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级抗震设防的建筑物,一些设计人员为了满足规范的要求,在绘制施工图时,往往只考虑箍筋的肢距不大于200mm,将复合箍筋或拉筋均匀分布。
按此截面布筋图施工,将使混凝土的浇筑产生困难,难以保证施工质量。因为在浇筑混凝土时,为了防止混凝土分层离析,其从料斗卸落下的自由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在混凝土柱或其他竖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3m,否则,需要采用串筒、溜管等下料。而按图施工,根本放不下串筒或溜管,而要强行放下串筒或溜管,将会使箍筋出现弯折变形的情况,这恐怕是设计者没有想到的。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问题呢?怎样设置柱的箍筋,使它既满足设计规范提出的“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而又方便施工呢?这里有一个对箍筋肢距如何理解的问题。大多数设计人员把箍筋肢距理解为:"相邻箍筋之间的水平距离",从而出现了上述不易施工的箍筋布置方案。
柱的箍筋要在梁高以及梁底和梁顶一定范围 (对一般层高的房屋,梁底和梁顶箍筋加密范围为500mm)内进行加密,是为了提高柱端塑性铰的延性,对混凝土进行约束,防止纵向钢筋压屈和满足抗剪承载力的措施。而加密区段的长度则是据试验和震害获得的塑性铰区的长度适当增大确定的;对箍筋的肢距作出规定,是为了提高塑性铰区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因此,当箍筋的肢距超过上述规定时,或柱子各边纵向受力钢筋多于3根时,可采用设置复合箍筋的方法来解决,使纵向受力钢筋每隔一根,在两个方向都受到约束。这样既可方便施工,对柱纵向钢筋的拉结约束也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