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云研究综述

2011-03-31 22:53彭鸿程
关键词:文学思想陆机文学

彭鸿程

(吉林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四平136000)

陆云研究综述

彭鸿程

(吉林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四平136000)

西晋文坛的陆云与兄长陆机并称,显见陆云文学创作在当时的活跃。本文分两晋至唐宋、明清时期、现当代三个阶段梳理陆云研究史,以期还原陆云的文学史地位,揭示西晋文学的真实面貌。

陆云;研究史;述评

西晋时候,与陆机并称“二陆”的陆云,继承汉魏文学传统,提倡“清省”、“附情而言”,重视词藻,为丰富艺术技巧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因为笼罩在兄长的光辉下,长期以来受到研究者的冷遇。但近年来,陆云研究逐渐升温。由此,审视陆云的研究史,将有利于还原陆云的文学史地位,进而对西晋文坛的真实面貌有更深的了解。

前人关于陆云的种种见解,散见于历代史书、笔记、诗话及公私目录书中。大体说来,陆云研究可以分为两晋至唐宋、明清时期、现当代的陆云研究等三段来考察。

一、两晋至唐宋时期的陆云研究

陆云生活的大半时间是在西晋。十九岁遭逢吴国败亡,四十二岁遇难。吴亡以后的二十三年,是他从事文学创作和学术活动的主要时期。《晋书》卷五十四《陆云传》称其“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张华很赏识二陆。二陆入洛造访张华,张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伐吴之役,利获二俊。”刺史周浚把陆云比作“当今之颜子”。[1](P1482)这些推介文字,至少让后人了解到时人对陆云的认识和评价。

东晋葛洪的著作《抱朴子》一书记载了不少时人对陆氏兄弟的评价。如:嵇君道曰:“吾在洛与二陆雕施如意,兄弟并能观。况身于泥蚌之中,识清意于未□之□。诸谈客与二陆言者,辞少理畅,语约事举,莫不豁然,若春日之泮薄冰,秋风之扫枯叶。”[2]嵇君道曰:“每读二陆之文,未尝不废书而叹,恐其卷尽也。《陆子》十篇,诚为快书。其辞之富者,虽覃思不可损也。其理之约者,虽鸿笔不可益也。观此二人,岂徒儒雅之士、文章之人也。”[2]嵇君道(即嵇含)很是推崇二陆,欧阳生则不然。

欧阳生曰:“张茂先、潘正叔、潘安仁文远过二陆。”或曰:“张、潘与二陆为比,不徒步骤之间也。”欧阳曰:“二陆文词源流,不出俗检。”[2]相对而言,葛洪本人的态度似乎比较公允:嵇君道问二陆优劣。抱朴子曰:“吾见二陆之文百许卷,似未尽也。朱淮南(朱诞)尝言二陆重规沓矩,无多少也。一手之中,不无利钝。方之他人,若江汉之与潢汙。及其精处,妙绝汉魏之人也。”[2]抱朴子曰:“秦时不觉无鼻之丑,阳翟憎无瘿之人。陆君深疾文士放荡流遁,遂往不为虚诞之言,非不能也。陆君之文,犹玄圃之积玉,无非夜光。吾生之不别陆文,犹侏儒测海,非所长也。却后数百年,若有干迹,若二陆犹比肩也,不谓疏矣。”[2](P2131—2132)抱朴子既肯定了陆机、陆云对建安文学的继承,也不忽视陆云的文学成就。

