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虫苯甲酰胺对豇豆豆野螟的防效试验

2011-02-10 06:57:04吴燕君洪文英洪奎贤陈瑞
长江蔬菜 2011年10期
关键词:氯虫阿维甲酰胺

吴燕君,洪文英,洪奎贤,陈瑞

(杭州市植保土肥总站,浙江杭州,310020)

豆野螟 (Maruca testulalisGeyer) 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idae),是杭州市夏秋季豇豆生产中的主要害虫,其幼虫钻蛀花荚,一般药剂防治效果差,且虽经防治为害仍较重,严重影响豇豆的产量和品质[1,2]。同时由于豇豆豆野螟有追逐花实期的习性,其为害期与豇豆花荚期相吻合,而豇豆等豆类作物产品需要连续采摘,若采收期施药频繁,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无法保障豇豆产品的质量安全[3,4]。前人对豇豆豆野螟的药剂防治已有一定的研究[4~7],但近年来,由于化学农药长期使用,使得豆野螟抗药性增强,如何有效控制豆野螟的为害并降低农药残留以保证蔬菜产品的食用安全性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为此,笔者于2009年开展了几种新型药剂对豆野螟的控制效果研究,以探索能有效控制豆野螟的防治药剂以及易于为农民掌握应用的防治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生产),5%阿维·杀铃脲悬浮剂(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生产),1.8%阿维菌素乳油 (对照药剂,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试验作物为豇豆,品种为扬豇,防治对象为豆野螟。

1.2 试验处理

试验于2009年7~8月在杭州市植保土肥总站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地水、肥条件良好,土质为砂壤土。豇豆长势旺盛,整齐一致,试验时期为豇豆整个生育期,试验前7 d及试验过程中未施用其他农药,其他田间管理照常进行。试验期间,7月27日至8月17日平均气温27.3℃,试验期间共17个雨日,平均日降水量10.6 mm,豇豆结荚率较低,但施药当日无有效降水,对豆野螟防效无明显影响。

试验设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 000倍液(处理1)、5%阿维·杀铃脲悬浮剂2 000倍液(处理2)、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处理3,对照药剂),清水(处理4,空白对照)4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12个小区,小区面积30 m2,随机区组排列。2009年7月27日豇豆始花期(约开花25%)第1次施药,用药前先把接近或处于采收期的豆荚一次性采完,以免药前有虫荚对试验结果产生干扰;2009年8月6日盛花期 (约开花75%)第2次施药。采用WS-16型手动喷雾器(喷孔直径0.7 mm,工作压力294.20~392.27 kPa),均匀喷雾,每667 m2药液用量37.5 kg。

1.3 试验方法

2009年7月27日调查药前虫口基数,每小区5点取样调查15穴(每穴3株)共45株,调查记载标记株嫩荚上的幼虫 (蛀入荚果内的幼虫除外,并将此类荚果人工除掉),作为药前基数。第1次喷药后 1,3,7,10,14,17,21 d 各调查 1 次标记株总豆荚数、活虫量(果荚内的幼虫按蛀入孔计数),并注意观察施药对天敌及豇豆生长、叶色等的影响。计算豆野螟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对各期处理防效用Duncan新复极差法检验各处理间防效差异显著性。

表1 不同药剂处理对豆荚螟的防治效果

虫口减退率(%)=[(药前基数-药后残活虫数)/药前基数]×100%;校正防效(%)=[(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 (表1),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 000倍液、5%阿维·杀铃脲悬浮剂2 000倍液对豆野螟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第1次药后24 h,20%氯虫苯甲酰胺6 000倍液、5%阿维·杀铃脲2 000倍液和对照药剂1.8%阿维菌素2 000倍液对豆野螟的防效分别为54.81%,33.32%,31.68%,相互之间差异均不显著;药后7 d,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 000倍液防效达87.43%,显著优于其他各处理药剂,其次为5%阿维·杀铃脲2 000倍液,防效47.53%。第1次药后10~21 d,20%氯虫苯甲酰胺6 000倍液防效均在80%以上,对豇豆豆野螟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持效期较长;5%阿维·杀铃脲悬浮剂的防效在45.84%~54.56%,效果较好,而对照药剂1.8%阿维菌素2 000倍液在第1次药后21 d校正防效仅为21.12%,可能是由于连续使用,豆野螟已对其产生了抗药性。

