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医学专业学生的医德教育

2011-04-03 12:19:44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10期
关键词:医风医德医患

陈 敏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湖南湘潭411000)

论加强医学专业学生的医德教育

陈 敏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湖南湘潭411000)

新时代下出现的许多医疗新问题,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就是需要医学教育工作者加倍重视医德教育。从各方面入手来提高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对于缓解当前不断涌现的医疗矛盾,是一个迫切而紧急的任务。为社会营造一个和谐的医疗环境,医学专业学生的医德教育不可小觑。

医学专业学生;医德;教育

医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会公德在医疗行业中的特殊表现,是医务工作者在其职业活动中应遵守的行为和准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医院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在变,医务人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准则也在变。由此导致的医务人员的道德失衡、失范、失调等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因此,从医学教育各个环节入手,加强对医学生的医德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如何提高医学生内在的医德修养,促进医学生发展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是医学院校面临的普遍课题和紧迫任务[1]。

一 医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观念和新的价值观对卫生事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随着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事制度改革及按劳取酬的分配制度等竞争机制被实施。认为经济收入是自身的价值的体现,同时反映出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这使人们开始侧重于自身的经济效益,从而淡化了社会效益,忽略了医疗活动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即医德。医务人员之间、医患之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经济竞争的矛盾和冲突。所以,在卫生改革的新形势下,医德教育不可忽视[2]。

1.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人们对法律意识、消费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服务体系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患者看病除了要求过硬的医疗技术,还要求配备一流的服务。只有不断健全医疗体系,同时匹配更具人性化的服务体系,才能保证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形成一种良好的公平、公正的医疗行为体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医患关系的需求

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使得医患关系不协调。当今社会产生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经常因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医疗质量以及医院收费等问题进行投诉,加上个别临床医师额外收取红包等不良行为,从而加深了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矛盾。此外,社会上存在许多不恰当的反面宣传,使得医学生难以正确把握医德修养尺度,对医德教育持怀疑态度,这就使得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尤为重要。虽然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矛盾单凭借医德教育不可能完全缓和,但是,医学生的医德教育状况将对未来的医疗服务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培养医学生的工作热情,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理念,以增强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同时得到患者更多的信赖,从而有利于缓和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矛盾,降低社会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此外,通过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对端正当今社会整体医疗行业风气、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医学模式转变的需求

当今医学科学的发展已突破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的框架,发展为“生物—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1],这种新的医学模式对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生不仅要精通专业、熟练技能操作,还要对患者有仁爱之心,以及良好的德育素养。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只有加强医德教育,使医学生形成正确的系统的医德观念,才能确保医学人才在将来的临床实践中身体力行。同时,为医学科学的发展培养出一批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4.教育模式转变的需求

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是综合性、学术性和人文性“三位一体”的教育。这就要求医学生通过在校学习除了获取专业知识技能,还应该树立独立的人格及人生价值观念,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努力使自己成为懂得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医学生加强医德教育必不可少。

5.人才需求的改变

现在医学人才市场竞争激烈,仅凭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已经难以取胜。这就要求医学生除了具有从事医学的专业技能,还必须具备临床医疗中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如高尚的医德、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行为合作能力等。为适应人才需求,医学生必须注重医德教育。

二 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途径

1.重视教学中的医德教育

首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医学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应强调医德医风在实施临床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进行结合实际的医德教育,启发教育医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的责任感,发扬团结奉献精神,认清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只有崇高的医德风尚,才能赢得患者的信赖,医疗技术才能走向市场。

其次,通过引用现实中的典型事例,对医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医德永恒的主题是人道主义,医务人员的使命是救死扶伤,能够真正的治病救人,赢得社会的认同,为百姓造福——这就是医务工作者的人生价值体现。教育医学生从现在做起,为将来成为一名德才兼备、深受人民欢迎和尊敬的医学专业技术人才而努力。例如,2009年初湖南出现的大冰灾,各级医院纷纷义务派出一批医务人员,不畏严寒,到现场对被困群众实施救治工作的事迹,让学生切身感悟。

