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云
(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 安徽 230601)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东晋汉译佛经词汇研究”(项目编号:08JA740009)成果之一。
《汉语大词典》(1993,以下简称《汉大》 :“调(diào)直:言辞直率。宋叶适《陈叔向墓志铭》:`朱公虽论未合,然重其调直无隐,士有比君所者,必使往从之,曰:`可以寡过也。'”《汉大》如此释义,基本思路大致是这样的:“调”有言辞之义,“直”有直率之义,因此“调直”就是“言辞直率”。
释“调”为“言辞”,古训有征。如《文选》颜延之《秋胡诗》:“义心多苦调,密比金玉声。”李善注:“调,犹辞也。”但《汉大》以孤证释义,可靠性令人怀疑。“调直”是否在此前的文献中没有用例?是否如《汉大》所释是“言辞直率”的意思?通过对语料的调查,我们发现,《汉大》的释义是值得商榷的。
从语料调查的结果看,“调直”一词至迟在东晋已见用例。如:
①“若有横曲不调直者,尽落治之。若有极好中直树者,便权养护,随时锄掘,粪沃溉灌,不失其时。”(东晋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卷35)[1]按:“中直”即正直之义。《周易·同人》:“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孔颖达疏:“以其用中正刚直之道。”
②“若并生曲戾恶不直者,拔根着外。若枝生横曲,则落治之。若近边新生调直好者,便随时治。数数锄粪,以水溉灌。”(东晋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卷50)
上揭两例中的“调直”与“横曲”、“曲戾”对举,可见“调直”应与“横曲”、“曲戾”意义相反。
又如:
③“尔时比丘度曲脊侏儒人出家,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度王家戏弄曲脊人出家,出家之人应当身体调直,此坏败人何道之有?”(东晋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摩诃僧祇律》卷23)
“曲脊”即驼背。这里以“曲脊”与“身体调直”相对而言,也能看出“调直”与“曲”、“弯曲”意义相反。
在南北朝汉译佛经中也可以见到“调直”的用例。如:
④“一切诸妃作是思惟。帝释与我共住,帝释真身与舍脂共住,是其城内四边住处,衢巷市鄽并皆调直。”(南朝陈真谛译《佛说立世阿毗昙论》卷2)
“衢巷市鄽并皆调直”,指街巷、里居房舍排列整齐、不弯曲。此处的“调直”也是“直”的意思。
“调直”一词,不仅在汉译佛经文献中可以见到,中土文献里也有用例。如:
⑤“(槟榔树)本不大,末不小;上不倾,下不斜。调直亭亭,千百若一。”(喻希《与韩豫章笺》)
槟榔树,是一种棕榈科的常绿乔木,树干直立没有分枝,上下粗细基本一样。上例所写正是槟榔树树干挺拔直立的样子。按:此例又见欧阳询《艺文类聚》卷 87、《太平御览》卷971、李时珍《本草纲目》卷31。《本草纲目》卷31“槟榔”条中有一条引文可以帮助我们对“调直”的理解。即“颂曰:今岭外州郡皆有之。木大如桄榔,而高五七丈,正直无枝,皮似青桐,节似桂枝”。其中“正直”即挺直,与“调直”所指显然是一样的。
上揭诸例中,“调”字全无“言辞”之义,“调直”更无法理解为“言辞直率”。据此可见,《汉大》释“调直”为“言辞直率”实属望文生义,“调直”当为“直”、“挺直”的意思。以此释义置诸《汉大》所举宋叶适《陈叔向墓志铭》例中,也允洽无碍。“重其调直无隐”,正是称赞陈叔向率直而毫无隐曲,和“言辞”根本无涉。
中古汉译佛经中,“调直”还有一个意义,《汉大》亦未注意到。先看下面的例子:
①“一向默念,其心调直。”(梁曼陀罗仙共僧伽婆罗译《大乘宝云经》卷5)
②“往不可不先调直心马。若不先调直心马者,死贼卒至,心马盘回终不如意。”(姚秦鸠摩罗什译《众经撰杂譬喻》卷上)
③“不滥他事先思后行,心性调直离谄曲行,不自矜高意常柔软。”(陈月婆首那译《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6)
④“于自不高于他不蔑,离粗恶语远无义言,不舍念住其心调直,能断暴流善拔毒箭。”(玄奘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71)
⑤“调直其心,无有疑惑。”(唐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4)
⑥“独自眠,寂寞好思玄。休息攀缘境,不著有无边。独自坐,静思观无我。调直个身心,慈悲成萨埵。独自处,本誓如应语。示道在经中,扣破无明主。”《先宋诗上·独自诗二十章》)
这里的“调直”均出现在言说“心”、“ 心性”、“身心”的语境中,如其心调直、调直心马、心性调直、调直其心、调直个身心。考敦煌本唐李师政《法门名义集》“名无愿三昧”下小字注说:“本音三昧,汉言调直。”宋知礼述《观音玄义记》卷 4:“三昧者,此云调直定。”宋代法云《翻译名义集》四:“三昧,此云调直定,又云正定,亦云正受。”可知这里的“调直”是个意译词,它的原词是梵语 的 Samādhi。 Samā dhi,音译即三昧、三摩提、三摩帝。意译为“调直”外,还译为正定、直定、正受、调直定等,表示正心行处,息虑凝心。[2]“三”译为“正”、“直”或“调直”,“昧”译为“受”或“定”。细细推敲“调直”、“正定”、“直定”、“正受”和“调直定”这一组意译词,可以明确地得出如下结论:“调直”、“正”、“直”构成同义关系,“调直”即是“正”,即是“直”。汉译佛典中“正”、“直”往往表示心力集中、心无杂念、专注一境。如隋慧远《大乘义章》卷13:“离于邪乱故说为正。”唐湛然《维摩经略疏》卷第二:“初直心者,观四谛理,即三三昧离邪见曲名直心也。”因此,这里的“调直”亦当是心力集中、心无杂念、专注一境之义。汉译佛典中表示此义的“调直”用例甚为多见。《汉大》未收此义项,宜补。
综上所说,“调直”当有“直;挺直”和“心力集中、心无杂念、专注一境”两个义项,而且这两个义项也是有联系的。“调直”的基本意义是“正”、“直”,而“正”、“直”本来就是同义词。《尚书·说命上》:“惟木从绳则正。”孔安国传:“言木以绳直。”因此,“调直”有直、不弯曲之义。佛典中的“离于邪乱故说为正”的“正”当是由“正”的“端正、不斜不歪”义引申而来,实际上也是一种直、不弯曲。只不过这个“正”被赋予了佛学的特定含义,所以“调直”又产生了心力集中、心无杂念、专注一境的意义。
附 注
[1]文中所引佛典均出自: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电子佛典集成.台北:中华电子佛典协会,2005.
[2] 参见:任继愈.佛教大词典.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