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山 熊化萍
消化系统癌发病率较高,其中以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最为常见。化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化疗的毒副反应往往使不少患者不能完成全程治疗而影响疗效。我科自2008年5月~2010年8月应用贞芪扶正颗粒配合化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共选用116例患者,均为本院住院患者;经手术或纤维内镜病理学确诊为消化道癌;3个月内未行放化疗等特殊治疗;预计生存期>3个月;KPS评分>60分。随机分成治疗组(贞芪扶正颗粒配合化疗)和对照组(单纯化疗)。治疗组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45~82岁,中位年龄59岁;其中食管癌21例,胃癌26例,结直肠癌11例。对照组58例,男31例,女27例;年龄48~80岁,中位年龄60.5岁;食管癌21例、胃癌25例、结直肠癌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两组化疗用药方案为:食管癌、胃癌采用TPF或OXA+LF方案、结直肠癌采用FORFOX4方案,至少用药2个周期以上,观察期为化疗开始前和结束后1周为止。化疗前均常规予盐酸昂丹司琼、胃复安等止吐药止吐,并常规对症支持疗法处理。治疗组在上述化疗基础上,同时用贞芪扶正颗粒(通化神源药业生产,无糖型,国药准字Z22022497),5g×1袋,冲服2次/日,连续使用。间隔21~28d重复行第2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
①生活质量状况的变化:以卡氏评分为指标,凡治疗后较治疗前评分增加≥10分者为提高,减少≥10分者为降低,增加或减少<10分者为稳定[1]。②药物毒性按WHO急性和亚急性分级标准[2]。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
两组比较治疗组KPS评分提高者8例,降低者14例;对照组提高者2例,降低者37例。虽然对卡氏评分提高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3),但降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7<0.01)。
Ⅱ+Ⅲ+Ⅳ度骨髓抑制治疗组9例对照组22例,P=0.0373;Ⅲ+Ⅳ度骨髓抑制治疗组2例对照组12例,P=0.02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例数 增加≥10分 增加或减少<10分 减少≥10分治疗组 58 8 36 14*对照组 58 2 19 37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067
表2 骨髓造血功能变化(例)
化疗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但化疗的毒副反应较多,其中对患者影响最明显的主要有恶心、呕吐、纳差等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所致的乏力,全身酸痛等。而这些副反应在消化道癌的化疗过程中更为突出。现代医学认为,恶性肿瘤生物学特点为细胞的异常分化、增殖,在机体中夺取营养,使机体能量大量消耗,免疫力低下而致纳差、疲乏等气虚证候,导致患者体质下降、生活质量降低。《黄帝内经》指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而中医学理论认为恶性肿瘤是由正气虚衰,留滞客邪、气滞血凝、斜毒积聚而成。消化道产生癌变致“后天之本”受损,化疗过程中若不能及时顾护,则正气进一步耗伤。贞芪扶正颗粒是由黄芪、女贞子组成,黄芪含有多糖,不仅具有较强的解毒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能升高白细胞,并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增强T细胞、NK细胞、IL-2抗癌活性[3],女贞子能显著升高外周白细胞数目,其有效成分为齐墩果酸;能明显提高T淋巴细胞功能;对红系造血也有促进作用。二者合用共奏补气养阴之功效,可明显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的发展,促进机体恢复;另外还能够升高白细胞、保护骨髓[4]。本组结果表明,该药可改善消化道癌患者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特别对减轻生活质量下降方面更显著(P<0.01),减少了患者及家人对化疗的恐惧感。而对造血功能影响方面的结果表明该药具有保护骨髓造血功能,对减轻Ⅲ度以上骨髓抑制作用更明显,从而保证了治疗的连续性和患者的医从度;同时也减少了升白药物的使用,减轻了患方的经济负担,避免了升白药的副作用。本组治疗期间未发现贞芪扶正颗粒有明显的毒副反应。总之,该药具有增强患者化疗的耐受性和减轻毒副反应的作用,是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的重要辅助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1]孙燕.内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94-997.
[2]雷通海,汪洋辉,雷涛,等.国家癌症控制纲要[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9-91.
[3]王润田,单得思,李巧霞,等.黄芪提取物免疫调节活性的体外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6):453-455.
[4]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