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多校区图书馆建设的思考

2011-04-01 02:49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湖南永州4250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10期
关键词:校区图书图书馆

李 军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湖南永州425000)

以合并的方式大力发展高职类院校是近年来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特点。合并的学校在人、财、物整合的同时也面临着图书资源的整合问题,特别是在合并后还存在多校区管理的高职类学校图书资源就不得不面对被分割的尴尬状态,如何使合并的高校在合校的同时也能将图书资源形成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网络体系,让高校的图书馆真正发挥出服务学生成长、服务教育教学等职能,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通借通还管理体系是多校区高职类高校的一种探索模式。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师生的同时,还兼具有服务大众的社会责任。当前,高校图书馆以通借通还的方式与其他高校图书馆甚至与社会化的图书馆建立起一种资源供享的平台是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发达的网络体系积极构建通借通还的服务体系。

永州职院是一所多校合并的高职类院校,在实际性合并后还存在3个校区,图书资源分布在永州市的2区3个社区,馆藏图书存在基础图书重复率高、专业图书交流率低、跨校区图书资源使用难等问题。学院图书馆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通借通还管理体制,搭建与市级图书馆共建的平台,沟通虚拟图书馆和现实图书馆的互换桥梁,在多校区图书馆建设方面作了有效的尝试。

1 网络环境下的通借通还管理体制的基本构想

传统的通借通还管理体制一般是要求各区域的图书馆实行开放的办馆模式,对合作体系内的所有借阅者实行现实图书资源的共享,这对跨城区的图书资源共享体系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笔者所说的网络环境下的通借通还管理体制在传统意义的基础上结合了网络的技术特点和文化特色,借助网络信息流量大、传播速度快、存蓄量多的特点,突破现实图书物流的难题,在虚拟状态下构建图书的通借通还管理体制。

1.1 虚拟数字化和纸质物流化的有机融合

一般情况下通借通还最难的问题是纸质图书的物流问题,费时费力费钱,而且对流失图书和流动借阅者的追查和责任追究难以落实。虚拟图书馆在保障图书的重复使用基础上,克服了纸质图书现实价值损失难题,并且可以促使各图书馆的藏书资源通过数字流交换体系实行共享。

1.2 校区共享性和图书社会化的有机融合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 “低碳环保”的要求,对纸质图书资源使用是个挑战。网络文化是图书文化的延伸,建立在网络平台上数字图书馆体系既可以实现校区共享,更重要的是搭上社会化图书资源优势,将社会图书以数字方式流通到高校的图书管理架构里来。

1.3 电子图书的包容性和现实图书检索性的有机结合

电子图书借助网络的信息流量和网络资源的共享平台让读者可以不出户就享受到图书文化大餐,现实图书的检索可以通过软件开发转换成网络的技术信息,两者的结合可以很好的保证不同地域的读者在网络平台上实现远程借阅的目的。

2 网络环境下的通借通还管理体制对多校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积极意义

2.1 虚拟化的图书馆建设为通借通还提供了空间方便

多校区的高校图书馆在合并后由于地域的限制,虽然是同校但却无法享受到同样的图书资源,导致图书资源的利用发展不平衡,读者想借一本异校区的书,很不方便。而通过通借通还的网络体系他可以通过馆际间的联网,进行网上预约,或向馆际联络员登记,在电脑上预借,再通过馆际联络员把书借到手,这样读者可以不出本校区,就能借到异的书,同时也可以就地归还,这种馆际互借、通借通还的服务模式,方便了读者,为读者节约了宝贵的时间。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就建立起一种信息灵通、借阅方便的网络化体系,学院通过联网的方式,建立起图书情报网络体系,借助网络的技术力量将分散的校区图书资源搭建起一个整体化的虚拟性图书馆,读者可以在虚拟环境下找到心仪的图书资源,学院再通过图书实物空间搬运实现通借通还的管理构想。

