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方法

2011-04-01 14:33:40汪正旗
成才 2011年12期
关键词:创设物理情境

■汪正旗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方法

■汪正旗

不少初中生对物理有敬畏心理,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听起来抽象难懂,做起来难以下手。恰当的教学情境创设,能有效增强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一、创设实验情境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的发现和确立都有坚实的实验基础。做好实验就弥补了只见“理”不见“物”的学习缺陷,能让学生获得第一手资料。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思维作为学习过程中智力活动的核心,其发生和发展一般要经过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三个阶段,其中动作思维是以个体探索外界物体的动作为前提条件的。因此,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满足感知的第一阶段的要求,能为经验的获得和理论的理解、升华及新理论的内化创造了条件。

例如:观察挤压的微小形变,学生一般不能肉眼观察到挤压的形变,可让学习找一个大玻璃瓶装满水,滴入几滴红墨水,瓶口用中间插有细管的瓶塞塞上,用手按压玻璃瓶,细管中的水面就上升;松开手,水面又降回原处,这说明玻璃瓶受到按压时发生形变。

这些小实验和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共同创设了一个实验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将实验资料有选择地提供给学生,让他们相对独立地策划、操作、分析,激起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又使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二、创设表演情境

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欲,具有获得认可、被人欣赏以及承担责任的需求。在物理教学当中,由于各种条件限制,一些实验不可能让学生具体操作、演示。那么就可以设置这样一个表演情境:让学生扮演被研究的对象,在表演中学习、探究。

例如:讲解分子热运动时,气体分子的运动看不见,摸不到,可以假设教室为一密闭容器,学生和教师都扮作气体分子,让学生作为“演员”自主探究,学生探究会兴奋地回答“温度升高,我们的运动自然会加快,内能会随之增加”,学生从心理上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又满足了表现欲,构成一个生动活泼的表演情境,激发了兴趣,加深了印象。

三、创设质疑情境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难问题易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科学家笛卡尔说:“科学产生于怀疑。”质疑就是要善于寻求事物产生的原因,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既是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又是要求教师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疑难问题。如果教师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设置一些学生欲答而不能,而又迫切要求得到解答的问题,就能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悬念从而激起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索探讨,逐步解疑,在探索中有所发现,乃至有所创新。

四、创设历史情境

物理学的发展史上有许多佳话。上课时,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历史故事,让学生进入特定的人文情境,让学生领会研究物理的方法和思路。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伽利略等科学家不仅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更具有惊人的观察力。让学生明白成功并不是那么容易取得的,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坚定的追求和坚强的意志。

初中序言中讲解学生要注意观察时,可以讲19岁的伽利略如何一次次地观察教堂铜吊灯随风摇摆的现象,他又怎样一次次地计量,终于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得出了摆动时间与物体质量无关而与摆长有关的结论,从而总结出摆的等时性原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和分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寓教于乐,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曲折,以及科学家的敏锐的观察和科研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尊重科学、热爱国家的高尚情操。

五、创设艺术情境

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们接触自然、观察自然,创作出许多不朽的作品,这些作品是人类文明的遗产。20世纪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就十分重视可以陶冶人类情感的艺术教育,把艺术教育放到提高国民素质的战略地位上。若能恰当地引入物理教学,创设一个诗情画意的艺术情境,能调节学生情绪,建立新的兴奋点,强化记忆,又培养了综合素质。

例如:讲述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可引用毛泽东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讲摩擦生热时可引用中国古代谭峭的《化书》中“动静相摩,所以生火也”;讲物体的平衡可引用中国东汉时期的著名青铜器“马踏飞燕”;讲声音的反射,可引用古建筑回音壁;讲音调时,可介绍引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编钟”;讲参照物时可引用歌曲“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样以诗词引趣,以艺术设例,使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启发思维,又强化记忆,学好物理的同时又陶冶情操,效果非常好。

六、创设成功情境

爱因斯坦认为:“工作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工作所得到的成果的乐趣,以及对该成果的价值的认可。”成功的动机能给人以持久的动力。恰当适时地创立成功的情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这又会成为争取新的成功的动力。

例如:在习题课上,可适量地选用一些恰当难度的高考题,学生对高考题有种神秘感,甚至觉得高不可攀。在教师的引导、分析和帮助之下,让学生完成问题的解答。满足了好奇心,又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可增强其学习信心。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提问方式、内容,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提高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思考的成功带来的欢乐与满足。

武汉市第三十二中学)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创设物理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只因是物理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44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处处留心皆物理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