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县甘薯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2011-04-01 06:33王开昌姚定勇
长江蔬菜 2011年10期
关键词:甘薯淀粉加工

王开昌,姚定勇

(1.湖北郧县农业局,442500;2.郧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地处江汉中上游的郧县是全国甘薯主产县、湖北省甘薯生产大县之一。20世纪50-80年代初,甘薯是该县东部农民解决温饱的主要粮食作物。郧县由于特定的气候,地貌特征及历史原因,适宜甘薯生长,尤其是该县滔河流域的梅铺、谭山、刘洞、南化、白浪、白桑6个镇甘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县总面积和产量的2/3。20世纪70-90年代,全县甘薯常年种植面积1.358万hm2,产量29.39万t。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及膳食结构的根本变化,曾是郧县主粮作物之一的甘薯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由传统意义上的用作填饱肚子的粮食作物转化为需求量日益增加的功能保健食品和“冠军菜”。此外,一方面,随着世界性能源的日趋短缺,甘薯因其具有其他作物无法替代的优势,已经演变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可再生生物能源作物;另一方面,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健康长寿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人类对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甘薯将在今后社会的经济快速发展和饮食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发挥重要作用。正确认识和了解郧县甘薯生产现状,对郧县今后甘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产业做优做强,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

1 郧县甘薯生产状况

1.1 基本概况及种植规模

由于历史原因,郧县农业基础薄弱,尤其是汉江支流的滔河流域的6个农业大镇,属石灰岩碳酸岩地段,地薄、缺水,广种薄收,因此该流域农民主要种植甘薯以解决温饱。甘薯是郧县的传统栽培作物,据统计资料显示,20世纪70-90年代初年均种植面积 1.358万 hm2,平均年产鲜薯27.39万 t;1980年郧县甘薯种植面积最大,达到16.9万hm2,年产鲜薯30.48万t。进入21世纪后,随着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青壮劳动力的外出务工,以及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启动,巩固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后,郧县甘薯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0.87万hm2,年产鲜薯19.5万t。

1.2 品种引进和栽培技术不断改进

20世纪80年代初,县农业技术部门从徐州地区调进15万kg徐薯18号种薯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代替了种植多年的胜利百号。90年代,从湖北省农科院引进豫薯 868、403、407、603、607、红心王、豫薯6号等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筛选出403、407、豫薯868、红心王在郧县推广种植。进入21世纪,围绕淀粉加工,相继引进鄂薯5号、徐薯22、徐薯18、豫薯7号、豫薯12、豫抗病1号、豫薯王等高淀粉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当前郧县种植的主要品种为鄂薯5号、徐薯22、豫薯7号、豫抗病1号、红心王等。

高垄栽培,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等技术的推广为全县甘薯的丰产优质奠定了基础,使春薯每667 m2产量达到1 250~1 500 kg,夏薯每667 m2栽植株数达到4 000~4 500株。

1.3 甘薯初加工和利用

20世纪50-80年代初期,以甘薯作主粮的梅铺、谭山、刘洞、白浪、白桑、大柳等乡镇将甘薯藤晒干作耕牛越冬主饲料,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将甘薯叶沤制酸菜,甘薯叶柄制泡菜,甘薯块根手工加工为薯粉、薯干、薯粉条,没有专业的精加工企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大幅调整,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启动,核心水源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确立和限制开发,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郧县甘薯栽培面积锐减,截至2009年,郧县甘薯种植面积0.87万hm2,年鲜薯产量维持在19.5万t,但难以满足现行条件下的鲜食和加工。

进入21世纪,甘薯角色发生根本变化,甘薯民营加工企业纷纷崛起,郧县恋家淀粉厂、郧县鄂鲁淀粉厂、郧县粉丝厂进入滔河流域甘薯主产区。其中恋家淀粉厂年加工淀粉制品2 000余t,其他民营企业年加工淀粉制品5 000余t,且恋家淀粉厂生产的红薯花粉、粉条(丝)系列产品在2010年第七届中国武汉农博会摘取全国知名品牌农产品金奖,使主产区农民看到了希望并坚定了种植甘薯的信心和决心。

1.4 甘薯品种引进和技术推广

一直关注郧县甘薯生产发展的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甘薯资源专家杨新笋多次亲临滔河流域甘薯主产区,与郧县农业局种植业站技术专家一道指导甘薯产业发展,农业局种植业站从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引进鄂薯6号新品种在甘薯大镇郧县梅铺镇,西沟口村进行试验示范,引进菜用甘薯BCO1、BCO3、BCO4等品种在城关菜区进行比较试验,经测产验收,鄂薯6号淀粉含量高达28%,鲜薯平均667 m2产量6 051 kg,最高产量 667 m2达到7 816.6 kg。菜用甘薯BCO4、BCO3鲜茎尖667 m2产量分别达到3 147.4 kg和2 289.7 kg。此外,郧县农业局专家和技术人员在配方施肥,清洁种植,提高单产和淀粉含量,防病保鲜起垄栽培技术改进等方面对当地农民进行卓有成效的指导。

