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实
论网络反腐防腐与中共执政能力建设
○张秋实
本文要论述的内容不是网络时代中共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而是运用网络反腐防腐与中共执政能力建设的关系问题。
2004年8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曾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要把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与党执政新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等方面进行努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这就告诉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与党执政的新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执政的新的实践领域有很多,但其中对我党执政能力建设形成最大挑战的新的实践领域是莫过于伴随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发展而来的虚拟社会的出现。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有别于现实社会时空的虚拟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有虚拟的人,并在虚拟的认识、实践和交往等活动的基础上形成了虚拟的社会关系。这样一个场域虽然是虚拟的空间,但它却又是现实社会中的人创造出来的,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联。因此,我们称之为“网络社会”或“网络公民社会”。在对现实社会的管理中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同样在对网络社会的管理中也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现实社会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要有效开展反腐倡廉的工作,同样在网络社会中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必须要有效开展反腐倡廉的工作。由此可见,要在网络社会中有效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开展反腐防腐工作。这是由网络反腐防腐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决定的。
(一)网络信息资源是我们党执政的一种特殊执政资源
执政资源是执政所必需的能量及其来源。我们党只有掌握了足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和国际能量,才能够执掌和巩固国家政权。政治能量、经济能量、文化能量、社会能量、军事能量和国际能量就是党执政的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军事资源和国际资源。这六个方面的执政资源共同支撑着党的执政能力。随着网络信息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信息资源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国际等六大方面,是我们党的特殊执政资源。之所以是特殊的执政资源,是因为互联网的信息能量具有海量、不确定性、涉及各个领域、发展速度快、对国家对执政党对民众对社会的正负影响力大等特点。对于执政党来说,要清醒地看到互联网在推进中国社会进步、反映社情民意、推动信息公开、加快民主政治进程、监督党和政府执政、传播先进文化、方便人们工作生活、向世界传达中国的声音等方面具有强大能量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它的消极方面:如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使传统媒体面临被边缘化危险、增加新闻管理的难度、成为人们不良情绪宣泄的场所、容易产生网络暴力、造成低俗淫黄落后文化流行、出现侵犯公民权利现象、给境外敌对势力提供渗透渠道等等。因此,互联网不仅仅是技术、是传播媒体,它所具有的海量信息资源更是我们党执政的特殊资源。所以,研究互联网的发展和运用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其中包括反腐防腐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二)运用网络技术开展反腐倡廉建设是党和政府执政方式的与时俱进
党的领导和执政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方式。科学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党有效治国理政的重要保证。党通过掌握、运用和控制国家政权实现执政目标的体制、机制、途径和方法就是党的执政方式。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党的三种基本执政方式,这是新形势下全党加强对执政方式探索和研究的结果。
运用网络技术开展反腐倡廉建设至少在两个方面推进了党和政府的执政方式。一是推进了党和政府的科学执政方式。科学执政就是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通过执掌国家政权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网络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它内含管理技术、实务技术和方法技术,运用网络技术开展反腐倡廉建设正是党和政府在新形势下创新执政方式、实现科学执政的需要和表现。二是推进了党和政府的民主执政方式。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是发展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不断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国网民群体迅速增大。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4.85亿,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不仅如此,信息化浪潮还迅速促进了广大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的高度觉醒。网络作为一个快捷、高效、自由的公共平台,承载了公众对政府权力的关注。网络民主、网络监督早在它们作为名词概念之前就已经在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实践中生根、发芽、成长。于是,网络民主推进了中国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网络监督成为一种民间群众监督的新形式。作为非权力的网民通过网络来监督权力的政府部门与官员,参与反腐防腐,这是新时期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在这个过程中党和政府与民众形成了良性互动,实现了执政方式的创新,使民主执政方式得到鲜明的体现。总之运用网络技术开展反腐倡廉建设有力地推进了党和政府执政方式的与时俱进。
