,将区域优势转化为合作优势、竞争优势,有的利用早期的经济核心区,扩大区域经济合作范围,增强发展动力,有的利用边民互市政策,内外联动、互利共赢。这些新兴经济区,虽然多数还处在区域早期发育阶段,但它们都在改革区域经济结构,促进区域产生新的增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