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大学生心理状况的改善

2011-04-03 12:19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音乐

殷 瑛

(湖南工业大学艺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0)

音乐与大学生心理状况的改善

殷 瑛

(湖南工业大学艺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0)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音乐教育既能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又能深刻地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音乐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具体途径。

大学生;音乐教育;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个体在心理健康的状态下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也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即能够积极有效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来适应环境,而且能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我国每5个大学生中就有1人存在心理障碍,每年全国高校至少有数十人自杀。据国内外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抑郁、焦虑、强迫、人际关系和适应不良、人格障碍在16% -30%之间[1]。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心理问题造成的大学生行为偏差的个案不断增多,造成自杀、犯罪等十分严重的社会影响。这一系列的数据、事件提醒我们,关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目前,全国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在全面铺开,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就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许多院校,已经专门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了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但均收效甚微。这是因为很多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都不愿进行心理咨询。因此,通过这种直接的方式来试图解决大学生的所有心理问题是不现实也不可取的。那么,找到一个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又能影响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切入点,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笔者认为,音乐教育适合成为这一切入点。

如果我们具体关注高校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便会发现:高校的素质教育已把审美素质教育同心理素质教育联系了起来。当然,高校的音乐教育教学并非只是为培养健全人格而存在,甚至主要不是为此而存在的,但音乐教育有义务也有能力承担起大学生人格培养这样一份责任,因为,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因此,针对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和人格障碍,音乐教育应该、甚至必须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和功能。

正如荀子在《乐论》中所说,“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哲学家柏拉图也认为,“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合适,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也曾提出音乐“净化”论,他们指出:“用音乐,用某些旋律和节奏可以教育人,用音乐和某些旋律、节奏治疗人的脾气和情欲,并恢复内心能力的和谐。”[2]因此,音乐与人的心理之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那么,如何在具体的音乐教育中来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途径入手:

一 通过积极的聆听来引导学生

巴德温曾说过,“音乐欣赏所带来的快乐、高品位和文化,会在学校的日子过去很久以后,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3]音乐虽然不能表达具体的指向性的社会性情感,但学生可以从音乐作品中获得关于轻松、欢喜、忧伤、激动、平静等的基本情绪体验。音乐对人的心理能够产生一种深刻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即包括情感的诱导、意志的培养和道德品质的铸造等。这种作用的产生与个体细胞本身的节奏密切相关。当音乐的节奏与人体细胞的微震节奏一致时便会使人产生舒畅的感觉,。而且,人体的节奏也具有与环境节奏相统一的趋势,以至于不同的音乐能够起到不同的作用[4]。当一种音乐突然响起,人们可以马上感受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和音色特点,同时会感觉到这个声音的来向、远近和熟悉与否,并由此产生情绪变化、联想或回忆等。这种被人体感觉并接受的声音刺激其实就是一种信号,会转化为人的感情、思维、经验,影响人的行为,这就是音乐与心理的内在关系。因此,改善心理状况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积极的聆听。具体说来,对于忧郁、焦虑的学生,可以欣赏一些旋律优美动听,曲调欢快的曲目,如《小狗圆舞曲》、《谐谑曲》、《钟声》等曲目,这些曲目具有怡悦情志、舒郁解闷的功效;对于失眠、神经衰弱、情绪焦躁的学生,则宜选择轻缓低吟、柔和优美、清幽和谐的安神镇静类的乐曲,具有静心养神的功效,如《摇篮曲》、《梦幻曲》、《夜曲》等;对于偏激易怒、狂躁的学生,就应该选择音乐低沉伤感、凄惨悲哀的制怒类曲目,具有抑制狂躁、愤怒,减轻情绪亢奋的功效,如《二泉映月》、《天鹅》、《三套车》等;而对于低沉消极的学生,要多欣赏一些高亢激昂、曲调雄壮的曲目,它具激昂情绪、振奋精神的功效,如《英雄》、《国际歌》、《欢乐颂》等。

