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物业管理法规》教学中的应用

2011-04-02 09:50汪红霞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物业管理法规驱动

汪红霞

(重庆教育学院,重庆,400067)

0 前言

物业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物业管理第一线需要的中、高级技能人才的使命。倡导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方法成为目前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任务驱动教学法正好迎合了这一教改需要,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推广。

随着一系列物业管理法规、制度的颁布实施,物业管理市场逐步走上规范化发展,对物业服务人员法律意识和专业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各个用人单位对我校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反馈中都特别提到了学生的法律素养,需要提高学生解决相关业务纠纷的职业能力。可见,学生对物业管理法规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其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强弱。《物业管理法规》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开设的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实践性及应用性的课程,在物业管理专业的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承担着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的重要任务。

由于物业管理涉及的法律主体十分广泛,法律关系非常复杂,因此《物业管理法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法律法规种类非常多,除了要掌握《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还要掌握与物业管理相关的《民法通则》、《合同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招标投标法》、《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办法》、《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前期物业管理招标投标暂行办法》等与物业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另外还要结合需要掌握地方法规及与物业管理有关的司法解释。因此,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且能在实际中灵活运用,必须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根据我校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及《物业管理法规》的课程性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1],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准备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到将要执行的任务之中,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通过观察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在探究中主动学习知识。

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

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三步曲”,即: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也就是说先由教师讲解教材,传授相关的物业管理法学原理及法规条文,等学生掌握一定知识的前提下,然后作案例分析、或者回答问题来巩固相关的知识原理。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则采用“四重奏”,即: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总结评价。可见,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与专业岗位职责要求结合紧密

《物业管理法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任务设计要根据物业管理行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物业管理企业的岗位所需要的法律法规知识与应用的要求,吸取物业管理企业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在校企合作专家的参与下根据真实岗位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分析提炼形成,并根据国家、地方政府对物业管理相关法规、制度的更新而不断更新。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熟悉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现行的法规、制度和规章,学会分析和处理物业管理纠纷、掌握分析案例的技巧,既实现了应用理论知识的积累,同时也提高了适应行业岗位职责的能力。

(2)学习目标明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新思路,打破了传统法规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学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任务”为中心,由以课堂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为中心。教师通过任务情境的引入,将一些恰当的、生动有趣的案例传递给学生,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带着任务去学习,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学生通过主动地去寻求问题的答案,或阅读教材,或进行小组讨论,或通过老师的提示引导去解决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掌握知识,使学生易于接受,适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成就感反过来又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从任务的分析,到找到答案都需要学生的全程参与,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任务,学生通过主动地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认真思考,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其团队合作的意识

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学习任务融入角色、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在教学中一个任务需要多个学生一起收集资料、共同讨论编排完成,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协作,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倾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一部分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也得到提高。

3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物业管理法规》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物业管理法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应沿着“确立教学具体目标——设定单元任务——设计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评价标准”的思路和程序进行。本文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即课前准备阶段、课堂教学阶段和课后总结阶段。

3.1 课前准备阶段

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教师课前准备工作要求更高了。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明确《物业管理法规》总体教学目标和每次课程的教学目标

学习内容是教学目标的知识载体,在进行《物业管理法规》教学之前,教师应该理解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对该课程的要求和培养目标,基于物业管理职业岗位在工作过程中的需要,确定本课程的整体教学目标。在分析学生和课程特征的基础上,对教材有关内容进行整合和二次开发,形成若干个教学项目任务,明确每次课学完后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过去的“知道什么,了解什么”。

(2)设计具体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是以任务作为学习的起点,以任务融合知识。因此,任务的设计是其核心,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所谓设计就是教师要做创造性的备课工作,而决不是简单地将教材内容和要点排列在教案上。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根据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遵循理论够用、确保学生获取职业岗位必备的基本法律规定,将学习置于真实的职业情景中,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物业管理法规的原则。《物业管理法规》课程内容应以物业管理职业活动过程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物业管理业务的基本法律纠纷、争议处理为主线,充分体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设计思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进行设计。在注重物业管理业务纠纷、争议处理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法律意识、法律思维的培养,为学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法律基础,为就业上岗作好准备。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准备阶段精选教学案例,根据每次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具体而明确的任务,融概念、事实、原理、法律规定等知识点和技能于任务执行中,学习任务可以设计成一个问题、一个案例或是观点分歧。同时,教师在任务的设定时,应尽量做到前后任务连贯,也就是,在设定下一个任务时,应当以已完成的任务作为背景知识,做到任务的系统性,以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例如:物业管理中业主的权利义务这一教学内容,我们可以设计任务一:业主的权利有哪些?任务二:业主的义务有哪些?任务三:创设一个工作场景,接到业主投诉某业主半夜唱卡拉OK扰民的问题。请学生运用相关法律规定处理这一问题。

