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忠强
从2009年4月~2011年4月,在宁强县天津医院,对普外科20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了分组观察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平均年龄在45岁,均对地塞米松没有任何禁忌,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病人都用相同的抗生素,即甲硝唑+菌必治,计量相同,同时使用解痉剂654-2。治疗组在治疗2~3天后,疼痛不缓解并有加重趋势时,征得病人同意后,给予地塞米松每天静脉点滴5mg。对照组病人治疗在4~6天后,疼痛不缓解者加用地塞米松后均能使疼痛获得缓解。
针对不同程度患病的患者来说,其缓解病痛程度也是不同的。对于治疗疼痛效果良好、性质优良的,即没有疼痛情况出现,也不影响进食和休息;而对于治疗疼痛效果不佳、性质较差的,即疼痛出现时,难以忍受,严重影响进食和正常休息。采取痛觉评分(VAS)的方式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评分比较,通过这一评分方法使疼痛评价得以实现。在评分标准方面,当VAS评分<5分时,则静脉点滴量不超过5mg镇痛。当VAS评分>5分时,则静脉点滴量可加大到8mg镇痛,但要谨慎加量。
治疗组加用地塞米松疗效非常快,平均在15h左右,使用后,两次发病时间间隙加长,在1~3天后,绝大部分病人可以立刻获得疼痛缓解或完全消失。但是,治疗组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身体浮肿18例,对照组为3例。患者病程时间长,易出现并发症,治疗组有15例,对照组为2例。在使用小剂量地塞米松的2组患者中,治疗组痛觉评分在术后早期较对照组稍低,在之后的8 h后较对照组高,两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使用小剂量地塞米松时,用量分别为(3.4±3.2)mg和(4.2±3.5)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痛觉评分(VAS)比较中,在使用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组100例患者中,有13例发生恶心,其中,有12例发生呕吐;而对照组100例患者中,有12例发生恶心,其中,有11例发生呕吐。两组患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小剂量地塞米松使用中,在治疗组患者中,未发生和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关的严重并发症。两组副作用效果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发生率为12例,占12%。Ⅱ组发生率为4例,占4%。对照组均在术后12~24h发生,通过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和局部热敷、按摩基本缓解。VAS评分:两组病例均在0~3分,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小剂量地塞米松使用后,两组患者病痛基本缓解,其副作用几乎是没有的,有一小部分病患有此不良反应。
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腹症,主要由于是胆结石嵌顿于胆囊管或梗阻于壶腹部,其主要病理特点是胆囊胆汁排除受阻,胆囊壁血运障碍,继发细菌感染。结果显示,只要病人全身状况允许并且医者掌握正确操作技术,在任何情况下,急性胆囊炎都适合尝试使用小剂量的地塞米松。腹部手术史、影像学资料、病程时间仅能在疼痛程度上有所区别,但不能作为是否施行小剂量的地塞米松的指标。小剂量的地塞米松是否能成功缓解疼痛取决于患者所患病情的轻重情况而定,而这方面相关资料和经验只有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而定,效果也根据具体情况而不同,当然,医者经验和技术水平也是关键性因素。
地塞米松是一种长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抗毒素、免疫调节作用,由于其作用较多,临床使用广泛,对其毒副作用必须引起重视。有资料显示,随着地塞米松用量增加,各种毒副作用发生率明显增高,总量用至40mg一组患者中,浮肿发生率为76.7%,主要表现为眼脸、双下肢浮肿及面部胀感,此作用主要为地塞米松的储留作用导致。并有46.7%的患者血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升高均在20mmHg以上,所以,患者在应用地塞米松同时,必须考虑此副作用将会使原有疾病加重。地塞米松具有减轻局部炎症水肿的作用,不过有报道表明,地塞米松短期常规应用依然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小剂量激素治疗的剂量与糖皮质激素的生理分泌量接近,且完全通过基因效应发挥作用而不良反应最小[4]。但本组小剂量5mg 3天内应用,绝对不超过3天,病人疼痛缓解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在应用地塞米松时,一定要取得患者同意后再进行使用。
[1]于洪海,冯志杰.急性胰腺炎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和治疗[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4):385-391.
[2]赵国强.尹继云,段峰.急性胆囊炎肝功能损害临床研究[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6,15(2):106-108.
[3]梅毅.王立生.王娜.胆囊结石合并肝损害的临床特点[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7):49-50.
[4]许荣海,黄美虹,许幼仕.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J].当代医学,2010,16(10):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