2.2 虚拟化的图书馆建设为通借通还提供了经济条件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为高校发展提供了契机,近几年高校特别是高职类学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师生人数不断增加,图书馆建设面临着诸如藏量不足、专业类图书不完善、图书资源缺失等问题,在短时间内要解决这些问题还很困难,特别是高职类院校还存在办学经费短缺、债务负担重等问题,想集中资金解决图书馆建设问题还是有难度的。如何把有限的经费购买到的有限图书利用达到最大化,这是图书馆的同仁们共同探索的问题。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其馆藏文献不仅是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更应该促使其资源内涵包罗万象,单靠高校图书馆的个体发展是很难达到目的的。但通过网络环境的图书馆建设,以及在这种平台上的馆际互借、通借通还来达到资源共享就能使高校文献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也可以使高校在经济投入上花小钱办大事,完善自身的图书馆建设。因此,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馆际互借、通借通还管理方式的实现,使高校图书馆克服了经费短缺的瓶颈,实现了小馆藏大书的梦想。如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就在校内多校区图书资源共享的同时,与永州市图书馆实现共建的目标,将高校图书资源和社会图书资源紧密结合在一起,构建虚拟化的大图书馆体系。

3 网络环境下的通借通还管理体制的实现途径

3.1 搭建网络图书资源服务平台

高校借助网络技术力量和图书软件的设计、开发的技术手段,将各校区的图书资源整合成一个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内其中任何一校区读者都可以查找所有图书馆的馆藏信息和借阅信息;凭持一校借书证在网络内享受借阅服务,包括借书、还书、续借和预约等;以电子文献的方式为读者提供信息。

3.2 实现网络环境下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一体化模式是统一使用图书馆应用软件;统一发放 “通用借阅证”。读者不仅可到任一校区图书馆现场借还文献,还可通过网络、电话申请预约借书,由图书馆传递实物的形式获取文献。

3.3 突破现实条件下的物流问题

虚拟化、数字化的图书馆在通过电子文献的方式实现统一借阅的同时,也面临着现实图书的交接、调配等图书物流的问题,这对经费相对紧张的高校图书馆来说也是一个考验。高校图书馆可以在本校图书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社会化图书馆的合作,甚至可以就近与相应的其他高校图书馆建立资源共享网络,切实解决物流问题。

3.4 重视网络化系统的技术建设和数字信息化建设

网络化系统的技术建设首先要有独立的资源服务器、先进的自动化系统、直观的网络地址和友好的用户界面。只有具备这些,才能做好宣传工作,引导用户迅速准确地使用有关资源。同时要建立虚拟资源导航站,有重点地挖掘网络资源,并加以分类归纳,用专业的语言标识后,以超文本方式提供给用户链接,提高数字图书馆的水平和质量。要加快馆藏数字化资源上网工作,做好电子文献的采购,将网络信息资源引入高校的图书馆信息体系和网络库内。

3.5 实现高校图书馆与市级图书馆的共建

永州职院院本部的图书馆得到永州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实现高校图书馆与市级图书馆的共建。一是实现政校共建。永州市图书馆落户永州职院,永州职院图书馆和永州市图书馆合署服务,打破了条块分割的局面。二是实现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建有统一的检索查阅服务平台、有统一的电子文献平台、有统一的借阅凭证服务平台和统一的物流调配管理系统,保证学生不需跨校流动就实现跨区借阅。

利用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地域优势、文化优势,发挥市级图书馆的政策优势、资金优势和政府背景,达到了强强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建设效果。这可能是高校图书馆可以探索的一条道路。

[1]李人厚,苗凌.数字图书馆特征和关键技术问题[J].西北高校图书馆,1997(2):1-4.

[2]张丽虹.数字图书馆及其相关问题和技术研究[J].图书馆杂志,1997(1):32-34.

[3]杨向明.21世纪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数字图书馆 [J].图书馆,1997(1):45-48.

猜你喜欢
校区图书图书馆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