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宏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安徽 合肥 230051)
高职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初探
李 宏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安徽 合肥 230051)
调查结果表明,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倦怠,学习倦怠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而且学习倦怠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理工类学生的学习倦怠略微低于文科类学生。造成高职生学习倦怠主要原因是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课程内容空洞枯燥、缺少社会认可与成就感、没有学习目标和学习兴趣缺失。精减课程、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职业定向教育、学习策略干预和互动式教学是改变学习倦怠的重要举措。
高职生;学习倦怠;教学改革
我们用“高职学生学习倦怠调查表”,对我校高职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发出问卷300份,收到有效问卷268份。并按年级、性别、学科分别进行了统计。我们还通过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学习倦怠的深层原因。通过调查发现,在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学习倦怠症现象,调查结论与任怡的试测结果相一致[1]。从性别来看,男女生在学习倦怠方面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倦怠情绪有递增的现象;理工类学生的学习倦怠轻于文科类学生。
调查发现注意力无法集中是导致高职生学习倦怠的主要原因。在个别访谈中,学生们反映,他们不能很快地从先前的活动转入到当前的课堂学习中。如刚刚进行的实习操作课,再返回理论学习时,感觉很困难。再如从学生会等的学生工作中很难回到自己的课堂学习中。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反映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去看专业书籍,往往看了一两页就不能坚持。从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到,高职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可能表现在注意力的两个品质上,即注意的稳定性和转移。注意的稳定性表现在将注意保持在某项活动上的时间,注意的转移是指将注意从一个活动转移到另一个活动上[2]。但是,我们怀疑,学生是不是将学习倦怠与注意力不能集中的相互关系颠倒了,即他们注意力不能集中是因为学习倦怠,而不是注意力不能集中导致学习倦怠。我们怀疑学生所谈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可能与学习策略运用有关。
造成学生学习倦怠的第二大原因是“努力得不到肯定”。这一结果与其他高职类学生倦怠研究相接近。如范启华、赖建辉等人[3]调查认为:高职学生的“成就感低落”明显高于本科学生。在个别访谈中,问及学生为什么会有“努力得不到肯定”的感觉时,学生普遍回答三点,一是教师在教学中没有鼓励过学生;二是社会对高职生能力不予认可;三是底子薄,上高职的都是高考“低人一等的学生”。
造成学生学习倦怠的第二大原因是学习没有目标。在个别访谈中,我们问及学生为什么会有“没有奋斗目标”和“学习没有前途”时,学生普遍回答两点,一是就业去向不清晰,二是与本科等学生相比缺少竞争力,特别在考试等竞争性项目上,更是缺少竞争力。没有学习目标,就不会产生学习动机;没有学习动机,就不会有学习的动力。
造成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第四个大原因就是学习兴趣缺失。所谓兴趣就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的表现就是注意认识和热情而耐心地对待所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4]。在个别访谈中,我们问及学生为什么对学习不感兴趣,学生的回答是课程空洞、枯燥。也有部分同学认为是长期的学习,成绩又不理想,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张学众[5]认为心理疲劳是大学生学习疲劳的重要表现形式。心理疲劳一般是由于长期从事心智活动,大脑得不到休息而引起的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情绪躁动、忧郁烦恼、学习效率降低。长期的学习生活导致的心理疲劳可能是高职生兴趣缺失的主要原因。
现实的高职教育中,已经将高职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课的比例调整为6:4,但在实践中,这一比例大大提升。造成这种提升有两种原因,一是将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大大地延长了,从以前的两个月顶岗实习,发展到现在的一年时间的顶岗实习。二是增加了学生学期内的停课实习。这两种实践教学方式导致了大量的放羊式管理的实践课程,对学生而言,不仅无益,反而增加了他们对学校和老师的不满。我们所倡导的实践教学模式,是要求学校和教师按照职业技能课程的要求,明确确立实践目标(如知识、能力、技能等),有精心的安排和严格的管理(如实习、实训的测评标准等),与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相符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职业定向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学校层次,强调以职业为导向的专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这是学校的专业与课程设计问题;二是学生的个体层次,即学生确定对自己来说比较适合的、理想的、将来要争取去从事的事业,选择职业目标,并为此预期目标采取各种行动的过程[6]。职业定向教育对树立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作用[7]。职业定向教育要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分析,包括自己优势和劣势、性格及职业性向,这样能帮助学生学会选定职业。职业定向教育还要教会学生学会职业机会分析,让学生了解自己应从事的职业层次,专业机会和行业状况等。因此职业定向教育在个体层次对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工作目标,减缓学习倦怠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以调控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和技巧等[2]。对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行干预,可分为组织上的干预和个体的干预两种方式。组织上的干预就是学校在课程设置、课程排序、作息安排上所作的规定性的安排。比如设置大量的选修课程,或将某一课程的实习集中安排等。有很大的一部分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困难归因于能力差或“天生不是学习的料”,而实际上,他们的问题在于从来没有人教过他们如何学习。因此我们有必要在个体层次上对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行干预。学习策略干预的第一步是教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认知策略,如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策略干预的第二步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认知过程,即让学生了解自己掌握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和自己的学习特征。第三步让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认知过程。运用自己对学习过程特征的掌握来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即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师生的互动,这种思想体现在教学设计的三个环节上,一是课堂教学环节,这一环节中要安排学生提问,或教师提问的方式,通过提问来促进师生互动。二是实习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注意安排教师与学生分组实习,便于学生教师互动。三是实训环节,实训不是放羊式管理,而是按照教学课程规划,有步骤、有目标、有测评的实习训练,这一阶段,老师对学生的指导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未来工作的信心。
情感互动。教师不仅仅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传递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所以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的问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来没有重视过学生的感受,更没有超过教学之外与学生进行人生的沟通。因此我们建议教师每次课间与学生在一起,嘘寒问暖,询问学生的感受,谈一谈对人生的感悟,用感情互动来消除学生的学习倦怠情绪。
[1]任怡.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在高职院校的试测[J].理论与现代化,2007(3):120-122.
[2]李传银.普通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65-67.
[3]范启华,赖建辉.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调查与对策[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1):109-111.
[4]苏东水.管理心理学 [M].4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09-110.
[5]张学众.大学生学习倦怠心理探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7(5):69-70.
[6]张济生.素质培养与职业定向[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7]杨华铨.职业定向教育与职业行为的强化[J].教育科学研究,1990(3):8-11.
G645
A
1674-1102(2011)03-0099-02
2010-12-10
交通部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立项课题(2007B42);安徽省交通运输厅科研计划项目(2009035)。
李宏(1973-),男,安徽合肥人,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管理学。
[责任编辑:束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