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向探析①

2011-03-31 22:18:50余家凤黎东升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0期
关键词:金融学金融危机国际化

余家凤 黎东升

(长江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金融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向探析①

余家凤 黎东升

(长江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金融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向关系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人才培养特色的体现。2008年以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金融学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求金融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向应适应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在复合型、国际化上下功夫,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放意识、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金融人才。

金融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创新性

人才培养模式是本科教学的核心,其具体方向关系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影响人才培养特色的体现。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国内外金融领域出现了许多深刻的变化,对高校金融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为此,应与时俱进,合理确定金融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向,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上注重与国际接轨,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金融学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

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要适应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创新化的趋势进行改革,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同时,金融危机也对金融学的学科建设、金融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方向带来了新的挑战。首先,金融危机的发生,反映了金融行业复合型高级人才的匮乏及其职业道德的缺失。表现在我国金融高等教育领域,就是要正视当前金融业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经营混业化、产品多样化、交易信息化趋势,注意培养精通银、证、保的综合性人才,并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商业伦理道德,以提高应对金融危机与抵抗金融风险的能力。其次,国际金融业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衍生化、全球化和电子化的显著特征,对传统的金融学高等教育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挑战,要求对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进行较大的调整。为了适应现代金融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金融理论上,不仅要加强对开放性金融运行机制的研究,而且还要强化对金融工具、金融中介、金融市场、金融风险和金融制度创新的研究,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金融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对新的教学内容,应融入对金融全球化、资产定价、金融工程、风险管理以及金融安全、金融伦理道德等新兴课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再次,金融危机的发生也对培养金融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提出了紧迫要求。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使金融学的理论知识始终处于快速更新的状态,这对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方法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不能有效地启发或诱导他们去探寻金融知识或规律,引导他们合理创业,那么他们所接受的金融学高等教育必然不完整。因此,可以在缓解和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化“危”为“机”,鼓励大学生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创设新的就业岗位,减轻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就业压力。最后,由于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增加,金融运行风险加大,使我国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有效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求我国必须具备一批具有坚定政治信念、较高专业水平的高素质的金融宏观调控人才队伍和监管人才队伍。

二、金融学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方向应适应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既证明了当代全球经济与金融环境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反映了现代金融实践发展的一些主要趋势。

一是金融的全球化、国际化。金融的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和资本项目,使资本在各国和地区的金融市场上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它使信用、证券、保险等融资性交易突破国境的限制,造成货币及其他金融工具失去国界的屏障,并把分散于不同金融市场上的微观主体有机结合。若一国金融不稳定,将发生国际“多米诺骨牌”效应,影响其他国家金融的安全与稳定。基于此,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满足这一发展趋势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是银行概念和货币形态转变的要求。银行由实体银行向虚拟银行发展,货币形态由实物货币向电子货币转化。第二是银行服务方式转变的要求。银行的服务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传统的面对面的服务正在被ATM、POS系统、多媒体自助设备等所代替。第三是资金流动方式改变的要求。传统的资金流动方式是依靠纸质支付凭证进行流动的。由于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和金融交易管理技术的提升,使实时汇兑、证券外汇等资金市场的电子交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加速了资金的流动。金融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必须适应这些新发展的要求。

二是金融的创新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浪潮席卷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其主要表现就是热衷于开发金融衍生品,从而使虚拟经济总量超越了实体经济总量。为了使资产证券化,一些金融衍生工具纷纷采用工程方法定价和高级风险控制技术,给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设计出债务担保凭证(CDO)、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信用违约互换(CDS)、资产支持证券(ABS)等一系列金融衍生产品。由于资产难以辨认复杂的衍生产品,导致积累的风险逐渐白热化。金融创新表现出的金融衍生工具种类很多,在金融学专业的教学中不可能全部得到体现,但教学过程中要反映衍生工具本身创新的内容、特点和规律,这是金融市场发展和完善的要求。