二 通过音乐家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

贝多芬曾说过:“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有更高的启示。”[5]音乐家是音乐文化的主体和音乐作品的生产者和创造者。音乐作品渗透着音乐家的信仰、道德和情感。所以,音乐家独特的文化品格和人格魅力会对音乐接受者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真正的音乐家将音乐看作是自己毕生的事业和追求,并为之奉献自己的全部心血甚至是生命。他们这种对事业的热爱,在苦难命运面前不屈服的精神,能够极大地感染和感化学生,为他们指引人生的光明之道。比如,贝多芬在面对晚年失聪的巨大痛苦时,并没有消沉和逃避,也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紧紧地扼住了命运的喉咙,写下了伟大而辉煌的《命运交响曲》;在我国,被誉为“无产阶级开路先峰”的冼星海、聂耳等音乐家的音乐表演和创作活动之所以为群众所喜爱,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音乐才华和高超的技艺,更是他们强烈的民族意识与情感。如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和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等作品,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希望在抗日战争时期,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虽然其创作年代已与我们相去甚远,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强烈的民族情感,至今唱起来仍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唤起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自豪感。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不仅能使当代大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树立起强烈的民族责任感,还能使他们在面临挫折和困境时,能像这些伟大的音乐家一样昂起高傲的头颅,不惧怕失败,增强抗挫折、抗压的能力,打造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三、通过开展音乐实践活动来鼓舞学生我国著名指挥家郑小瑛女士认为:“音乐教育,绝不是每周一节音乐课就够了,而是要形成音乐教育的氛围,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音乐教育活动。”[6]目前,大多数普通院校的音乐教育都是选修课程,普遍存在选课学生多、开设课时少、音乐实践活动少等不足之处。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音乐活动,既能充实和活跃校园文化,还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美的享受。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感化、情操得到陶冶,受到哲理的启迪,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这种无意识教育比其他有意识教育收到的成效要好得多。这种愉悦的情感反应将一直伴随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且通过这种反复的情感满足,从而形成情感上的“定式倾向”,使学生在音乐活动的全过程都获得自我超越的快乐感、高尚感和幸福感,增强学生开展认知活动的积极性[7]。并且,在这种艺术实践中,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来认识并理解协作的重要性,逐渐形成加强协作的思想意识与自觉能力,在协作之中密切同学之间的联系和交往,促进感情的交流和友谊的发展。因此,创造机会让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提高、完善心理状况,这种形式所获得的审美感受比其他形式更为直接与深刻。可以开展的音乐实践活动有:现场音乐会、音乐长廊、音乐讲座、音乐类第二课堂,举办校园歌手大赛、组建大学生音乐团体等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音乐体验的真实环境,让他们在音乐实践中获得自我表现和情绪释放,使他们对音乐的感知更全面、更实在,情感交流更自然、更直接。比如:组建合唱团。合唱是一种由集体演唱的、要求高度协助的多声部音乐。合唱活动非常受到大学生的喜爱,而且也易于开展。正如匈牙利着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合唱是非常重要的,由集体的努力所完成的音乐作品和带来的愉快,培养了高尚品格的人,这种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他又说:“合唱是最能使人受益的科目,它能够对所付出的努力给予最大满足的报偿……任何学校都有能力使合唱达到符合教育的标准,进一步说,它同样对大众具有深远的意义。”[8]参于合唱排练能够提供给学生一个心理和谐的氛围,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都能学会倾听和配合,这将有助于大学生“潜能”的释放和紧张情绪的缓解,逐渐改变人潜意识中隐蔽的、消极的心理活动,可以使学生走出封闭、片面、狭隘的心理困境。对于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理解的态度,从而促使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的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整体人文素质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1]宋春丽.论音乐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5).

[2]詹 薇.音乐欣赏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9).

[3]郭文君.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研究,2010(3).

[4]王 纯,周正猷.论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调节中的作用[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6).

[5]姜力宾,戚昭君.浅谈音乐修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J].体育与艺术研究,2010(8).

[6]田 静,陆春庚.音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班主任,1994(11).

[7]陈志厚,王剑兰.无意识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3).

[8]李晓燕.合唱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刍议[J].教育理论研究,2010(10).

J69

A

1674-5884(2011)10-0161-02

2011-08-25

殷 瑛 (1982-),女,湖南益阳人,讲师,硕士生,主要从事音乐学研究。

(责任编校 朱正余)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音乐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音乐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