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涛 冯晓羲 许 波 张海申 段翠平
(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海南三亚是我国冬季南繁的最佳基地,玉米南繁可以加速选育世代和种子繁殖,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1]。独特的生态条件、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为各种玉米病、虫、鼠害的发生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加强对南繁玉米病虫鼠害发生规律的研究,总结相应的防治经验,对于做好玉米南繁工作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海南三亚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温度23.5℃,9月份到次年4月份,≥10℃的活动积温为5 899℃,年降雨量1 500~2 000 mm,且雨热同季,全年均可种植玉米。由于海南是一个天然大温室,一般的病虫害在这种环境下均可以发生。
充分利用海南的光热资源,海南的耕作制度主要为双季稻+冬种一年三熟制,稻-稻-瓜菜或瓜菜-稻复种方式,利用海南独特的冬暖春早春季升温快的特点,没有明显的越冬期,虫害世代重叠严重,虫口密度大。海南独特的耕作制度为各种病虫鼠害的发生提供适宜条件,尤其是前茬是稻田地鼠害更为严重。
随着大量广谱性杀虫剂在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不仅使主要害虫抗性逐年增强,还会引起另外一些次要害虫猖撅,而且使田间天敌数量减少,自然控制能力减弱,破坏了生态平衡,严重影响天敌在玉米田中的抑制作用,造成玉米虫害大量繁殖,危害日益加重。
由于常规农药的连年使用,与使用农药的种类、剂型、用量、用药次数、施药方式、施药时间和范围等均有关,连续使用或滥用杀虫谱广的农药,使病虫的抗药性逐年增强,降低了农药防治效果。
海南作为南繁育种主要基地,集中了全国各地的育种单位,汇聚着全国各地不同的作物品种和种类,如玉米、水稻、棉花、大豆、花生、芝麻、红薯、高粱、蔬菜、瓜类等不同种类。不同地区的各种材料在此生长繁殖,可能从各地带来不同的病虫害,在南繁地区发生危害后,就有可能交叉传播到玉米植株上危害,且危害范围大。
南繁育种基地地处我国热带地区,光温条件良好,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全年均适合各种病虫害生长和繁殖。由于没有明显的越冬越夏情况,虫害世代重叠严重,常常同时存在各种虫态,虫口密度大,危害期一直延长至成熟,危害逐年加重,田间卵量多,孵化率高,活虫数多,虫量大,盛发时间长,严重危害玉米根、茎、叶、花丝和籽粒,造成玉米产量和品质下降。虫害病害种类多样,一般虫害、病害发生多是多种害虫、多种病原物共同侵染危害所致,症状复杂,给诊断和防治带来困难[2]。
由于各个育种单位和个人在种植玉米和种植时间上都有不同,造成了南繁玉米育种地区在同一时期内存在不同播期的生长发育玉米,使得南繁同一地区呈现出不同生长期的玉米和多种作物共同生长的状态,这就给病虫害世代重叠、转主危害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危害较为普遍。而且由于同一地区附近玉米存在着不同的生长期,使得虫害在同时期内也相应存在着不同的世代或不同的龄期,不易有效防治。
鼠害主要在出苗期和穗成熟期两次危害高峰。苗期以掘食种子,撕咬幼苗嫩茎方式危害,造成严重缺苗断垄;穗成熟期以咬食籽粒方式危害,且有顺垄咬食的趋势,造成减产甚至少数育种材料小面积绝产。
玉米的各种病害在南繁冬种期间与其在大陆的相应地区表现往往差异很大,小斑病、锈病、茎腐病常构成南繁玉米的主要病害[3]。