总之,两晋时期,人们对陆云的关注,从他生前一直延续到身后。评说的着眼点不外乎才华、风度、品行、文采、风格等方面。

西晋灭亡以后,东晋及宋、齐、梁、陈几代,从《世说新语》、《宋书·谢灵运传论》到《文选》、《文心雕龙》和《诗品》等,陆云及其作品不断受到重视,品评之语时有可观。

《世说新语》,刘宋刘义庆作,梁刘孝标注。它记载了许多陆云的有关轶事以及有关他的评论。以编著者的眼光看,编选本身就是一种研究。像《排调第二十五》中荀鸣鹤和陆云的对话,机锋时出,表明作者对西晋时清谈、辨难风气的欣赏。《赏誉第八》蔡洪列举吴旧姓,其中就有二陆:“陆士衡、士龙鸿鹄之裴回”,既推崇故吴文才之昌盛,亦欣赏二陆之高才。同篇还记述了二陆不同的性格:“士龙为人,文弱可爱。士衡长七尺余,声作钟声,言多慷慨。”所有这些,对后人研究二陆的生平事迹,无疑是十分难得的第一手材料。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概括了元康文坛的特点:“降及元康,潘陆特秀,律异班贾,体变曹王,缛旨星稠,繁文绮合,缀平台之逸响,采南皮之高韵。”[3](P296)在群星璀璨的元康文坛上,陆云自是不可或缺的一员。萧统《文选》根据“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的编选原则选录陆云的四首五言赠答诗《为顾彦光赠妇二首》、《答兄机》、《答张士然》。这表明萧统对陆云五言诗的创作是较为肯定的。刘勰《文心雕龙》侧重于二陆之比较。其《熔裁篇》说:“士衡才优,而缀辞尤繁。士龙思劣,而雅好清省。”《才略篇》说:“陆机才欲窥深,辞务索广,故思能入巧,而文不制繁。士龙朗练,以识检乱,故能布采鲜净,敏于短篇。”刘勰着眼于二陆文学观的差异、才情的高下以及创作的长短。同时,他也注意到陆云在创作形式上的探索与追求,如《章句篇》说:“陆云亦称‘四言转句,以四句为佳’,观彼置韵,志同枚贾。”《诗品》专论五言诗,是一部诗论。作者钟嵘肯定了陆云在太康文坛上的地位:“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俱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同时也认为陆云的成就不如兄长陆机:陆机入上品,陆云入中品,“清河之方平原,殆如陈思之匹白马。于其哲昆,故称二陆”。

综观两晋南朝的陆云研究,基本着眼点在于:其一,本其人其事,以观其性格、文才;其二,从整体作品出发,考察其创作风格、文学思想及创作得失;其三,着眼于元康(太康、元康均可作为西晋文坛的代称)及魏晋文坛的整体,在比较研究中确定陆云在当时文坛的地位和影响。虽然这些研究还只是表面的、零散的,但由于去时未远,其开创和奠基之功仍不可磨灭。

唐宋两代的陆云研究,主要在对其诗文集的整理和刻印。唐修史书《隋书》卷三十五《经籍志》四(集)著录“晋清河太守《陆云集》十二卷”,注云:“梁十卷,录一卷”。卷三十四《经籍志》三(子)著录“《陆子》十卷”,入道家类。由《隋志》的著录,可以知道《陆云集》在梁朝已经结集。《陆子》一书入道家,则反映了晋宋迄于唐初,人们对该书思想归属的大致认同。又,房玄龄等编撰的《晋书》卷五十四陆机、陆云合传的传论系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撰写,这是有唐一代陆云研究最可瞩目的文献。其文曰:“观夫陆机、陆云,实荆衡之杞梓,挺珪璋之秀实,驰英华于早年,风鉴澄爽,神情俊迈。文藻宏丽,独步当时;言论慷慨,冠终乎古。高词迥映,如朗月之悬光;叠意回舒,若重岩之积秀。……其词深而雅,其文博而显,故足远超枚马,高蹑王刘,百代文宗,一人而已。……观机云之行己也,智不逮言矣。睹其文章之诫,何知易而行难?自以智足安时,才堪佐命,庶保名位,无忝前基。不知世属未通,运钟方否,进不能辟昏匡乱,退不能屏迹全身,而奋力危邦,竭心庸主,忠抱实而不谅,谤缘虚而见疑,生在己而难长,死因人而易促。”在高度评价二陆杰出文学才华的同时,也批评了他们处事的不智。

降及五代、两宋,两《唐书》及其他史籍等也间及陆云。五代刘昫等撰《旧唐书》卷四十七《经籍志》下丙部子录仍列《陆子》十卷于道家类,丁部集录收《陆云集》十卷。北宋欧阳修等撰《新唐书》卷五十九《艺文志》之三仍将《陆子》十卷列入道家,卷六十《艺文志》之四收录《陆云集》十卷。南宋目录学家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六《陆士龙集解题》中说:“《陆士龙集》十卷,晋清河内史陆云士龙撰。太康平吴,二陆入洛,张茂先所谓利获二俊者也。逊、抗之后而有机、云,可谓代不乏人矣。然皆不免其身。才者,身之累也。况居乱世乎?机好游权门,抑又有以取之耶?”[4]陈氏更注重二陆的创作与时代之关系。

