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实验中学(257091)宋立荣
今年4月1日,我在本校执教了一节人教版“俄罗斯”公开课并荣获一等奖。这节课受到了许多听课领导和教师的好评,我也收到了很好的建议和批评。为了分析总结和提高,也为了与同事交流分享教学体会,我认真地进行了教学反思。
上海市教科院的王洁博士提倡:一节成熟的好课,要经过备课、课堂观察、反馈会议3个环节,至少循环2次。每1遍备课讲课后,要对照评课标准和要求,从不同角度来衡量评判一下。还要从不同的教学模式来思考分析比较,例如:华东师大吴亚萍教授提出的“3放3收”模式。通过综合分析比较,选择确定最佳的设计思路。教学设计时,要先设计出总体思路和流程,然后再考虑细节。
我最终的设计思路是5个步骤,即:
1.通过分析东营的冷空气来源导入。
2.复习已学过的俄罗斯相关知识。
3.分析讲解俄罗斯的范围和位置:本土及飞地;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邻国情况(只强调中、哈、美、日4国);轮廓和绰号—“北极熊”。
4.分析总结俄罗斯的5个主要特点:
①气候寒冷 :地广人稀,封冻期长,爱好歌舞。
讨论分析:气候寒冷与爱好歌舞有何联系?
②东欧平原为核心:莫斯科、圣彼得堡、伏尔加河,属欧洲国家。
讨论分析:为何把伏尔加河称为母亲河?为何把俄罗斯划分为欧洲国家?
③资源丰富:自给有余,大量出口,影响外交。
④重工业发达:展示俄罗斯主要工业链及主要产品,举例说明轻工业落后。
⑤交通发达:管道、铁路为主,亚欧大陆桥。
5.小结并练习指图,分析俄罗斯的国旗设计策略。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学习地理最需要的是感性知识,而图片是最好的载体。因此,我把图片教学作为这节课教学设计的原则和突破口。
按教学计划,一节课只有45分钟,但教学内容丰富。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一定要精选出最恰当的图片来说明问题。我在互联网上搜集了大量生动的图片,但每个地理事物只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来展示。
乌拉尔山、东欧平原、伏尔加河、贝加尔湖、圣彼得堡、海参崴、红场、克里姆林宫、亚欧大陆桥等事物只选用一张图片说明。
说明俄罗斯气候寒冷时,我选择了最有代表性的4张图片作为论据——冰天雪地景观、寒风中等车的群众、被封冻住的海船、木制手机。它们既能说明寒冷,也用来说明寒冷造成的影响——地广人稀、封冻期长等。
讲解俄罗斯资源自给时,我选择了油气出口并影响外交的实例作为论据,并将俄罗斯与其他大国进行了比较,很有说服力。
以往的备课,我常常粗略地对待教学目标,写教案时也是粗略地写写,没有意识到到底哪些知识必须记住,哪些必须理解,哪些可以不讲,导致重点不突出,内容繁杂无头绪,学生记忆量大,教师和学生都忙得很,但效果并不好。明确了详细的教学目标后,教学中就可以大胆地进行必要的取舍,不浪费时间和精力。
1.上课的当天上午,正好有强冷空气过境,大风和降温使师生来校时感受颇深。我正好听到有的学生和教师进行议论,他们担心这些冷空气是从日本吹来的,怕受到核辐射的危害。这大大触发了我的灵感,我即刻在电脑上进行制作,把此问题作为导入的最佳材料。上课时,教室外面的大风还呼呼直叫,导入效果很好。
2.初一学生对俄罗斯的感性知识太少,还厌恶死记硬背。因此,我确定了以景观图片分析为主、语言文字为辅的教学思路。课堂上,注重精选一些生动的景观图片进行播放,还讲到了北极熊和赵本山,这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从互联网上可以查阅俄罗斯的国旗设计、地名来历、时政新闻、中国人的游记、大量图片,还可以查阅借鉴别人的教学课件、教学思路和设计。查阅互联网对我讲好课作用很大。
这些细节的处理,也很重要。例如:①讲完气候寒冷及影响后,我说:俄罗斯面积广大,各地冷的程度一样吗?这样就很自然地过渡到——东欧平原为核心的学习。②3张景观图片的南北摆放,很好地揭示了俄罗斯国旗的设计策略。
公开课后,我个人感到很兴奋,感觉讲的很成功,自己看不到存在的问题。后来秦主任的一番话让我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一节课内容再多,也要至少留出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学和独立思考。否则,满堂灌的恶剧就会重演。这节课,我虽然也设计了许多问题,但多数是教师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解答。这样,学生的思路受到了限制,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得到较好的锻炼提高。这也正是我20多年来教学的最大问题和困惑。事后,我立即对以后的教学进行了改进,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