施药期间至施药后一段时间内经田间定期观察,各处理药剂均未对豇豆生长以及其他有益生物产生不良影响,说明这3种药剂安全无药害。

3 小结与讨论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作为酰胺类新型内吸杀虫剂,具有独特的作用机理,对豇豆豆野螟具有很好的防效和出色的持效性;5%阿维·杀铃脲悬浮剂主要通过胃毒和触杀作用杀虫,有较强的渗透作用,但无内吸传导作用。本试验中,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5%阿维·杀铃脲悬浮剂于豇豆始花期及盛花期分别喷雾1次,其中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 000倍液第1次药后21 d防效仍在85%以上,防效较好,持效期长;而5%阿维·杀铃脲悬浮剂 2 000倍液第 1次药后 3~14 d防效在40.94%~54.56%,对豇豆豆野螟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2种药剂均可有效地控制豆野螟为害,因此可作为豇豆无公害生产中防治豆野螟的新型高效低毒杀虫剂进行推广应用。在防治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可交替使用2种药剂,以免连续使用产生抗性。

豆野螟是豇豆生产中一种主要的钻蛀性害虫,严重影响豇豆产量和质量,近年来受市场周年供应需求的影响,播种茬口连续化和复杂化、寄主桥梁时间延长,加上气候趋暖等因素的影响,豆野螟发生规律不断产生新的变化,导致其防治难度和费用增加[8,9]。豆野螟是一种物候性强的害虫,其发生和蛀入为害主要集中在蔬菜盛花期前后,因此把握防治适期(始花期至盛花期)是防治豇豆豆野螟的关键[6]。但由于豇豆花穗多,开花持续进行,而豆野螟为害期与豇豆花荚期相吻合,夏秋季高温季节,农民往往每隔3~4 d喷药1次,用药期与豇豆采收期间隔时间较短,造成豇豆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威胁消费者身体健康[3,10]。氯虫苯甲酰胺是一种新型微毒级杀虫剂,持效性好、耐雨水冲刷、毒性低、安全间隔期短。本试验中,在豇豆始花期和盛花期各施1次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可有效防治钻蛀性害虫豇豆豆野螟,药后7~21 d防效均在80%以上,显著优于对照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持效期长且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对豇豆上其他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

[1]王霞,徐静,沈幼莲,等.豆野螟成虫触角对植物挥发性和性信息素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J].应用生态学报,2009,20(8):1 973-1 979.

[2]司升云,刘小明,望勇,等.豆野螟和豆蚀叶野螟的识别与防治[J].长江蔬菜,2006(10):24-25.

[3]许方程,郑永利,吴永汉,等.浙南地区豆野螟生物学特性和消长规律研究[J].植物保护,2005,31(1):53-56.

[4]黄忠阳,王勇,周福才.几种生物源农药对豇豆豆荚野螟的控制效果[J].当代蔬菜,2006(7):41.

[5]陈桂华,许渭根,盛仙俏,等.豇豆豆野螟药剂防治效果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03(4):204-205.

[6]张纯胄,吴永汉,林定鹏,等.几种新农药防治豆野螟的药效及其防治策略[J].植物医生,2007,20(6):39-41.

[7]周历萍,彭智群,洪文英,等.不同药剂防治豇豆豆野螟田间药效试验[J].上海蔬菜,2001(3):42-43.

[8]孙兴全,杨娴,周玮,等.上海地区豆野螟在扁豆上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初步研究 [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23(2):184-187.

[9]潘亚飞,孟建玉,张小亚,等.寄主对豆野螟的药剂敏感性和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J].昆虫知识,2006,43(4):496-500.

[10]罗兴红,谢红明.55%毒·氯乳油防治豇豆豆荚螟田间试验评价[J].现代农业科技,2007(17):86-88.

猜你喜欢
氯虫阿维甲酰胺
移栽前喷施氯虫·吡蚜酮对烟田小地老虎的防治效果
液氮冷冻与阿维A口服联合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阿维迪安黄金公司简介
矿产勘查(2020年6期)2020-12-25 02:41:14
35%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棉铃虫药效试验
现代农业(2016年4期)2016-02-28 18:42:14
不同药剂防治玉米穗期害虫效果研究
作物研究(2015年2期)2015-03-24 02:27:29
阿维A(方希)治疗特殊皮肤病病例征集擂台赛通知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儿童产品中残留的甲酰胺
应用化工(2014年1期)2014-08-16 13:34:08
阿维A及卡泊三醇联用中药药浴治疗寻常型银屑病68例
中国药业(2014年12期)2014-06-06 02:17:38
N-(1-(5-溴-2-((4-氯苄基)氧基)苄基)哌啶-4-基)-3-氯-N-乙基苯甲酰胺的合成及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