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检查在老年急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1-04-01 15:08:57吕宛咛
当代医学 2011年35期
关键词:气胸导联胸痛

吕宛咛

胸痛(chest pain)指原发于胸部或由躯体其他部位放射到胸部的疼痛,临床急诊中以胸痛、胸闷为主诉的患者十分常见,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中的急性胸痛患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引起胸痛的原因多样,程度不一。胸痛,尤其是急性胸痛作为多种疾病的首发症状,隐匿着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等致命性疾病, 早期快速确诊,对及时治疗,改善预后非常重要[1]。心电图是临床上对心血管疾病诊断、检测心脏植物神经调节功能的一种常用的、敏感的、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在胸痛的鉴别诊断中具有简便易行,价格便宜等不可替代等特点。本文回顾分析心电图检查184例老年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促进老年急性胸痛患者能及时得到正确诊断和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3月我院门诊和心内科共收治的184例以急性胸痛为主诉的老年患者,其中男111例,女73例,年龄均≥60岁。胸痛发作距就诊时间10min~3h。临床症状除胸痛外,还伴随有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出汗、呕吐、咳嗽、咯血、发热等,71例合并有高血压,21例合并有糖尿病,38例有慢性肺病史。

1.2 诊断方法 所有病例除详细询问发病史、疼痛部位、性质、严重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既往史,并进行系统的体格检查外。还均做了心电图、胸片、心肌酶谱测定等初步筛选检查,随后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和不同临床特征,进一步作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CT、核磁共振、血常规、D-二聚体浓度检测、血气分析及痰培养+药敏试验对病情和病因作出判断,并根据确诊结果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治疗结束后,再进行一次心电图检查对预后作出评估。

2 结果

184例急性胸痛老年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AMI)6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42例、急性肺栓塞(PE)33例、气胸23例、主动脉夹层17例、急性心包炎5例、肥厚性心肌病3例;心电图检查准确率为88.59%(163/194),经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症综合治疗,所有患者病情都得以控制,未出现临床死亡病例,其中,156例(84.78%)患者的胸痛、胸闷等症状在7~10d内完全缓解。治疗结束后3~8d再进行第二次心电图检查,复查结果表明,90.22%(166/184)的老年患者预后良好。

3 讨论

胸痛的性质可多种多样,诱发因素非常复杂,程度可呈剧烈、轻微或隐痛,急性胸痛患者都有比较显著的临床特征,如心绞痛呈绞窄性疼痛伴窒息感,心肌梗死时疼痛为剧烈并有恐惧、濒死感,肺栓塞出现短暂的刺痛伴有呼吸困难,气胸在发病初期有撕裂样疼痛,伴有面色苍白、大汗、血压下降,主动脉夹层为突然发生的胸背部撕裂样剧痛或锥痛,伴吞咽困难。对急性胸痛,年龄也是病情和病因诊断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一般50岁以下的青壮年人出现胸痛,多数是炎症、自发性气胸,感染、劳累、过强体力劳动等是主要诱发因素,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出现胸痛则要考虑可能是心脏、肺部、神经等器质性病变造成,诱发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尤其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和心功能障碍的患者心绞痛,往往与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有关,甚至咳嗽、深呼吸、体位改变等都可能AMI、UA和PE,或加剧病情[2]。

老年急性胸痛虽然有比较显著的临床特征和年龄特征,但病情筛查、确诊还是以心电图、胸片、心肌酶的变化和超声心动图为主要手段,其中,心电图(ACG)检查最方便、快捷,也比较准确,2007年ACC/AHA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治疗指南中就明确指出ECG 是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一线诊断工具,ACS是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破裂引起的冠状动脉痉挛,如导致管腔不完全阻塞则引发不稳定心绞痛,管腔完全阻塞则引发心肌梗死或猝死。它包括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ST段抬高心肌梗死[3];几乎所有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包括心律失常,非特异性ST、T改变,右侧胸前导联T波倒置,SI>1.9mm,SAVL>1.5mm,肢体导联QRS波群低电压,右束支阻滞和电轴右偏等;心尖肥厚性心肌病的心电图会出现胸前导联V3、V4、V5导联出现巨大的倒置窄的T波(>1mV),左心室高电压(RV5>2.5mV或SV1+RV5≥3.5mV);急性心包炎以ST段抬高及PR段偏移较为特异,出现ST段上抬移位,T波改变,P-R段移位、压低;主动脉夹层患者中1/3心电图显示左心室肥大,有ST段改变,T波低平或倒置等;典型气胸患者的心电图会出现顺钟向转位,左胸导联QRS电压逐渐降低,并出现低电压现象,右侧气胸会出现QRS电压与呼吸周期呈一致性变化,即随呼吸动作呈现数个高波渐转至数个低波的规律性改变[4]。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老年急性胸痛病情、病种和程度的重要工具,尤其在ACS诊断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在ACS患者中,心电图也有判断预后的作用,在2个或以上导联出现ST段压低≥0.5mm(0.05 mV),伴有临床症状时,提示非ST段抬高-ACS,ST段压低≥1mm (0.1mV)[5],1年发生死亡和心肌梗死发生率为11%,ST段压低≥2mm (0.2mV),1年的死亡率升高6倍。在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中,死亡率随着ST段抬高的导联数的增加而增加,因此,ECG无ST段抬高者,至少应在6小时和24小时重复检查心电图,有胸痛症状者出院前应做ECG检查。

需要提出的是ECG检查为急诊评价胸痛危险度分层的初步筛选方法,具有快捷、操作性强的优点,但毕竟引起胸痛的病因复杂多样,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是非常理想,因此心电图只能提供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线索,还需结合仔细的病史,详细的查体及其他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方能准确地诊断,尤其是在缺乏典型的心电图动态改变及心肌损伤指标的变化时,有必要进行急诊CT、MRI或超声心动图检查,CT及核磁共振检查则对主动脉夹层有确诊价值。

总之,对于老年急性胸痛患者,ECG检查能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有利于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漏诊、误诊事件的发生,在心胸疾病风险评估与防治上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1]冯春燕,张海雷,白妙春,等.门急诊患者猝死风险评估与防治[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9,4(5):347.

[2]杨晓薇.老年患者心电图异常分析探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4):2064.

[3]王艳丽.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2):74.

[4]周燕,邓紫玉.心电图检查在老年急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9,3(6):118.

[5]张爱玲,徐华敏,王华萍.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5):59-60.

猜你喜欢
气胸导联胸痛
关于《心电图动态演变为Aslanger 样心肌梗死1 例》的商榷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4:04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有些胸痛会猝死
祝您健康(2018年11期)2018-11-13 04:36:54
aVR导联ST段改变对不同冠脉血管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
aVR导联及其特殊位置对冠心病诊断的意义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胸痛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23例新生儿气胸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