南宋时信安徐民瞻刻印《晋二俊文集》,其叙云:“兄弟以文章齐驱并驾于兵戈扰攘之间,声闻宏肆,人无能出右者,时号‘二陆’”,充分肯定了二陆的文学成就。《晋二俊文集》的刻印和流传,无疑是陆云研究中的一件大喜事。

二、明清时期陆云研究的学术突破

明代文坛掀起一股复古的思潮,陆云研究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首先是《陆士龙文集》的重新刊刻。自宋代徐民瞻刊刻后,《陆士龙文集》湮灭无闻。明代正德年间,吴士陆元大重刻《晋二俊文集》,自觉发掘家族文化典籍。天启、崇祯间,张燮刊行《七十二家集》,收《陆清河集》八卷。此后,张溥为宣传其复古的文学主张,刻印了《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收《陆清河集》二卷。张溥非常重视陆云的文学思想。他的《陆清河集题辞》指出:“士龙与兄书,称论文章,颇贵‘清省’,妙若《文赋》,尚嫌‘绮语’未尽。又云:‘作文尚多,譬家猪羊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拈出“清省”二字作为陆云文学思想的核心。

其次是诗话等关于陆云的研究。如考察后人用典始于二陆,杨慎《升庵诗话》“南云”条云:“诗人多用‘南云’字,不知所出,或以江总‘心逐南云去,身随北雁来’为始,非也。陆机《思亲赋》云:‘指南云以寄钦,望归风而效诚。’陆云《九愍》云:‘眷南云以兴悲,蒙东雨而涕零。’盖又先于江总矣。”[5]事实上,这种对用典的追溯从文学的承继来看,可以看到陆云创作对后人的影响。

又如考察文学的传承流变,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言:“古诗四言之有冒头,盖不始延年也,二陆诸君为之俑也。”[5]又,王昌会《诗话类编》卷一指出:“五言古诗文选惟汉魏为盛。若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固为一时之冠。究其所自,则皆崇《国风》与《楚辞》者也。至晋陆士衡兄弟、潘安仁、左太冲辈,前后继出,皆不出曹、刘轨辙。”[6]

再如重视学术的交流,《艺苑卮言》卷三云:“偶阅士龙与兄书,前后所评骘者云:‘《二祖颂》甚为高伟,《述思赋》深情至言,实为清妙,恐故未得为兄赋之最。《文赋》甚有辞,绮语颇多,文适多体,便欲不清。《祖德颂》甚复尽美。《漏赋》可谓清工。’又云:‘张公父子亦语云“兄文过子安”。云谓兄作《二京》,必传无疑。’又云:“张公赋诔自过五言诗耳。《玄泰诔》自不及《士祚诔》,兄《丞相箴》小多,不如《女史箴》耳。又云‘蔡氏所长,唯铭颂耳。铭之善者,亦复数篇,其余平平。兄诗赋自兴绝域,不可稍与比较。’按张为司空,蔡则中郎也。又云:‘尝闻汤仲叹《九歌》。昔读《楚辞》,意不大爱之。顷日视之,实自清绝滔滔,故自是识者。古今来为如此文,此为宗矣。真元盛称《九辩》,意甚不爱。’其兄弟间议论如此,大自可采”。[5]无疑,王世贞对机、云兄弟切磋的态度是十分欣赏的。

与明代相比,清代的陆云研究更为活跃。总的说来,对陆云作品风格及其继承关系的讨论,并未超越前贤。如田雯《古欢堂杂著》卷二《论五言古诗》说:“晋世群才,以绮情藻思,争长竞胜。然采缛于正始,力弱于建安,或析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视汉魏一变焉。茂先、休奕、二陆、三张均称作者,而气体弱矣。”[6]其说远承刘勰。李调元《雨村诗话》卷上则称“晋如张华之《博物》,束皙之《补亡》,陆机陆云之抗衡汉、魏,潘岳、左思之渊冲高旷,张载张协之叶声埙篪,刘琨、卢谌之音节悲凉,皆大家也。”[6]论调颇同抱朴子。至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陆士龙集》说:“今观集中诸启,其执辞谏诤,陈议鲠切,诚近于古之遗直。至其文藻丽密,词旨深雅,与机亦相上下。平吴二俊,要亦未易优劣也。”论调亦宗抱朴子、徐民瞻。其后,沈德潜《古诗源》也持此说:“诗与士衡,亦复伯仲。”与前代不同的是,清人加强了对陆云具体作品的研究。如黄子云《野鸿诗的》评《谷风》说:“清河亦长于四言,而集中‘和神当春,清节为秋。天地则迩,户庭已悠’四语,足以垂后。”[7]沈德潜《古诗源》张玉穀《古诗赏析》等亦评赏了这一章诗。李兆洛辑、谭复堂批校的《骈体文钞》评《移书太常府荐张赡》曰“造语奇丽”,评《荣启期赞》曰“雅辞”,评《盛德颂》曰:“亦坚韧,亦嫖姚,直使孟坚变色。”又云:“足使仲宣变色,陈思却步。”[6]于光华编《评注昭明文选》评《陆士龙答兄机》一首说:“孙曰:‘句句是答,意虽劲快不及乃兄,而细沉可玩。’方曰:‘苦心镂刻,无复建安醇厚,殆亦风会使然耶。’”[6]等等。