2 郧县甘薯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科技水平不高,效益偏低

在滔河流域甘薯优势种植区域,地方政府对甘薯产业发展不够重视,县级技术推广部门经费少,加上新技术推广迟缓,高淀粉品种和适合各种加工型的优良品种引进示范缺乏,以及甘薯技术推广研究机构和专职人员的缺少,使得当地农户种植甘薯底气不足、劲头不热,将甘薯种植在坡地和瘠薄地,且常与其他作物混种,导致甘薯单产不高,效益偏低。

2.2 产业链条短,加工企业规模小,缺乏政策、财力支持

目前,郧县甘薯加工虽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但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规模小,科技含量低,效益不高,地方政府认识不足,支持力度不大,冷贮能力小,深加工品种少,产业链条短等问题,因此以甘薯为原料的“四粉”(花粉、粉条、粉丝、淀粉)加工虽然在郧县甘薯主产区域有相当长的历史,而大多数却是以家庭为中心,或以作坊为中心,规模小,执行技术标准不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食品安全性难以保证,产品的商品价值和信誉度不高,同时以家庭或作坊为中心的小规模生产,科技含量低,给消费者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以致于地方政府对甘薯加工企业的基础地位和潜在优势地位认识不到位。此外,甘薯深加工研究的缺乏和技术引进导致产业链条短,因此,科技、财力支撑跟不上,影响了农民种植甘薯的效益,甘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缓慢。

3 郧县甘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思路

3.1 健全甘薯良繁体系,加快新品种推广速度

加强与国家甘薯研究单位、大专院校、省农业厅、省农科院粮作所等机构的科研攻关协作,县级农业推广机构应与育种单位、食品研究机构、加工企业密切合作,在甘薯主产区域建立优良种苗生产基地和甘薯技术推广区域中心站,加强中间试验示范工作,做到试验与示范推广相结合,科研与生产相结合,产品与市场相结合,借助科研机构科技实力和政府的扶持政策,健全郧县甘薯良种繁育体系。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在抓好大面积甘薯生产的基础上,在城郊突出专用型薯新品种的引进、开发,如水果薯 (83-2146)、 菜用型甘薯(BCO4、BCO3等)、紫色薯(济薯 18、广薯 135)、药用薯、果脯薯(西农431)、饮料薯(黄梅饮料薯)等,在主产区推广种植高淀粉薯(鄂薯6号),使郧县甘薯优势区域鲜薯产量保持在60万~80万t。同时应重点推广甘薯清洁无公害、配方施肥、覆膜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3.2 以市场为导向,抓深度开发,拉长产业链条

关注民生,关注“三农”,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和国家重点生态保护区的郧县,要抓住国家对革命老区、水资源功能保护区重点扶持的历史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在抓好规模开发、连片种植的同时,加强甘薯加工转化增值的研究和实施,从郧县实际情况出发,新建加工企业要选用国内先进设备,科技创新,多层次加工,从根本上提高甘薯的利用率和转化效益。在甘薯食品精加工方面,要虚心学习,引进先进工艺,如广东的甘薯加工饮料技术,江苏、四川的油炸薯片、膨化食品、面包等技术;湖南、山东的精制淀粉技术;安徽的精制粉丝技术;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薯脯、蜜饯加工技术;河南的酿造技术等,以提高甘薯附加值,拉长甘薯产业链条。

3.3 围绕产业生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食品安全抓增效

要实现郧县甘薯产业跨越式发展,做成做好这块“大蛋糕”,应围绕产业生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食品安全做文章,在抓好各项工作同时,应加强对各种甘薯制品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制定国内国际行业标准,让消费者放心,鲜薯生产过程中的绿色、清洁、无公害等食品安全检查检验,是确保甘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3.4 着力培育市场,领略甘薯风采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甘薯的各种功用,让广大消费者了解甘薯药用价值保健功能,认识水果薯、菜用薯、高淀粉薯、药用薯、果脯薯、饮料薯、特色薯,领略甘薯风采。让广大种薯农民知道新品种增产增收的效果和科学种薯技术。加快农超对接步伐,通过品牌路线、地理标志性产品的效应,拉动“大众薯”的方式,提高市场占有率,使这一特色农业提挡升级,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1]杨新笋,周开平,程航,等.湖北省甘薯科研生产的历史、现状与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05(5):7-10,32.

[2]高广金,刘作斌.围绕市场抓调整,发展甘薯增效益[J].湖北农业科学,2000(1):3-5.

[3]谢一芝,吴纪中,戴起伟,等.甘薯近缘野生种资源杂交亲和性评价与利用[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3,4(2):14-16.

猜你喜欢
甘薯淀粉加工
认识“超加工食品”
从人工合成淀粉说开去
后期加工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MMT/淀粉-g-PAA的制备及其对铬(Ⅵ)的吸附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
甘薯抗旱鉴定及旱胁迫对甘薯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蕉藕淀粉与薯类淀粉特性对比研究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蛋白酶水解马铃薯淀粉对于淀粉化学性质改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