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虞京蕾名师工作室余继成
高中政治情境教学三大误区例析
武汉市虞京蕾名师工作室余继成
情境教学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教学模式,因其具有直观化、形象化,震撼人心,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多重作用,而深受中学政治教师的青睐,它对增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部分高中政治老师在情境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阻碍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进一步提升。笔者现结合高二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听课视导中所发现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情境教学的实施中的常见三大误区,谈谈情境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
对于课堂教学的阶段而言,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情境教学的实施,总是为了服务一定的教学流程,否则,情境教学不仅可能流于形式,甚至可能喧宾夺主,挤占原本十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课例1】
这是某老师讲授《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新课导入环节。
视频:CCTV4《“嫦娥二号”发射升空》实况录像片段。
配音:“嫦娥”奔明月,天涯共此时。在祖国母亲迎来61岁华诞之际,我国的“嫦娥二号”飞船在18时59分57秒,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我们看到了火焰,嫦娥二号飞向月球,已经成功实现星箭分离,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我们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感到自豪。“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显示了中国的航天技术又向前迈进一大步,令中国人扬眉吐气……
教师:看完以上视频,你有何感受?
学生1:我们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感到自豪,我国科学技术已经跻身世界前列。
学生2:“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令中国人扬眉吐气,我为祖国的强大感到无比骄傲。
……
接下来,教师又请了四位学生谈感受。虽然这四位学生围绕视频内容所谈的感受,既顺理成章,又真实可信,但是他们的回答内容均没有涉及“中华民族精神”。无奈之下,教师只得“越俎代庖”:“嫦娥二号”的成功研制与发射升空,生动体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本节课要学到的——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很显然,以上过程是教师教的过程中的“激趣定向、导入新课”阶段,此阶段的主要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心理准备。但是,该老师实际上为此阶段花费了近10分钟,教学效率低下,其导入因并非“理在境中”而显得牵强附会。
究其原因,这种情境及基于情境的、指向模糊、范围过大的设问“看完以上视频,你有何感受?”远离了激趣定向、导入新课这一流程的活动目的,不仅未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未能有目的地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将视频情境内容与中华民族精神建立起有机联系,从而导致“定向”模糊,也就是说,此教学流程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情境教学的实施,未能高效达到教师所计划的该流程的活动目的。
由此可见,情境设问一定要有很强的目的性,一定要服务于教学流程,而不是远离于教学流程的目的,如此,方能助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对课程实施的主体而言,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情境教学的实施,不仅要服务于教师的教,更要服务于学生的学。如果不遵循“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情境教学的实施就会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设置重重阻碍。
【课例2】
这是任教于农村高中的一位老师所讲授的《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片段。
课文第一目《当代文化生活素描》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描述了当代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当代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的关系,从而探究当代文化生活多样化的原因。
老师在教学这一目时,连续播放了如下视频和图片。
视频: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群众健身活动剪影。
图片组1(配乐):学校文艺汇演、中学校园主题为“奔向未来”的雕塑、中学生在校内足球场踢足球、学生课余书法比赛、时装表演、校园文化长廊。
图片组2:四位红卫兵手拿《毛主席语录》在天安门城楼前的合影、文革期间某校毕业生在校园的合影、天安门广场红卫兵手举“红宝书”高呼口号、国庆十周年庆典的游行队伍。
图片组3:将反映当代的两幅图片——国庆六十周年庆典的游行队伍、时装表演,与反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两幅照片——国庆十周年庆典的游行队伍、四位红卫兵手拿《毛主席语录》在天安门城楼前的合影,置于同一张幻灯片,进行了图片对比。
教师:我们的文化生活为什么会变得如此的色彩斑斓呢?
老师课件中用了一个视频和十多幅图片,内容不可谓不丰富,但是,他播放的视频、图片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所反映的内容均与老师所任教的学校及其学生毫无关联,也就是说,这些视频和图片内容都是该班多数农村高中学生所陌生的,尤其是图片组2,它们可能暗示学生:农村的文化生活是单调的、农村的文化生活水平是低下的,但是,这又跟近些年来学生所在地的日益繁荣的农村文化生活自相矛盾。
这位老师的学生在课堂上的答非所问、气氛沉闷等现象也说明,这些内容丰富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去甚远的视频图片材料,并不能引发学生高度关注和有效思维,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在“教学建议”中更是明确指出: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
由此可见,情境内容一定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要针对此时此地的学生,而不是疏离于多数学生的实际生活,如此,方能助益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对课程目标的实现而言,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情境教学的实施,要始终树立教学目标意识,全程强化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否则,就可能导致在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顾此失彼,肢解目标。
【课例3】
这是一位老师讲授的《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片段。
在教学第一目《异彩纷呈,交相辉映》时,老师创设了图片情境,用四组图片展示了世界文化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镜头一:正式列入奥运会的体育运动项目有二十多种(图片6幅);
镜头二: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杰作遍布世界各地,展现出多姿多彩的文化特色(图片6幅);
镜头三:不同民族的不同服装(图片4幅);
镜头四:世界各地的人们使用不同文字作为文化的载体(图片4幅)。
在以上每一组图片的展示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一道默默观看。随后,高老师用两幅图片对比的方式,再次创设一个新的图片情境:
图片1:中国人过春节所贴的窗花、中国人过春节身穿唐装燃放爆竹;
图片2:源自课本上的图片《流光溢彩迎圣诞》。
教师:(1)比较春节和圣诞节两个节日,感受不同的民族文化。(2)你还知道其他的民族节日吗?
接下来,老师没等学生们充分思考回答第(1)问,就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随即继续展示图片:
图片组1,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和重阳节;
图片组2,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回族的开斋节、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苗年和彝族的火把节;
图片组3,西方传统节日: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和万圣节。
这三组图片的展示,其实就是对第(2)问题的回答。接下来,老师开始了第一目的小结:
老师: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世界文化多姿多彩,最典型的物质载体和表现形式就是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课后,我在这位老师的教案中发现:“知识目标:感受文化多样性……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对于文化多样性的体会和交流,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多元文化的能力、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以上图片(组)的展示与学习过程,不仅是(也应该是)教师所预设的教学目标——“感受文化多样性”的实现过程,同时还应该是教师“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多元文化的能力、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而拟将采用的途径——通过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体会和交流。
然而,老师在教学中弱化的正是学生的“体会和交流”的过程,他要么没有预留学生体会与交流的时机,要么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学生思考而和盘托出自己的结论,从而使情境探究游离了课堂教学的能力目标,影响了课堂教学整体效果的发挥。
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基于情境、围绕教学目标从不同层次和角度生发出有价值的设问,是情境教学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平台,师生籍此为“舞台”的尽情展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是情境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步骤,也是三维教学目标协同实现的必经过程。
由此可见,情境探究要求教师时时紧扣三维教学目标,而不是游离于三维教学目标,如此,方能助益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
高中政治情境教学的误区其实还远不止这三种,但是,情境设问远离了教学流程目的、情境内容疏离了多数学生生活、情境探究游离了课堂教学目标,这三种误区却是最常见、而又最易被教师忽视的。倘若在高中政治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情境教学的实施中始终注意瞄准教学流程目的、反映多数学生生活、紧扣课堂教学目标,那么,提升情境教学的有效性必将倍增空间。
(作者单位:武汉市黄陂区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 王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