(3)对学生进行分组

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的每位成员分别担任总经理、部门主管、一般职员、业主等角色,演绎具体任务创设的场景。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相关理论知识,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小组交流,互助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分析任务、制定实施计划、分工并完成任务,形成教师、小组长、小组成员的三级管理体制。在教学活动中将合作与竞争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激励学生认真地完成任务。

3.2 课堂教学阶段

(1)执行“任务”

每组按任务要求,制定任务执行计划、组内分工协作并完成任务。该环节突出学生主导地位,学生在“做中学”,“边做边学”“先做后学”。教师在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应怎样学”,督促所有学生参与到任务执行过程中,提示各组尽可能多地运用物业管理法规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根据设计的具体任务,要求每组学生进行当事人角色表演,从表演中观察学生对相关法律规定的掌握程度,同时让其他学生提出场景表演中的错误,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通过案例,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通过情境引入学生进入角色,激发他们对任务完成的期待。

(2)分析、解决任务

可以通过提问,以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询问学生是否还有疑问并予以解答,为执行“任务”扫清最后的障碍。让学生分析任务执行过程中隐含的知识点,分清新旧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任务分析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必须给学生以适当的指导与帮助,但不要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要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启发学生去寻求答案。学生在完成任务分析后,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学生总结与点评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对任务完成的过程及成果进行总结,然后组织学生互评,总结差距与不足,相互促进。

(4)教师总结评价

教师总结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将任务融合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复习,提炼讲授新的知识,启发学生思考。这样,既训练了学生具体业务纠纷的处理能力,又突出了对法律意识、思维的培养。同时对完成“任务”出色的组合给予表扬,对存在不足的组合则予以鼓励。积极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强大的动力,这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尤其重要。

3.3 课后总结阶段

每次课堂结束后,教师应该对任务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评价任务设计的合理性,不断完善设计的任务,以利于下次教学。同时,要求学生完成任务后填写务执行情况表,巩固所学知识,达到熟练和准确掌握这些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4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物业管理法规》教学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4.1 任务设计要科学合理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项目任务的选择是关键,项目任务必须新颖,贴近物业管理职业实际工作,难度要适中,需要运用相关法律规定解决。为了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所选项目任务要让学生感兴趣,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难度适中,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太简单的任务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没有任何挑战,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学习兴趣;而太难的任务,基础差的学生即使付出很大的努力也很难完成,打击其学习兴趣。所以在选择案例、设计任务时难度要兼顾所有的学生。

4.2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

教师作为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的构建者、课堂的组织者和任务完成的评判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作用,要求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周密的分析判断能力,同时要求教师提升知识面。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设计作为最重要的准备部分,不能再使用传统的备课方式,需要教师精心准备,去搜集相关资料、案例、法律规定等,自编讲义,课后也需要教师进行书面的总结,完善任务,这会占用教师大量的课余时间和精力。因此,可能有些教师会有应付了是甚至抗拒的情绪,这就需要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支持,帮助教师完成角色的转变,给予精神和物质的激励。

4.3 掌握好任务提出和教学的时间

在任务的提出环节,教师要把握好任务提出的时间点和前后任务的衔接。为了保证任务的实施,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一般应在前一任务完成之前,布置下一个任务,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准备和探索,以利于下次任务的实施。

任务驱动法教学中,课堂是动态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是有差别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时间掌控不当,往往会顾此失彼,没有时间及时总结、归纳,使所学知识零散,缺乏系统性。一个大的任务不可能在一两节课就解决问题,必须把大问题分成若干小问题。否则时间过长,教师可能会忘记前面学生的表现和要求,甚至引起任务不能完成或流于形式,无法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4.4 分组要科学

对学生分组时应注意男女比例的搭配、学生能力层次的搭配和学生性格的搭配。

5 结论

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物业管理法规》课程中,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从浅显的实例、真实的情景入手,带动物业管理法规的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提高了学生运用法律规定进行物业服务的能力和素养。

[1]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刘瑜.“任务驱动”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4(2).

[4]刘敏.浅谈高职《物业管理法规》教学的创新与改革[J].科技资讯,2006,(35).

[5]厉婷.高校专业法规课教学探析—《物业管理法规》[J].价值工程,2010,29(36).

[6]鲜于玉莲.《物业管理法规》教学改革探讨[J].河北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04,6(3).

[7]李兆平,陈艺.项目教学法运用于职业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育创新,2006,(6).

[8]杨莉.基于任务驱动模式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11(6).

[9]陈永芳.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物业管理法规驱动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物业管理中的法律问题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浅谈物业管理业务沟通的重要性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加强医院物业管理的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