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光
(1.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871,2.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一场关于大学卓越教师和优秀教学的讨论和思辨
——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评选“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活动谈起
周志光1,2
(1.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871,2.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文中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正在进行的“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投票评选活动为案例,分析挖掘学生最喜欢的老师背后的证据链,讨论了卓越教师和优秀教学的标准;并从学生的投票评选结果提炼出隐含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和实训室改造的命题,对学生民主意识的启蒙和发动及投票的数据结构也提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分析的问题。
卓越教师;优秀教学;学生最喜欢老师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投票评选活动目前已有初步结果,一部分教师得到学生认可,一部分教师得票甚少。无票或一票的极限票数比较近三百票的高票数,乍一看会让人以为是“快闪一族”的令人目炫的短暂一景。但此次投票活动事关教师的职业荣誉,优秀与否,非得“深潜”不可。越深入了解教师的坊间言论,就越发觉得这场投票引发的讨论和思辨远远超出投票本身,这场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化实践和教师群体的讨论思辨,将是一次澄清教育本源和认识职业教育规律的思想大讨论,意义十分深远。
首先,怎么才算卓越的大学教师?得到此次学生投票活动高票的教师就是卓越的大学教师吗?如何评价得票低的教师?在笔者看来,卓越教师首先要热爱教师这个被称为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进而用爱心、耐心和敬业精神对待所教育的每一个学生。按照韩愈的说法,还是“传道、授业、解惑”;卓越教师应该帮助和鼓励学生进行深刻而卓有成效的学习,并且这种帮助和鼓励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感情产生了持久、真实和积极的影响。从这次投票活动来看,学生投票多不是来源于对被投票教师的人缘测验和表面观察,学生投票的背后隐藏着教师优秀的证据。具体地讲,它包括:教师在智力和教育两方面都对学生产生了影响,大多数学生对教学感到非常满意,并从中受到激励,产生了希望学习更多知识的欲望,成为一名“深度学习者”。学生从教学中学到了符合普适性教育价值观的知识和能力,如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好奇心以及批判性思维等。因此,仅有高票还不足以说明问题,高票的背后还有着这位教师为帮助学生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激励学生对学习产生高度积极的态度所设计的讲课、讨论、解决问题和其他各种教学要素等卓越的证据链。因此,此次活动的主旨之一在于:学生投票结果出来后,如何去寻找“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有规律地促进学生优质学习的证据并予以推广。“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对学生有什么期望值,他们是如何备课、如何驾驭课堂、如何对待学生、如何评估学生和自己的。这将帮助其他教师与得票高的教师对照教学态度、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认识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另一方面,得票低的教师虽不能说就是差老师,但需要反思自己提出的理由和别人不足的论据有多少,一般地说,得票低的教师至少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信心方面、在对课程的设计和对学生的用心方面肯定是存在不足的。从“学生最喜欢的老师”身上能够学到什么,这样的反思正是教师对学生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的一部分,也正是大学精神的精髓。
其二,此次学生投票的结果还隐含着两个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命题。何种特点的课程和组织方式是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体系的深化改革和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的改造是否能从学生的投票中得到一些有力启示?高职院校经过示范校建设,已经明确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开发方式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需要的,教学做一体化、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模式是基于工作的学习的重要教学方式。经过三年示范校建设,许多工科的课程已经按照这个要求进行了重构,有的课程在教师和实验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可以按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出连续两到三周的实训周,深受学生欢迎。此次学生用鼠标投票的结果完全印证了这一点,与预计相符,这也说明了示范校建设的成果是显著的。反观有些专业课程的设计和教师组织课堂的方式,仍然是在教室里对着黑板板书、对着学生清谈,要么就是抱怨实验设施不够,这与高职教育的规律和培养模式是相违背的。因此,“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的课程重构和设计能做到的,其他教师也应该能做得到。同时,学生的投票结果也应促使教学和管理部门根据学院三年规划,想方设法加大对实训设施的投入,为学生培养熟练的职业技能提供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
其三,这次“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投票评选活动是学生民主意识的一次启蒙和大发动。从目前已有的投票数据,可以分析出各个专业学生的投票结构、投票原因和这种民主方式的发动过程。去年“感动民院人物”以及前几年评选“优秀教师”的活动,学生的参与度都不高。在一个以教学为主要目标的大学里,学生的评价对于识别优秀教学和优秀教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教学管理部门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学生投票是怎么发动的、除毕业生外为什么有近1/6的学生没有投票、有近1/6的学生把票投给了外系公共课教师、有的专业的投票为什么如此集中、有的专业的所有老师的票数为什么只有本专业学生人数的约1/4、如何解释辅导员和各教研室教师的票数差距、如何识别投票发动中的噪音谐波等等。这些问题分析透彻了,会给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大量的新线索,进而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好的服务。
20世纪70年代著名的“福克斯博士实验”展现了教育诱导的范式,给完善鉴别优秀教学的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启发。通过“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投票评选活动,挖掘出隐身于每一个“学生最喜欢的老师”背后的思想、态度、价值观及其实践,对于触动和推动教师们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智力发展,帮助学生学好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将产生积极影响。而投票过程的讨论和思辨涉及高职教育的卓越教师和优秀教学的标准等问题,将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思考和理解优秀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规律、教学技巧、教学环境以及人才培养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等,在观察和讨论中改造自己的教学并使之个性化。如此,“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投票评选活动就在过程中推动了一大批优秀教师的成长,对学生也将产生具有教育意义的影响。笔者认为,这将是我院“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投票评选活动的最大意义所在。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h ttp://wenku.bai du.com,2006-11-16.
[2][美]亚瑟·K·埃利斯.课程理论及其实践范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5-35.
[3] 欧盟A s ia-L i 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28.
[4][美]肯·贝恩.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9.
G715 <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标识码] A
A
1671-5136(2011)02-0002-02
2011-06-13
周志光(1965-),男,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现代控制理论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