①小斑病:小斑病从幼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病,病斑数量多、面积小,初侵染病斑为水渍状半透明的小斑点,病斑多为近椭圆形或小长形。边缘着深褐色,从底部叶片开始侵染,接着在水平方向向周围植株扩展,而后向植株上部垂直蔓延。侵染叶片、叶鞘和苞叶,小斑病病原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随气流、雨水传播,1个生长季节可有多次再侵染。②锈病:锈病一般从抽雄期开始侵染,病原孢子先在受害叶正反面和叶鞘表皮下生成直径较小的近圆形橘红色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播出大量锈褐色孢子并很快在叶片表面形成铁锈色覆盖层,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1年可有多次再侵染,温度26~28℃、相对湿度较高的条件,适合该病的流行。③茎腐病:一般从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生,乳熟期至蜡熟期为盛发期[4]。整株叶片突然呈青灰色失水干枯,茎基部发黄变褐,内部空松,手可捏动,根系水浸状或红褐色腐烂,果穗下垂。根系腐烂破裂,呈粉红色到褐色,须根减少,植株枯死导致粒重下降造成减产。其侵染源为土壤、种子或病残体中的病原菌,全生育期均可从根、茎基部、近地茎节处通过伤口或直接侵入,到达茎基部,堵塞维管束,地上部分因得不到水分和营养而干枯死亡。
①地下害虫:地下害虫主要有地老虎、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老虎危害生长点或从根茎处蛀入嫩茎中取食,造成萎蔫苗和空心苗;叶片被咬成小孔、缺刻状;大龄幼虫常把幼苗齐地咬断,并拉入洞穴取食,以老熟幼虫或蛹的形式越冬。蝼蛄直接取食萌动的种子,或咬断幼苗的根茎,咬断处呈乱麻状,造成植株萎蔫,常在地表土层穿行形成的隧道使幼苗和土壤分离,幼苗失水干枯而死。蛴螬取食萌发种子或幼苗根茎,常导致地上部萎蔫死亡,1年或多年发生1代。金针虫取食种子、嫩芽使其不能发芽,并可钻入根茎内取食,有褐色蛀孔,被害株的主根很少被咬断,被害部位不整齐,呈丝状。②食叶害虫:以取食玉米叶片为主,主要有玉米螟、黏虫及蝗虫等。玉米螟初孵幼虫大多爬入心叶内,取食心叶叶肉留下白色薄膜状表皮,呈花叶状;2~3龄幼虫在心叶内潜藏危害,心叶展开后,出现整齐的排孔;4龄后陆续蛀入茎秆中危害,蛀孔口常堆有大量粪屑。黏虫3龄后咬食叶片成缺刻状,5~6龄达暴食期,很快将幼苗吃光,幼虫畏光,白天潜伏在心叶或土缝中,傍晚爬到植株上危害。蝗虫的成虫及幼虫均能嚼食植物的茎、叶,被害部呈缺刻状,危害速度快。③穗部害虫:主要包括桃蛀螟及大螟等,桃蛀螟主要蛀食玉米雌穗、茎,幼虫从雌穗上部钻入后,蛀食或啃食籽粒和穗轴,蛀孔口堆积颗粒状的粪屑。大螟可危害叶片、果穗,玉米心叶期常被取食成孔洞缺刻状,有多头幼虫在同一茎秆内取食,使植株枯死。蛀食果穗、穗轴、茎秆和雄穗柄,造成茎秆折断和果穗腐烂。④蚜虫:在玉米开花授粉期,群集于叶片背面、心叶、花丝和雄穗取食,能分泌“蜜露”并常在被害部位形成黑色霉状物,发生在雌、雄穗上常影响授粉导致减产。
鼠害在整个玉米生育周期中有苗期和穗期两次危害高峰,白天危害较轻,一般在晚上出来危害。鼠害在一天当中主要在天亮前 (3:00-6:30)和天黑后 (18:30-23:00)两次危害活动高峰[3]。
①病害:发病初期用20%三唑酮乳油1 500倍液、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40%福星乳剂9 000倍液喷雾喷雾防治。②虫害:玉米螟,苗期可在玉米螟卵孵化期用Bt乳剂200倍液均匀喷雾,玉米心叶期可用3%克百威颗粒剂向玉米心叶内定量撒施,每株1 g,玉米穗期,可用90%敌百虫1 000倍液,每株5~10 ml;地老虎防治可在播种时丢放“双攻”颗粒剂于玉米种子旁,出苗后发现虫害用“杀虫先锋”喷雾;造桥虫、菜青虫可用“大清虫” +“氯氰菊脂”各600 ml/hm2喷雾;蝗虫可用“毒霸” +“大清虫”各225 ml/hm2,早、晚喷雾于田边杂草上加以捕杀;卷叶螟可用具有内吸、胃毒、触杀三重作用的“立拿特+富福”各225 ml/hm2喷雾,虫龄较大,杀虫效果欠佳时,隔2 d再用同样浓度补喷1次。③鼠害:灭鼠通常有鼠药、电猫、鼠夹和塑料布围栏法,一般情况下以下鼠药为主,一般用磷化锌直接涂抹被危害的果穗,或者和新鲜的甘薯、花生配制成毒饵诱杀老鼠。鼠夹、电猫主要是在鼠药不能有效控制的时候使用,塑料布围栏法是在前2种方法都不能有效控制时才加以使用,防鼠的重点时期为播种前后及成熟期。
[1]许海涛,许波,张海申,等.海南玉米冬季南繁存在的问题及关键技术 [J].作物杂志,2009, (5):82-84
[2]孔祥义,李劲松,陈冠铭,等.海南省南繁地区育种作物病虫害防治对策 [J].现代农业科技,2006,(11):88-89
[3]姜军,南元涛,魏国才.南繁玉米的病虫鼠害及其防治 [J].作物杂志,2003,(5):17-18
[4]刘传兵,王黎明,杜世凯,等.南繁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13):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