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利用网络学术资源不端行为现状研究

2011-04-03 02:07黄核成乐双燕胡晓轩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当代青年研究 2011年7期
关键词:利用网络不端诚信

◎黄核成 乐双燕 胡晓轩(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当代大学生利用网络学术资源不端行为的调查》课题组2010年10月对浙江省十五所高校不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500份,每所高校100份,收回1492份,其中有效回收率97.2%。其中,男性占39.5%,女性占60.5%。大一占16.9%,大二占30.5%,大三占38.5%,大四占14.1%。同时,课题组还对部分学校的老师、学生以及其他社会成员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深度访谈。

一、大学生利用网络学术资源不端行为的种类和环境分析

大学生利用网络学术资源不端行为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1)抄袭、剽窃网络上现成的文章;(2)在完成实验报告、论文等时,根据网上文献数据进行编造或篡改;(3)任意盗用他人的学术观点而未注明出处;(4)利用网络购买或找人代写文章;(5)利用手机网络平台进行考试作弊。

在与高校教师访谈交流中,反映出这样一种现状:学生对于平日里的大小论文,普遍表现出不屑、无所谓的消极态度。为了应付老师,学生普遍的做法是:先百度、谷歌,再东拼西凑加几句自己的心得体会。用一句话形容:思考很奢侈、百度是王道。调研数据也很好地说明了这种现状,针对于“您平时完成课堂作业、论文等学术性任务时,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一问,高达63.8%的学生选择利用网络资源这种方式,只有10.2%的学生选择独立思考这种方式。当代大学生对于网络的无原则依赖现状不免令人担忧。

调研数据显示,高达69.4%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在平时论文撰写中存在学术不端行为而且较为普遍,只有12.7%的学生认为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通过问卷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到:大学生在利用网络资源时进行学术不端的现象异常严重。对于这种现象的泛滥程度之广之深,尤其应该引起教育界人士的关注。调查中还发现另一个严重的现状:大学生对于他人利用网络学术资源不端行为普遍表现出无所谓的消极态度。问卷数据结果显示:仅有22.8%的同学表示坚决抵制反对,有36.1%的学生表示可以容忍,另有32.8%的同学表示无所谓,还有8.3%的学生表示支持。这种对他人不端行为的漠视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自身行为的放纵,更折射出他们社会责任感及诚信价值观的严重缺失。

调研数据显示,仅有5%的同学反映老师对学生作业抄袭行为持明确反对的态度,有高达56%的同学认为老师是默许学生去抄袭的。数据还显示:52.9%的学生认为老师并不会采取严厉的措施来惩罚这种学术不端行为;59.2%的学生表示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并未提及过相关规范。教师的不重视让课题组深切感到寻找应对措施来改善这种不良风气的重要性。访谈中各高校教师反映:目前高校对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管力度非常疲软,学校既没有具体的学术执行规范也没有专门的监管机构,即使个别学校成立了相应的监管部门也只是一个架空的摆设,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整个学术不端行为的整治呈现出混乱的局面。针对“在您的本科学习过程中,学校有没有开设有关学术道德的课程?”一问,高达79.6%的学生选择“没有”;针对“在您的本科学习过程中,学校有没有开设有关学术规范的课程?”一问,高达79.6%的学生选择“没有”。学生对学术规范的认识程度,调查数据也显示了让人瞠目的结果:有26.2%的学生从未听说过利用网络资源的相关学术规范;58%的学生偶尔听过,11.9%的学生经常听说,只有3.8%的学生了解并熟知。由此可见:学校对学术规范的教育、普及非常的缺乏,在为此种现状忧心的同时也反衬出宣传、普及学术规范教育的迫切性及改善这种现状的巨大空间。

在对社会相关人士访谈中,了解到社会对大学生的学术诚信问题的关注异常欠缺,他们认为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借鉴”是种司空见惯、非常平常的事情,课题组研究这样一种习以为常的行为在他们看来是小题大做的表现。这种“宽容”与“支持”为课题组的研究设置了障碍,也间接助长了学术不诚信行为的蔓延。

二、大学生利用网络学术资源不端行为的成因与对策

(一)学生层面

1.道德修养和学术诚信

学生的个人道德修养与思维认知的程度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自觉规避利用网络学术资源不端行为的发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术不端虽然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毋庸置疑,不端行为的发生与学生个人学术道德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整个国民教育中,主流是倡导诚信、正直、公平的道德观,但不可忽视的是功利性实用主义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人坚守道德底线,有人则抛弃学术诚信,再加上网络的虚拟环境、“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及不端行为的零风险让这种现象更加普遍。对此,应加大教育管理力度。