(三)加强网络反腐防腐的制度法规建设是党和政府执政体制的完善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就是健全和完善党的执政体制,加强党的各项制度建设,以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需要。所谓执政体制,就是指执政党执政的具体制度,是执政党为实现既定的执政理念及基本政治制度而采取的具体实现形式。也就是说,党的活动的各个领域,都有一个制度法规建设的问题。因此,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反腐防腐工作同样存在一个法规制度建设的需要和任务。当前我国运用互联网技术反腐防腐已成为整个反腐倡廉建设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且网络反腐防腐从最初的无序状态发展到了当下渐入有序的状态,这是伴随着网络反腐防腐的制度法规建设从无到有的发展趋势的。随着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日益深化,党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必然面临着网络反腐立法、建立健全网络反腐的工作和运行机制、规范网络信访案件核查制度、加强网络廉政文化建设等关乎网络反腐防腐制度化的新课题和新任务。而这些正是党和政府执政体制需要完善的重要方面。
当前,关于公共权力需要监督的思想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监督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监督、舆论监督从无到有、应运而生。对此,中央和各级政府部门顺应民意,给予了积极支持。随着网络监督而来的便是网络反腐防腐力量的显现。中国青年报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71.5%的人表示自己“会参与反腐”,而75.5%的人“最愿意选择的反腐参与渠道”是“网络曝光”。于是,网络监督呈现出反腐败的勃勃生机。人们或通过网络举报腐败行为,或对腐败行为进行曝光、发表评论,或对腐败案件的查处情况进行跟踪报道。这些表明:网络监督正在成为当今中国最为重要的舆论监督方式,而网络反腐防腐也正在成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新生力量。但是,反腐防腐的网络监督既是监督党和政府执政过程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严峻考验着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
(一)网络不讲人情的监督对党和政府执政过程中长期存在的潜规则形成有力冲击
所谓网络监督,就是广大网民利用互联网对有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事务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从而形成网络舆论以实现对社会上一切有悖于法律和道德的行为实施监督制约的一种社会活动。而反腐防腐的网络监督则主要是对国家、政党、社会团体、公职人员的公务行为展开的一种迅速、全时、无界、不受控制的监督,这是一种无时无处不在的新兴监督方式。相对于传统的舆论监督,网络监督具有快捷高效、低成本、公开性强、监督者不易遭报复等方面的优势,一些官员无论隐藏多深,其贪腐行为一旦被网络曝光,很快就受到查处。例如在揪出徐州“荒唐书记”董锋、南京市“天价烟局长”周久耕等腐败官员的过程中,网络的介入使案情从扑朔迷离到迅速进入实情调查并解决问题,其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让人们一次次感受到网络监督所具有的特殊力量。
因此,网络监督正以传统媒体监督、制度监督无可比拟的优势后来居上,成为群众表达意愿、揭露贪腐毒瘤、监督政府执政行政的新兴阵地。网络的背后是代表千千万万的网民和民意,网民用“隐讳”、“直接”的方式,认事不认人,毫无顾忌的说心里话,其势汹汹,有时甚至歇斯底里。在这样一种全新的监督方式面前,党和政府的传统治国理政模式遭遇危机和考验,在执政过程中政府工作体制、机制上长期存在的公众无法知晓和批评的各种潜规则及陈规陋习一旦被暴露在“阳光”下,必然面临着强有力的冲击。
所谓行政潜规则是政府行政过程中存在的暗中左右或影响公权力运用和公共利益处置方式的不合法规范,如被称为“行政议价”现象的行政执法过程中的讨价还价行为,导致行政执法“人情化”“关系化”,损害法律尊严;行政过程中的“三不管”潜规则,即“群众不上访,不管”、“媒体不曝光,不管”、“上级不指示,不管”现象,导致惰政、懒政、庸政行为。但是,在网络监督面前,各种不正之风,传统的潜规则,都难以掩盖,一旦曝光,必然逃不脱被公众质疑的命运,而政府处理问题如果敷衍了事、避重就轻则必然受到公众的批评、问责,当事官员轻则乌纱帽被吹,个人政治前途丧失,重则进入司法程序,直至送命。在这样的威慑力下,党和政府的执政行政过程自然日益规范,必将逐步趋向完善。
(二)在网络监督基础上形成的网络反腐防腐有助于党和政府提高执政成效
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要通过执政成效来检验。在网络监督基础上形成的网络反腐防腐对党和政府的执政成效虽然形成严峻挑战,但它以自己特殊的监督方式和舆论压力对党和政府执政成效的提高起着毋庸置疑的促进作用。
