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江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
■何海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叶圣陶先生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可见,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内在动力。
1.通过内在动机培养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的学习内在动机的激发最好的方法是激发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通过目标达成培养兴趣
教师通过表扬、鼓励和肯定,让学生从自己微小的进步中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进而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很多,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如我在教学《安塞腰鼓》时,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先让学生欣赏安塞腰鼓的课件,了解安塞腰鼓的表现形式,然后边看视频边朗诵文章,最后按照课件中表现的内容找出相应的文段,学生很快就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进行自主去学习。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不能持久,还需要教师在不同时机随时注意调动。学生一旦有了新的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阅读的方法很多,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时可介绍一些常见的阅读方法。如散文阅读,可给同学们介绍一些阅读散文的方法。①寻找散文的线索。线索是散文组织安排材料的“纲”。阅读散文要紧紧抓住这条“纲”,弄清它安排组织材料的规律,从而沿着这条“纲”去分析文章的内容,明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及其选材组材的意图。②分析散文的语言。散文语言优美畅达,富有节奏,凝炼干净、富有哲理。因此,阅读散文时,就要认真分析散文的语言优美、凝炼、畅达的特色,从而在形式上对散文加以赏析。③进入散文的意境。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④体会文章的感情。感情是散文的精神,因而在阅读时,一定要注意体会散文的感情,以便激起心中的波澜,产生感情的共鸣。⑤把握散文的技巧。散文的技巧即散文的写作特色,包括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多方面的特色。善于把握散文的技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散文的内容,而且有助于提高我们写作散文的能力。学生掌握了这些阅读方法,无论何时阅读,都能自主去学,真正“会学”。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潜力挖掘出来,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可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1.学习内容——让学生自选
现代教育观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获得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而主体地位的确立,离开了自主选择就难以成为可能。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多设计“你喜欢读哪几句?”“你喜欢解决哪个问题”等类似的思考练习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阅读,学生的“自主”权得到体现。如《春》的教学,可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学习,并要求学生在反复吟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情感。
2.学习疑问——让学生自辨
古人云:“学贵有疑。”而疑问,该由谁来解答呢?显然,学生应是解难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多让学生讨论、争辩,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体现。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认识的深入。“辩”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使思维迅速发散与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学生质疑:“假如于勒最后真的回来,找到菲利普夫妇家,菲利普夫妇会帮助他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顿时,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纷纷举手发言。学生思维活跃,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浓烈,这不能不说是创造性思维所带来的奇迹。由此可见,课堂上疑问让学生多争辩,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有显著的作用,也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3.学习方法——让学生自悟
学生通过自身积极参与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教师可抓住这一契机,要求学生归纳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如《科学与艺术》的教学,教师在授完《苏州园林》、《桥之美》两课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试着解读文本。学生就回忆总结《苏州园林》、《桥之美》两篇课文的学习方法:①理清思路:先找观点,再找说明(论证),后找结论;②明确主题;③品味语言;④拓展引申……这样,让每个学生积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去,并从活动中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所取得的效果远远比完全由教师归纳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只要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求知兴趣,让学生得到求知方法,使学生亲历求知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都尽可以大胆去探索,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得以体现,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能“自读自悟”的最佳境界。
(作者单位:武汉市黄陂区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 王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