加强学术道德教育。教育是提升学生学术道德水平的最有效手段。教育引导、道德教化注重从正面灌输学术诚信道德观念,积极鼓励和引导个体提高自身的学术诚信水平,是形成个体学术诚信观念、养成学术诚信行为习惯的根本途径。①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学术道德的相关课程、讲座等,教育和引导学生脚踏实地的做研究、做学问。应该说,加强学术道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它不等于说教,关键是要设计行之有效的教育载体,力戒“空对空”,反对“两张皮”,倡导“践行”观,使教育与日常管理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内化,进而养成良好的道德诚信观。

建立学术诚信档案。学术诚信档案是一种特殊的隐性教育方法。建立学生个人学术诚信档案的目的在于增强大学生学术诚信意识,时时提醒学生注重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不断提高自身的诚信度。高校要从本科生开始建立个人学术诚信档案,对其学术行为进行客观记录。如同个人的银行信用记录,一旦有违背诚信的行为就会被记录在案,它的诚信记录会影响档案人未来的职业生涯与个人发展。这样不仅可以净化社会风气、荡涤学术氛围,还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提高整个学界的学术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倡导学术自律承诺。学术道德修养的提升需要通过大学生学术自律来体现。当前,部分高校为倡导优良学风,鼓励学生学术自律,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设计了一个承诺环节,即要求学生个人进行自我承诺,签订“承诺书”。应该说,高校应注重倡导学术自律承诺,充分弘扬与信任学生的学术道德意识。高校可以考虑在大学新生入学时,将学术规范、学术要求制成学术小册子,发于每位新生学习,并让学生签订“学术自律承诺书”,使大学生一进入校园就树立对学术的敬畏感,促进学术规范的养成,不断提升个人学术道德修养。

2.学术能力和生活方式

尽管不能绝对地认定学术能力水平低的学生都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不端行为,但不可否认学术能力水平的低下在一定程度上间接诱使了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在调查中,有部分学生坦言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学术道德缺失的表现,但迫于自身学术知识的匮乏,只能“借鉴”他人成果。没有日积月累的学术知识储备,却想要高水平的学术成果输出,唯一的办法就是寻找捷径——窃取他人成果。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导致学生对学术不端行为越来越麻木,进而使抄袭、剽窃发展为一种“正常”的学习风气。在调查中,课题组还发现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缺乏独立思考的弊病,不具备一个大学生应有的思想与理论高度。这与“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也跟快速的生活节奏、浮躁的社会风气、“娱乐至上”的生活态度息息相关。对此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注重学术能力的培养。学术能力相通于其他能力,它的提高需要重复的训练与时间的积淀。当代大学生学术能力水平低下的关键在于对学术能力培养的忽视。由于平时缺少对学术文章的钻研、对学术规章的学习、对学术问题的思考以及对学术现状的关注,等到做毕业设计时,学生开始出现手忙脚乱、东拼西凑现象。对此,高校可以提早将学生纳入学术共同体,从大三时起,安排一名论文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指导,从撰写小论文开始学习、熟悉,逐步提高学术能力水平。同时,学生自身也要注重对专业学术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注重学术问题的思考。独立思考、勤于思考是大学生提升学术水平的重要渠道。哈佛大学的《学习生活指南》用加大加粗的字体这样写道:“独立思想是美国学界的最高价值。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以最严肃的态度反对把他人的著作或者观点化为己有——即所谓剽窃。”其意义,显然不仅仅在于制止和减少剽窃,更重要的是捍卫独立思想这一大学理念,形成一种健康的学术氛围。②高校要时时注重引导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表达、多发现、多解决,传达出一种“勤于思考”的学习观,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学术能力。

注重生活方式的健康。当前,娱乐至上的生活现状导致主流文化宣传有些力不从心,当代大学生接受的是快餐文化,他们宁愿把时间用在网络、电视等娱乐上也不愿静下心来看书,这种生活态度正在逐步削弱着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取向,也导致了他们缺乏积极反思的能力及必要的人文精神。因此,高校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注重生活方式的健康,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去吸取养分,通过阅读一些饱含智慧的书籍、经常反思和反省自己的行为来获得对浮躁的免疫力,养成积极向上、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学校方面

在防治学生利用网络学术资源不端行为这一问题上,学校承担着重要的管理、引导与监督责任。

1.教师要承担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

教师不仅是遏制学生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最有力的把关者,同时也是助长学术不端行为的直接推手。高校对教师进行的绩效考核,充斥着功利主义的教育导向,常常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教学工作量”这种只关注数量不关注质量的考核标准最终导致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的悲哀现状。同时,教师缺乏必要的甄别能力,也间接导致学术不端的泛滥,即给抄袭的作业分数高于原创作业,传达出一种错误的信息:在学术上不诚信的行为获得的利益较大并且可能面临的惩罚轻微。从而不诚信的学术行为就排斥了诚信的学术行为,最终导致不诚信学术行为的泛滥。③对此应该:

改革高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高校的办学宗旨是“育人”,教师是完成这一神圣职责的承担者,因此,人们把教师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当代大学生利用网络学术资源不端行为现象的多发,在很大程度上与高校对教师“绩效考核”在学术诚信上的疲软有关。高校要着力突出“教书育人”的社会功能,改革以往“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教师考核标准,使标准的政策导向向着本科教育倾斜,考核重点应从只关注科研数量转移到关注教师师德上。通过“绩效考核”这根指挥棒,真正把教师引导到“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上来。

考核教师对学生的学术诚信教育。教师不仅教人知识,还能以人格感化人。④所谓的言传身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对学生的学术诚信教育上,教师自身的表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可以说,身教更胜于言教。因此,高校要为每位教师建立一套诚信档案,制定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具体要求与规范,最终形成一套完全配套的制度体系作为对教师教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将其直接与职称评定挂钩,与荣誉、奖励接轨,使教师主观能动地对学生进行学术诚信教育。同时,对学术诚信的教师也应给予适当激励。

完善高校对学生的评价体系。长期以来,高校并没有把本科学生纳入到学术共同体中,对本科生的学术诚信没有系统、详实的要求与规范。为切实防治好大学生利用网络学术资源不端行为,高校应将对学生的学术诚信考核纳入到总体评价体系中去,建立一整套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的评价体系,明确反对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抄袭。鼓励思考与原创,奖惩分明,立场坚定,让学生得到自我思考后的肯定及抄袭、剽窃后的惩戒,从而有力遏制不良学风的蔓延,逐步规范学术行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习。

2.制度规范和监管机制

利用网络学术资源的不端行为之所以会泛滥得如此迅速,很大程度上在于缺少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及监管机制。对于学术研究,除了需要学者自身具备良好的“诚实守信”和“开拓创新”的品格,也离不开社会及高校监督机制的有效跟进。目前,我国尚缺乏一个统一的专门权威机构来负责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投诉、调查和处理。高等院校也没有专门的监管机构。从一些学术不端案件的处理来看,一般都以批评为主、小惩为辅。学术犯规成本低,学术不端行为惩罚力度不够使得很多人有恃无恐,不端行为依然猖獗。对此应该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建立学术监督机构。诚信与监督,是支撑现代社会的两块基石。可以说,学术上的诚信一定程度上依赖监督来实现。借鉴国外经验,高校应成立专门性的监督机构,负责积极宣传各类学术规范,随时检查各类学术不端行为,及时受理校内学术违规举报等。为确保监督机构真正得以运行,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建立公开的投诉和举报信息渠道;二是积极发动广大师生进行舆论监督,全面掌握校内学术不端治理的动态;三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监督,如运用相关计算机检测程序定期对学生的大小作业论文进行抽查、对各类科研成果加以辅助检测,如发现明显的抄袭剽窃现象则计入诚信档案。

出台学术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防治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屏障。鉴于网络的低惩罚性,高校应出台一份契合网络信息新形势,结合本校实情,可操作性强的的学术规章制度,建立起一整套条目明晰,实施细则式的学术规范。此外,还应该对各种学术不端行为采取区分轻重、一律打击的态度。防微杜渐,将更为恶劣的学术腐败扼杀在萌芽中,建立健康积极的大学学术形象,让各种“潜在的”学术不端学生在校方的铁腕态度下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从而有效预防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风险,使学术风气走向好转。

营造正向社会舆论。学术诚信观是激发学生从事学术活动的内在信念核心。舆论对个人、群体有着制约和鼓动作用,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应该说,社会舆论导向对大学生学术诚信观的正确与否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诚信观,不仅仅是学校及教育界人士需要关注的焦点,也是全社会应当引起重视的现实问题。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正确的舆论引导必将使学术道德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可以肯定,全社会的重视势必能够为缓解学术不端现状产生正面的效应。

注:

①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8.

②李文凯.美国高校学术诚信教育及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3-12-20.

③杜品慈.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及对策——基于劣币驱逐良币视角[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61-64.

④徐超富.大学教师:言传身教的学者[J].大学教育科学,2010(2):60—64.

责任编辑 纪 峰

■黄核成 乐双燕 胡晓轩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践行者,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等教育中去,需要一个积极有效的载体。课题组将学术道德作为价值观教育的载体,通过调查研究当代大学生利用网络学术资源不端行为的现状,提出建议和举措,不仅为有效防治当代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做出积极努力,更期望为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猜你喜欢
利用网络不端诚信
利用网络爬虫技术验证房地产灰犀牛之说
规范科学技术活动 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信息技术课中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策略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移动互联网时代利用网络提高教学效果初探
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在数据库间互联互通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