首先,网络监督在使党和政府执政成效面临着考验的同时又有利于促进政府行政体制、机制的改善,有利于公务人员提高执政能力和行政水平。在网络监督基础上形成的民间网络反腐防腐,直接冲击着传统的反腐格局,容易形成反腐风险。这就要求政府监管部门要时常洞悉网络舆情,对于网络上出现的公开举报,要及时做出反应,并及时公布整个反腐查处的过程与结果,科学引导网络舆论,稳定网民情绪。否则,稍有不慎或反应缓慢,就会引起轩然大波,造成意想不到的行政恶果。还有一些公务人员面对网络监督这把“双刃剑”,把握不了网络传播的规律,在应对网络舆论压力时不是束手无策,就是顾此失彼,以致使一些小事演化成影响社会稳定的公共事件,造成严重后果。一位年轻干部说:“现在的工作越来越不好做了,稍不注意,即使出现一个很小的事故,若处理不当,经过网络传播后也可能会有比较严重的后果。”正是这样的压力,“迫使”我们的政府工作人员,谨慎履职,不敢懈怠,并学会在网络监督的常态下提高执政水平和行政能力;正是这样的压力,“迫使”我们政府工作的体制、机制向着网民期待的方向改进。
其次,网络监督直接冲击着人情对反腐倡廉体制创新的羁绊,有利于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成效。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人情充斥于社会的各个层面和角落,在公权力的运行过程中,在各种制度法规的贯彻实施中,在日常社会生活的运转中,人情的影响、人情作用无时无处不在。因此,人情在一定程度上羁绊了党和政府反腐倡廉体制的创新,影响了反腐倡廉建设的效果,最终影响了党和政府执政的成效。但是来自民间的网络监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网络反腐防腐则有效地避免了这一问题。网民不跟你讲客气、讲人情,他们用拍砖、灌水、围观的方式,发泄心中的不满,诉求内心的意愿。这种监督方式有力地冲击了人情对反腐倡廉体制创新的羁绊,无疑有利于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成效,促进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进步。
(三)由网络监督而来的网络反腐防腐有利于党和政府执政作风的改善
网络舆论对各级各类公务人员的言行监督有利于党和政府改进执政作风。在对官员的言行监督方面,网络舆论经历了由典型到一般、范围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它最初主要集中在对某些官员腐败行为的曝光上,继而开始关注一些官员的粗暴和草率、不得体行为,现在网络舆论已将监督的视野扩展到公务人员的出格言行方面,如“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等“雷人之语”。可以预见,来自草根的网络监督未来将更加集中地针对各级政府官员和权力部门而展开,这在更大程度上考验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同时,无疑也会促进我们执政作风的改善。它要求我们的官员更加廉洁自律,谨言慎行,当好公仆,执政为民;要求我们的政府要着力加强自身建设,虚心听取网民意见,治腐倡廉,努力构建高效、廉洁、透明、责任和法治的政府,真正让政府和官员的一切言行,经得住网络监督的考验,从而达到改善执政作风、提升执政能力的目的。
(一)正确认识、把握和管理好网络反腐防腐舆情,提高科学执政水平
如何正确认识、把握和管理网络反腐防腐舆论场,已成为各级政府在改进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方面面临的新课题。目前存在一些权力部门消极对待甚至反对和排斥网络反腐防腐作用,影响了网络舆情反腐效能的发挥;对网络反腐防腐舆情的研判工作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研判工作零散,研判方法陈旧,在舆情预警、处置不良舆情方面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各级政府行政部门多头管理、联动机制不足,对网络反腐防腐舆情的监管缺乏合力。这些都需要政府改进执政方式,科学面对问题,构建健全的管理体系,包括应对舆情的组织体系、研判体系、法制体系、联动体系等,以充分发挥网络舆情的反腐防腐效能。
(二)加强网络反腐防腐制度法规建设,提高依法执政水平
当前,对于网络反腐防腐效能的发挥,在政府和民众两端都缺乏法律规范的硬性约束。从官方来说,主要是网络反腐防腐舆情紧急,“迫使”政府部门“自觉”应对,应对的主观动机和目的性比较强;从网民方面来说,容易受到因“身份”而造成的“网络非理性”左右,在参与网络反腐防腐过程中容易产生非理性的情绪和判断,造成网络反腐防腐舆情中诬告、诽谤、干扰案件侦办、举报不清楚等情况的时常发生。这些都给民间反腐防腐造成极大的硬伤。因此,政府通过立法规范网络管理,在发挥网络反腐防腐效能的同时,防止网络舆情的负面效应冲击政府威信,保护好公民个人权利,这是当前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加强网络反腐防腐必须做好的工作。由于互联网技术发展速度很快,网络媒介形式和公众网络行为形态不断演进和更新,在完善网络立法时要具有超前意识,改变立法总是滞后于网络发展需要的不利局面。政府实现网络治理法制化,做到依法管理和运用网络,既能让网络充分释放民间反腐热情,让舆情充分助推官方反腐,又实现了依法执政水平的提高。
(三)充分发挥网络反腐防腐的积极作用,在提高民主执政水平的同时凸显网络的反腐倡廉功效
各级政府及其公务人员,不能因为害怕网络舆情而不敢面对。能够从容应对网络舆论监督,是政府官员执政理念成熟的重要标志。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做到重视网络,学习网络,懂得网络,用好网络。”这就告诫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改进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充分发挥好网络反腐防腐的积极作用。为此,首先,我们要健全网络反腐制度建设,将网络反腐纳入到党的整个反腐倡廉建设体系中。完善和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搜集、分析、预警和处置机制以及保护举报人、跟帖人、发帖人的制度等。其次,努力提升相关职能部门的政策水平和反腐打击力度,使通过网络反映出来的腐败问题能够得到迅速查处,并通过网络和其他媒体将客观、公正、详实的权威信息及时公之于众,这样能够更加激发公众参与网络反腐防腐的热情。再次,在推进网络反腐防腐力度时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民知情权与隐私权、政务公开与党政机密、网络反腐成本与反腐效率等关系,该打击的打击,该保护的保护,该公开的公开,该保密的保密,该讲效率的讲效率,该费时辨别信息真伪的就要认真辨别,防止误伤好人。当然要及时将相关信息和处理结果公之于众,防止公众因误解而导致舆情异化。总之要在提高民主执政水平的同时充分发挥网络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功效。
(作者系湖北省委党校教授)
(责任编辑 楚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