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宋燕峰 苗丹民
心理素质是官兵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是官兵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归因理论是关于知觉者推断和解释他人与自己行为原因的社会心理学理论[1]。只有首先了解行为的根本原因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然后才能有效地控制个体的行为。归因训练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个体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风格。归因训练的基本思想是,个体在对自己行为的因果知觉中,存在各种归因偏差,通过归因训练,个体可以获得各种形式的归因反馈信息,从而消除归因偏差,形成积极的情感和期望。归因训练是增强成就动机、矫正自卑心理、增进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对提高航空机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对于飞行安全保障、空军战斗力的维护与提升意义重大。
1.被试:本研究作为空军后勤科研计划重点课题的一部分,随机整群抽取空军航空兵一线机务官兵980人作为样本进行研究。
2.工具:(1)归因方式问卷(attribution style questionare,ASQ):ASQ是美国心理学家Peterson等以抑郁的归因理论为基础,用于评估个体归因方式的自陈问卷。本研究采用王纯、张宁在2006年修订的版本。该问卷由12个场景组成,共有60道题。问卷将生活事件分为正性事件、负性事件、成就事件、人际事件,每类事件包含了内外维度、普遍维度、持续维度这3个维度。修订的归因方式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指标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作为机务官兵的归因方式测量工具[2~4]。在ASQ问卷中,归因总分、正性事件、人际事件、成就事件、内外维度、普遍维度及持续维度得分越高,代表归因方式越积极,负性事件得分越高,代表归因方式越消极,无望感得分越高,代表无望的感受越明显。(2)归因风格训练:是通过改变人的思想认识来改变人的行为,这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注意对成功者和失败者今后行为的引导,尽可能地把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归因于不稳定性的因素,按一定规律进一步指导和训练人们的正确归因倾向[5]。
3.方法:整群抽取的空军航空兵一线机务官兵980人作为样本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按机务连队建制分为两组:干预组490名机务人员采用的归因风格训练,另外480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除不给予心理训练外其他条件(生活、学习、训练、年龄、文化程度等)与干预组相似。
1.干预组干预前后归因风格分析:干预组干预后在归因方式的正性事件维度、普遍维度、持续维度上显著高于干预前,说明机务官兵对于正性时间多归于内部的普遍的稳定的因素,归风格训练前后差异显著(表1)。
2.干预组干预前后应付风格分析:干预组干预前后应付风格的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得分存比显著差异(表2)。
航空机务官兵心理素质是空军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素质是军人勇敢精神的基础,军事素质是完成战斗任务的直接条件,身体素质是保证提高作战效能的生理基础,心理素质则是其他几项素质得以充分发挥的保证。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到心理的调节和支配,任何活动的顺利进行都离不开人的心理的作用。所以在航空兵部队关注机务人员心理健康,是新形式下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新举措。
表1 干预组干预前后归因风格各因子比较(±s)
表1 干预组干预前后归因风格各因子比较(±s)
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症状 干预组干预后(n=490) 干预组干预前(n=490)正性事件 5.66±0.14*4.54±0.31负性事件 4.07±0.13 4.11±0.42成就事件 1.69±0.17* 0.44±0.61人际事件 0.50±0.43 0.57±0.24内外维度 0.29±0.13 0.30±0.15持续维度 1.18±0.31* 0.37±0.17普遍维度 0.46±0.12* 0.22±0.13宿命维度 4.97±0.31 4.89±0.48归因总分 1.04±0.16 0.89±0.43无望感4.06±0.31 4.08±0.44
表2 干预组干预前后应付风格各因子比较±s)
表2 干预组干预前后应付风格各因子比较±s)
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症状 干预组干预后(n=490) 干预组干预前(n=490)解决问题8.61±1.15 8.04±1.33自责 3.57±2.14* 4.13±2.21求助 5.61±1.12 5.43±1.45幻想 4.50±1.41* 5.57±1.28退避 4.79±2.11* 5.41±2.13合理化 4.68±2.31*5.37±2.17
归因理论是关于知觉者推断和解释他人与自己行为原因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只有首先了解行为的根本原因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然后才能有效地控制个体的行为[6]。积极的归因是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等不稳定但可控制因素,而不是缺乏能力、性格懦弱等稳定但不可控因素;将成功归因于努力进取等内部可控制因素,而不是运气好、任务简单等外部但不可控因素。归因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人类复杂行为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我们可以运用这些已有的归因研究成果来更好地理解人类复杂的社会行为[7]。并且,这个理论已经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到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以及教育科学研究中。
归因训练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个体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风格。归因训练的基本思想是,个体在对自己行为的因果知觉中,存在各种归因偏差,通过归因训练,个体可以获得各种形式的归因反馈信息,从而消除归因偏差,形成积极的情感和期望,是增强成就动机、矫正自卑心理、增进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方法[8,9]。训练中可以选择与受训者个体具有相似个体特征(如年龄、性别等)的榜样,让受训者观察榜样在完成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时如何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从而提高受训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归因风格训练是通过改变人的思想认识来改变人的行为,这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注意对成功者和失败者今后行为的引导,尽可能地把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归因于不稳定性的因素,按一定规律进一步指导和训练人们的正确归因倾向,有助于人们正确地总结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而增强成功的信心,给自己永远的成功动力。
本研究发现,实施归因训练后,官兵的归因风格各因子、应付风格各因子明显提高(P<0.05)。归因风格训练干预前后航空机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满意度显著提高;实施心理训练前后心理健康状况有明显改善;改变归因风格对机务人员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
1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本)[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5-49
2 马桂兰,李海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修养[J].教育探索,2009,2:129-130
3 崔云霞.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中实施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8):90-96
4 韩仁生.高中女生数学考试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J],教育学报,2010,6(1):71-76
5 黄德强,魏俊峰.中医院校公共体育网球选修课实施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09,31(4):150-152
6 童艳,李琳.浅谈高校教师对大学生自我归因能力的培养[J].鄂州大学学报,2009,16(3):78-80
7 陈媛,韩天民.滇南边防军人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1):1161-1162
8 石梅初,任忠文.不同军兵种军人心理健康状况及情景特质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J].西南军医,2010,12(5):882-884
9 张艳霞.学生归因训练的途径和方法[J],当代教育科学,2009,17: 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