显而易见,明清两代的陆云研究已经由以前零星研究作者的创作风格、才情等大的方面而转向对具体作品的研究,通过联系具体作品来研究陆云及其创作的特点,这无疑是一种学术上的开掘与推进。

三、现当代陆云研究的学术成就

现代陆云研究主要侧重于对陆云文学理论的研究,以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1917)和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1944)为代表。前者采取摘录资料再加评论的方法,多以《文心雕龙》为纲,对陆云的文论等作了评价。如第四课《魏晋文学之变迁》与《潘陆及两晋诸贤之文》先征引资料如《抱朴子佚文》、《文心雕龙·熔裁篇》、《文心雕龙·才略篇》中有关二陆的评论,然后加以按语:“诸家所论,均谓士衡之文偏于繁缛。又《雕龙·定势篇》云:‘陆云自称往日论文,先词而后情,尚势而不取悦泽。及张公论文,则欲宗其言。(亦见《与兄书》。)可谓先迷后能从善。’亦足为士云之文定论。”刘氏亦注意到陆云的诔和吊书。后者有一专节《第七陆机、陆云》,指出陆云重视文辞与情感之关系:“云之论文,其初先辞而后情,故曰:‘往日论文,先辞而后情,尚势而不取悦泽。’然论《述思赋》则叹其至情,其后论《答少明诗》则云:‘亦未为妙,省之如不悲苦,无恻然伤心言。’一则以情深叹其工,一则以无恻然之言而怪其拙,则其重视文辞与情感之关系,概可见矣。”同时,综合考察了二陆文论的相同点:“机、云兄弟论文,首贵清绮,故云书云:‘文章当贵轻绮。’其推重乃兄,亦云:‘省《述思赋》,流深情至言,实为清妙,《文赋》甚有辞,绮语颇多。’《文赋》亦言:‘藻思绮合,清丽芊眠,炳若缛绣,凄若繁弦。’”“综机、云二人之论观之,其重在文辞之声色情思者,大致可见。”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二陆文论的开创意义:“机、云之论,重在新绮,南朝文学之先声,实导于此。”[8]

当代陆云研究在现代陆云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大陆地区的陆云研究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察:

1.陆云文集的整理、校注或考释。陆云的作品虽然散佚严重,能够保存到现在可以说是陆云的幸运。檀晶《〈陆云集〉版本源流考略》(2006)、俞士玲《陆云〈登遐颂〉考释—兼论〈陆机集〉卷九〈孔子赞〉〈王子乔传〉非陆机作》(2005)等论文注意到陆云文集的版本、篇目的考释。可喜的是刘运好《陆士龙文集校注》(2010)的集大成。该书不仅校注正文,也有辑佚存疑和赋诗文总评,附录有年谱、传记资料、序跋提要以及引用书目版本,更值得关注的是前言探讨了陆云的文学思想、文学创作以及著述版本。毋庸讳言,这将大大有利于西晋文学的研究。

2.考察作家的生平事迹。论文有蒋方《陆机、陆云仁晋宦迹考》(1995)、顾农《陆云生平事迹二题》(2004)、《关于陆云入洛》(2005)、王健秋《西晋歧视吴人与二陆之死》(1996)、王永平《论陆机陆云兄弟之死》(2002)、孙明君《二陆赠答诗中的东南士族》(2007)、翁频《西晋时期孙吴旧地士人入洛原因考察——以二陆为中心》(2010)、胡秋银《陆机陆云分裂人格探析》(2003)、崔晓黎《二陆相关人物考》(2010)等。他们考察了陆云的仕途经历及其交游乃至东南士族,也不忽视人格的分析。此外,考辨籍贯,或见于书集前言,[9]或见于著作注释,[10]或见于学人札记。[11]持论各异,意见主要分为两派:一主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一主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专著有俞士玲《陆机陆云年谱》(2009)。