另外,在技能操作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及修养,培养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以及如何处理不同个性同学之间的沟通能力,为以后协调处理医务人员之间和医患之间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重视医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德育教育。临床实习是让学生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具体操作过程,是职业道德形成的初步阶段,为培养合格的新生代医务工作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应重视医学生的医德教育。通过生动、直观、深刻的临床实例进行医德教育,让学生亲临其境,切身体会,使医德教育深入人心。通过临床实践来直接引导学生尊重、关心病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观念,激发医学生的责任感和上进心,使之自觉敬学敬业,精研医学知识,争作德才兼备的人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时,把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医德表现作为临床实习成绩的一个重要部分。学校医院则应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发现问题,严肃处理,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使其吸取教训,杜绝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对于那些工作认真、有责任心的学生则公开表扬,以此引导和促进医学生的道德素养。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环境在学生的医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作为高等医学院校,应该创造条件,增强医德方面的教育[3]。

首先,学校要加强医德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学术讲座、社团活动、读书活动等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同时通过校园宣传栏、校园网络等形式,把社会生活中不断涌现的好的医德风尚人物和事迹向学生宣传,使学生耳濡目染,从而启发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职业道德观。例如,2009年的5.12汶川大地震事件,各家医院的医务工作志愿者马上于发生大地震的第二天就赶往事故一线,不顾余震可能造成的生命危险,不畏现场的恶劣条件,毅然加入到抗震救援的队伍中,给灾民带来生的希望,也抚慰了无数的受伤的心灵。在这场人与天灾的战斗中所涌现的各种感人画面,是医学生们最好的真实学习资料。对临床上所见的典型违反医德医风的医疗行为,以及因医务人员丧失医德而造成医疗事故的案例在学生中进行公开讨论,让学生加深印象,做到防微杜渐。通过多种直观的、贴近生活的教育方式,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从而使其道德情操在自我认知中得到升华和提高,自觉以社会主义医德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成为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医学专业技术人才。

其次,教师应以身作则,正面引导。临床教师应该自觉地加强自我修养,在教学中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渗透,通过自己平时的言行举止,以及对待疾病和患者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而高尚的医疗道德环境。

3.加强医学生的法律意识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医患关系呈现诸多新特征。医患之间变成一种契约、合同及法律关系,已成为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患者从被动求医变成主动择医。这对医患双方,特别是对医生提出了新要求。现代医患关系已经广泛涉及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等方面,已不单是一般意义上的人际关系,也有别于一般的消费关系。同时,现代人的法律意识不断加强,更加懂得如何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在此过程中也不乏利己的小人。所以,在教学中应强化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律规范,并认真及时的完成病例书写记录,学会保护自己应有的权益,避免受到他人侵害,预防和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的发生。

三 结 语

医德的根本宗旨就是“以病人为中心,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4]。医德医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医护人员是人民健康的卫士,医德医风建设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是医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树立窗口形象的基础。可以说,医德医风建设问题,既是社会议论的热点,人们关注的焦点,又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难点,更是医院工作的重点。医学生作为医院临床的后备主力军,医德教育应当伴随着医学专业教学的全过程,让好作风、好习惯、好意识根植于学生的思想深处,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德观念,培养职业责任心,提高学生的鉴别力,以便将来能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同时,为社会为医院营造出和谐的医患环境,树立良好的医学行业新形象。因此,在医学生当中加强医德教育应当引起医学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1]刘西平,王淑霞.强化实习期间的医德教育[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30(8).

[2]吴淑君.浅谈新形势下的医德教育[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4,2(8).

[3]徐 鹏,孟 镔,王 荣.浅谈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与修养的方法和途径[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0(5).

[4]冯蔓玲.以人为本,崇尚新风,不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3(8).

G641

A

1674-5884(2011)10-0056-02

2011-07-11

陈 敏(1977-),女,湖南湘潭人,讲师,主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临床医学与教学研究。

(责任编校 许中坚)

猜你喜欢
医风医德医患
通过医德医风智慧考评体系建设正向激励医务人员行为导向
县级医院医德医风档案管理工作研究
孙思邈医德思想发微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5:03
浅谈促进现代藏医药发展的医德医风问题
西藏科技(2015年1期)2015-09-26 12:09:18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48
解开医患千千结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42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14
医患矛盾再会诊
中国卫生(2014年8期)2014-11-12 13:01:06
医学研究生医德教育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