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YKER经皮颈椎间盘切吸器的临床应用体会

2011-04-01 15:08:57魏新建纪向辉曹飞张福华
当代医学 2011年35期
关键词:椎间盘套管经皮

魏新建 纪向辉 曹飞 张福华

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吸术(percutaneous cervical discectomy,PCD)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简单、安全、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的介入治疗方法,临床器械种类繁多。我院于2008年6月~2010年9月应用经皮椎间盘切除器(STRYKER INSTRUMENTS)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2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情况 本组26例共34个间隙,其中颈3/颈4间隙3个,颈4/颈5间隙11个,颈5/颈6间隙19个,颈6/颈7间隙1个。男11例,女15例;年龄25~60岁,平均(36±1.7)岁。病史3个月~7年,平均2年。随访10~18个月,平均(15.6±2.3)个月。症状以颈肩部沉重、疼痛和上肢酸胀、灼痛、麻木的根性症状为主。查体:颈肩部肌肉紧张、僵硬,伴或不伴有上肢浅感觉减退和肌力下降,1例霍夫曼征阳性。颈椎X光提示: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不低于正常值50%,无颈部畸形、骨性椎管狭窄、椎体前后缘骨刺,无椎体间严重不稳定;MRI显示有一个或多个节段颈椎间盘的侧方突出,压迫神经根,而脊髓无明显受压变性征象。所有患者均经多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内科疾病术前均得到良好控制。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准备 ①常规各项术前准备;②特殊器械准备:经皮椎间盘切除器(STRYKER INSTRUMENTS);③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可移动式C形臂电视X光数字减影机。

1.2.2 操作方法 仰卧位,颈部垫小薄枕,使其稍后伸。常规消毒,铺无菌巾。一般取右侧入路,用克氏针放置于颈前部和颈侧面,透视定位“责任椎间盘”及穿刺角度,并在皮肤上划线标记。用术者左大拇指在水平线胸锁乳突肌内缘触及颈动脉后,将其外推1.0~1.5cm,拇指指尖向下压直至触及椎体前缘,使颈动脉位于拇指掌侧,拇指指甲背侧缘中点即为穿刺点。局麻,术者右手持穿刺套管针,经穿刺点向椎间盘穿刺,使针头正位位于椎间盘中央或越过中央,侧位位于椎间盘后1/4~1/3。拔出针芯,置入经皮椎间盘切除器(STRYKER INSTRUMENTS)间断X光监视刀头位置,旋转切吸髓核组织10s~15s后拔出,可见刀头及收集舱内粘液状髓核组织,清除后可向椎间盘内不同方向穿刺、切吸2~3次,直至无髓核切吸出为止。拔出外套管,压迫穿刺点约5min~10min,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术中注意患者发音、吞咽及呼吸动作。术毕切吸所取椎间盘用纱布滤过后称湿重,测定髓核切除量。术后静脉应用抗生素3d,行间断枕颌枕牵引,术后第1天即可戴颈围下床活动,并行颈肩部功能锻炼。

1.3 术后随访 术后3个月、6个月、1年随访。主要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程度,有条件者做MRI检查。

1.4 疗效评价标准

以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1]和患者主观满意度[2]分级进行疗效评价。主观满意度分级:1级,症状基本消失,满意;2级,症状明显减轻,满意;3级,症状部分减轻,不满意;4级,症状无改变;5级,症状加重。1、2级为满意度优良。

2 结果

26例患者手术操作成功,手术时间12~32分钟。无1例出现血肿、出血、椎间盘炎、喉上神经及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24例术后即时症状减轻。34节椎间盘切取髓核最重0.8g,最轻0.55g,平均湿重0.62g。术后3个月至1年的随访,优18例,良4例,差3例,无效1例,优良率达84.6%。无效患者术后1月后行前路手术。

3 讨论

3.1 颈椎间盘突出是因为纤维环破裂和椎间盘内压升高引起髓核突出压迫颈神经根及脊髓,出现颈、肩、上肢放射性痹痛、四肢感觉及运动障碍,部分病例有头痛、头晕,排便、排尿功能障碍及交感神经系统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能力,甚至瘫痪。经前路手术摘除颈椎间盘有创伤大、并发症多、手术危险性大、取骨区疼痛等缺点,而PCD具有简单、安全、创伤小、采用局麻、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不损害颈椎椎体稳定性等优点。

3.2 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微创治疗,文献探讨较多。我们体会:有颈肩部疼痛、沉重伴上肢根性酸胀、灼痛、麻木等症状的患者,临床症状重,效果佳,因为椎间盘内极小的压力减低,会明显地减轻病变对神经根或神经末梢的刺激,因而临床症状缓解也明显。另外,以MRI矢状位显示椎间盘呈“箭头”样突出者效果较好,它表明椎间盘退变较轻,纤维环尚完整包容,椎间盘内压力大是主要致病原因,应用髓核成形术进行内减压效果较好。

3.3 本组病例使用的经皮椎间盘切除器(STRYKER INSTRUMENTS)设计较为特殊,由锂电池供电。与以往使用的其他需要切开皮肤,逐级置入套管、扩大穿刺路径的微创器械不同[3],它的所有操作都在一个穿刺套管中进行,只需一次性穿刺置入套管即可进行旋转切吸,且操作简单、无激光、射频消融术等所致的周围组织热损伤,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组织创伤和放射线暴露。通过旋转切除部分髓核,能有效降低椎间盘内压力,术后我们再进行一段时间颈椎牵引,在进一步减轻椎间盘内压力的同时,利用后纵韧带将突出之椎间盘还纳,以达到彻底解除神经压迫、缓解神经炎症的目的。本组16例患者中,15例术后即时症状明显减轻,经3个月至1年随访,优良率达87.5%,表明术后近期效果及远期疗效均较满意。临床上应注意和其他治疗手段综合使用如颈背肌锻炼,佩戴颈托,改变颈背部长期不良姿势,定时行颈部保健操等,以期获得良好疗效。

[1]Onik G,Hilms LA.Automateel percutaneous lumbar discectomy[J].AJR,1991,156:531-533.

[2]Loupasis GA,Stamos K,Katonis PG,et al.Seven-to-twenty year outcome of lumbar discectomy[J].Spine,1999,24(22):2313-2317.

[3]陈新宇.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吸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J].微创医学,2009,4(2):108-110.

猜你喜欢
椎间盘套管经皮
基于T2mapping成像的后纤维环与腰椎间盘突出相关性研究
颈腰痛杂志(2023年2期)2023-05-05 02:20:32
损伤套管引起的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异常分布特征分析
云南化工(2021年10期)2021-12-21 07:33:34
大宇弃置井ø244.5mm套管切割打捞作业实践与认识
海洋石油(2021年3期)2021-11-05 07:43:02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民用建筑给排水预埋套管施工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云南医药(2019年3期)2019-07-25 07:25:16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跟管钻进用套管技术研究
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的临床观察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