3.探讨陆云的学术思想。论文有周国林《陆机、陆云思想趣向探微》(2000)。周文结合诗、史,认为二陆虽长于玄谈,思想基础却是儒家学说;有着克振家声的世族意识,崇尚统一的国家观念,以人为本的治国方略。论文在征引资料的时候,并没有提及陆云的道家思想著作《陆子》。《陆子》散佚严重,目前仅可见到几则佚文。如果不结合历代对《陆子》的评价,恐怕要得出完整而全面的结论是比较困难的。

4.研究作家作品、作家的文学思想。研究具体的作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比较同题诗作,如曹道衡《试论陆机陆云的〈为顾彦先赠妇〉》(1989);②判定作品的真伪,如曹道衡判定《吴故丞相陆公诔》一文非陆云作,而是东吴人所作;[12]③考察作家的文学创作,如郭建勋,玄桂芬《论陆云的辞赋》(1999)、彭鸿程《试论陆云的文学创作》、徐公持《魏晋文学史》之《陆机与陆云》(1999)、张映红《陆云四言诗研究》(2009)等等。研究作品中体现的文学思想主要集中于研究《与兄平原书》,论文有肖华荣《陆云“清省”的文学观》(1982)、傅刚《“文贵清省”说的时代意义—略谈陆云〈与兄平原书〉》(1984)、周昌梅《文学情感论:附情而言—陆云文学思想述评之一》(2000)、姜剑云《论陆云“文贵清省”的创作思想》(2002)、龚斌《陆云“雅好清省”的文学审美观》(2003)、温小腾《陆云文学思想新论—兼与陆机比较》(2005)、冷卫国《陆机陆云的赋学批评》(2005)、廉水杰《论陆云文学思想对钟嵘〈诗品〉的影响》(2009)、曾毅《张华对陆云文学批评的影响》(2009)、廉水杰《情文?声文?形文—“二陆”美文观综论》(2009)、安牧阳《论陆云文论思想对〈文心雕龙〉的影响》(2010)等。硕士论文中廉水杰《陆云文学思想研究》(2005)、周兴泰《“二陆”与六朝文学》(2005)、许雪峰《陆云考论》(2006)、王从芳《陆云文学思想探微》(2007)等基本上着重于文学思想的阐释。专著如俞士玲《西晋文学考论》(2008)注意到同乡或者说文学群体对陆云创作的影响,姜剑云《太康文学研究》(2003)比较注重陆云文学精神的阐发。王运熙、杨明合著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穆克宏《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述略》等也研究了陆云的文论。学术界一致肯定陆云“清省”文论在文学思想史上的贡献,同时也对陆云文学思想的渊源以及影响作了必要的探讨。

至于台湾地区,林芬芳的《陆云及其作品研究》(文津,1997)从生平、文学理论、诗歌之研究、文章之研究作了比较全面的研究。朱晓海《陆云〈与兄平原书〉臆次褊说》(2002)考察书信的次序问题。

海外则有日本佐藤利行的《西晋文学研究》,周延良已经翻译过来,研究比较细腻。

总之,现当代陆云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已经取得诸多可喜的成果,为西晋文学整体面貌的揭示作了非常有益的探索。

[1]〔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中华书局,1958.

[3]郁沅,张明高.魏晋南北朝文论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4]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5]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3.

[6]林芬芳.陆云及其作品研究[M].北京:文津出版社,1997.

[7]黄明,郑麦,杨同甫,吴平.魏晋南北朝诗精品[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

[8]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9]〔晋〕陆云著.黄葵点校.陆云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8.

[10]曹道衡.汉魏六朝辞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11]曹道衡.中古文学史论文集续编[M].北京:文津出版社,1994.

[12]曹道衡.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彭鸿程(1974-),男,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先秦诸子、魏晋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文学思想陆机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黄耳传书
《红楼梦文学思想的现代阐释》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论元代散曲的文学思想和现实特征
关于纳兰性德文学思想的解读
从《文心雕龙》看刘勰对陆机的批评
浅论陆机诗歌中的时光意识
耿直人格下的情绪和个性扩张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