三是金融的微观化。当前市场中的各经济主体随着金融的全球化、国际化和自由化对金融服务产生了多样化的需求,如长期融资需求和方式、投资中资产种类的选择和变化、资产组合的构建和动态调整以及资产的流动性要求等。传统的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必须不断改革才能满足金融微观化提出的新要求。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正是由各种市场微观主体主导的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经济动荡。金融的微观化趋势代表着金融业发展的一种方向,既是金融学专业建设应关注的,也是金融专业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

三、金融学本科专业在培养方向上要注重人才的复合型、国际化、创新性

复合型、国际化、创新性的金融人才,应是国际视野宽广,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强烈,精通国际、国内金融业务,通晓WTO规则,懂得国际经济惯例,善于斡旋、谈判,具备异国文化交流的文字处理能力、表达能力,了解多种文化,熟悉国际礼仪的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高的应用人才。

金融学本科专业培养复合型、国际化、创新性的金融人才,必须建立以现代金融学为核心的金融教育体系,突出公司金融、投资理论等微观金融学方面的课程的教学;同时加大国际化方面的课程。如国际金融、外汇业务、对外结算等基本的国际金融理论和业务知识课程;国际经济法、国际惯例、主要国家的金融法律、国际性金融贸易组织运作规则等国际规则方面的知识;主要国家金融业传统、文化传统、经济外交政策、国际交往礼仪、国际谈判学等国际交流方面的知识等等。对地方院校而言,在人才培养上,应该立足服务地方经济,确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是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色。地方院校的金融学本科专业在金融学科微观化背景下,培养复合型人才,不仅是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而且也是现代金融学教育发展趋势的要求。本科金融教育必须向微观化、国际化、创新性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学以致用的金融人才,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对金融人才的需求。

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必须强化复合型、国际化、创新性的金融学本科专业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开放观念的培养。金融业务的创新与金融体制、金融工具的创新紧密联系。在市场经济中,金融体制不断地适应社会需求而发生变化,需要开发新的金融工具,而开发的过程则是一个高知识含量的服务活动,需要从业者既精通金融知识,又具备法律、信息技术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没有创新和超前意识,就很难正确理解和准确评估金融风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会陷入被动的境地。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的加深,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熟悉国际经济法规,特别是国际金融惯例,对于造就金融人才是必要的。而能够培养出具有开放意识以及深远的战略眼光的金融人才,乃是在今后激烈竞争的国际金融领域中获得成功的一个保证。

[1]蔡庆丰,张亦春.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金融学高等教育改革思路与培养目标设计[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8(2).

[2]曹源芳.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3).

[3]梁琪.浅析金融危机对金融学教育的影响与启示[J].甘肃金融,2009(10).

[4]朱培玉.金融危机对基层央行人才培养战略的启示[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9).

An Analysis of the Direction of Cultivating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Finance

YU Jia-feng,LI Dong-sheng (School of Economics,Yangtze University,Jinzhou Hubei 434025)

The direction of cultivating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finance is related to pla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alent cultivation.Global financial crisis,since 2008,has brought new challenges to higher education,which requires the direc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to be adapted to the trend of financial industry.Besides,great efforts should be made on cultivating inter-disciplinary and internationalized financial talents with creative and open consciousness so as to be more adaptable to market competition.

finance major;undergraduate;talent cultivation;innovation

G642.0

A

1673-1395(2011)10-0132-02

2011-07-18

余家凤,(1965—),男,湖北洪湖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财政金融理论与政策的研究。

① 本文属长江大学2010年教研项目(JY2010001)、2011年教研项目(JY2011001)产出论文,也是湖北省2010年度精品课程项目(统计学)的阶段成果。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mail:huhaohuan2@126.com

猜你喜欢
金融学金融危机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金桥(2022年10期)2022-10-11 03:29:46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 07:26:56
浅述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在价值投资中的应用分析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56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18
浅析数学方法在金融学中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8:55
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消费导刊(2017年18期)2017-01-28 10:10:50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学术论坛(2016年5期)2016-05-17 05:44:42
北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对外经贸(2014年5期)2014-02-27 13: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