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田:高铁安全标准应与时速匹配

2011-04-03 02:50
大众标准化 2011年7期
关键词:行李架乘务员时速

7月27日,在京参加一次学术活动的我国著名标准化学者,《标准化概论》主编李春田乘动车回辽宁老家,他特别注意到了他所乘坐的动车的一些细节。他认为,随着“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细节越来越多地被披露出来,应该开始从标准化上予以深刻总结和反思。

话题从李春田乘坐的动车的一些细节开始。他注意到动车的乘务员都是穿高跟鞋的,座位是没有安全带的,行李架是开放的;乘务员除了安排旅客入座,帮助旅客整理整理行李等在普通旅客列车上都能够见到的服务外,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此前,李春田关注过安全锤敲不碎车窗的报道,但安全锤在哪里,他找不到,也不知道如何使用,更没有人给讲解。

李春田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最高时速300多千米的动车,能够让旅客直接感受到的标准,是与安全相关的服务。李春田首先强调的一个事实是,铁路是一个有着良好的标准化传统的部门,以往铁路部门的服务是有一整套标准和规范的,他相信动车的服务不会没有标准,但从他的感觉看,不是这标准不符合300多千米时速的要求,就是培训不到位或没有很好实施。他提出这样的疑问:乘务员怎么可以穿高跟鞋呢?穿着高跟鞋的乘务员发生事故时很难自保,又怎么能够帮助旅客?即使正常运行,穿高跟鞋也容易踩着旅客。高速运行的列车上的乘务员无论如何不能和普通列车乘务员一样只是安排旅客入座,帮助旅客整理整理行李等,而应该讲解最起码的安全常识如安全锤在哪里?如何使用?消防设备如何使用?发生如停电、临时停靠等情况或安全事故时旅客该做什么等,如同人们乘坐飞机,起飞前乘务员讲解安全常识一样。“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车内行李横飞,说明动车的行李架应该和飞机的行李架一样是封闭的,这虽然是设计的缺欠,但根源在于没有考虑与300km时速相匹配的整体上的安全标准的要求。而运行速度远比汽车高的动车竟然没有安全带,与开放式的行李架反映出的情况是一致的,至少是动车标准在系统上不匹配,也就是通常说的标准体系间和同一个体系内各项标准之间的不协调的问题。

谈到标准体系,李春田说,车轮、车轴、车厢、轨道、路基、桥涵等,这些传统上都属于铁路系统内的企业生产制造或建造的。铁路部门是个半军事化的部门,有良好的标准化传统。“坚持标准化作业”是几乎所有铁路工务段和制造厂内能够见到的标语,别的标语随着工作重点的变化可以换来换去,这条标语是一直都有的。但动车是个比普通列车复杂得多的产品系列,从媒体报道看,很多配套产品都是从社会上采购的。现在的问题不在于是否从社会上采购,而是这些产品执行的是什么标准?能否与铁路部门的标准协调一致,即满足300km时速的安全要求?目前已有一些并不完整的信息反映出这方面的问题。无论从社会上采购的配套产品在这次事故中起了什么作用,这个问题都值得深度关注。

李春田说,标准化是安全的防线,或者说是安全的底线,突破了这道底线,就没有安全可言。造成“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第一原因无论是设备方面的、系统方面的,还是管理方面的,虽然有关方面现在还顾不上谈及标准,但没有标准的可能性应该极其微小。可以肯定的就是:或者是标准中没有规定,或者是标准中的规定不合理,或者是标准中的规定合理但没有执行。

回到李春田所乘坐动车的一些细节上。李春田认为,这些细节反映出至少在服务标准化方面,铁路部门还没有进入高速时代,还停留在绿皮车时代;在更为复杂的确保动车安全运行的庞大标准体系中,铁路部门是否还停留在绿皮车时代?

猜你喜欢
行李架乘务员时速
时速90KM的追尾碰撞,这辆国产MPV带来“100KM/H”的惊喜
光影视界
时速600km高速磁浮运行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逃票记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江苏新增两条120km时速高速
飞机的型号
车顶上的“储物阁”
滑动式汽车行李架承载结构设计
汽车行李架结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