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述评

2011-03-31 09:33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30期
关键词:刘易斯劳动力农民工

(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宜昌,443002)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近十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这些研究有助于学界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征和制约因素,进而为政府准确把握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发展趋势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和决策咨询。

1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2004年,由沿海城市开始,出现了 “民工荒”,并在此后的几年里持续蔓延。“民工荒”现象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由之前的供过于求、无限供给,转为供不应求、有限供给,劳动力短缺或将成为此后多年我国农村劳动力供给呈现的基本现状。

针对劳动力短缺这一现状,存在2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以 “刘易斯拐点”来解释劳动力短缺的现象。王德文[1]认为,按照二元经济模型,“刘易斯拐点”变化有2个重要特征:一是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大幅度下降,二是农业工资率大幅度上升。根据近年来工资变化可以判定 “民工荒”意味着劳动力市场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已经越过刘易斯第一个转折点。蔡昉[2]通过对人口变化、劳动力市场和宏观经济增长等方面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巨大的劳动力需求和有限的劳动力供给已使劳动力市场供求态势发生明显的转变。“民工荒”及农民工工资上升现象已经不是短期或周期性的,这将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 “刘易斯拐点”的到来。

另一种观点则持不同意见。白南生在 《外出务工率的地区差异研究》中,对全国不同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进行了统计,得出的结论是:农村劳动力外出情况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许多地方的外出率不高,意味着这些地方还存在可以转移的劳动力,因此劳动力短缺并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总体上我国农民工供给还有大量过剩,而所谓的劳动力短缺是由制度、历史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的结构性短缺[3]。崔传义[4-5]认为我国劳动力供求已进入年轻劳动力有限供给阶段,劳动力短缺与过剩并存,农村尚有一亿多富余劳动力。我国发展进程与某些国家进入刘易斯拐点的情况尚有差距,我国进入 “刘易斯拐点”,预计在 “十二五”计划末或 “十三五”计划初期。

2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特征复杂、人口分布广泛,转移的劳动力规模庞大。这些状况导致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特征,具体可从人口特征、转移模式、流向特征、产业特征、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人口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和文化水平等方面。从性别特征看,主要表现为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趋势逐渐递减;从年龄特征看,主要表现为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年龄构成始终以20~45岁之间的青壮年为主;从文化水平看,随着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6]。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模式主要有2种:一种是向本地非农产业转移,如进入乡镇企业,这种模式一般被学界称为 “离土不离乡”;另一种模式是走出农村,进入城市务工,这种模式被简称为 “离土又离乡”。在过去十多年里,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主要以 “离土又离乡”为主[7]。

从地域分布看,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基本上呈西低东高的总体格局。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劳动生产率较高,从事农业生产投入的劳动力数量少于西部地区[8]。从流向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这是因为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就业机会较多。但近些年随着东部地区的用工成本上升以及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崛起,这一趋势有所放缓[9]。

从产业分布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其中制造业的比重最高。这些产业对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要求不高,因此,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多数集中在纺织、制鞋、服装、建筑等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当然,农村劳动力转移也有逐渐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10]。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宏观上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得劳动力资源再配置,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微观上看,农民进城打工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消费需求与储蓄的增长,而且迁移出去的劳动力积累了资本、经验、技术、人脉和新观念,回乡后通过创业经商,也可以带动本地经济的发展[11]。

3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一直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在这些制约因素中,户籍制度是学者讨论的重点,相关研究成果也最为丰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指出,来到城市的农民工受 “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的影响,在劳动就业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培训制度、住房制度、组织制度等制度方面都无法取得与城市公民相同的待遇[12]。

因此,蔡昉[13]主张积极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让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合理配置,让城乡居民均等享受经济发展成果。

另外,部分学者认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会反作用于社会制度,使其趋向合理化。俞可平[14]将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视为中国的 “新移民运动”。他认为,随着这种 “新移民运动”的进行,必将导致中国社会的一系列制度变迁,包括户籍制度、单位制度、社区制度、选举制度以及社会保障等等,最终农村转移劳动力将得到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公民身份和公民权利,进而实现中国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4 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回流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一直存在劳动力回流的现象。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劳动力回流的规模逐渐扩大,并成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趋势。学界对此密切关注,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劳动力回流的原因、安置和影响等方面。

4.1 农村劳动力回流的原因

劳动力回流现象一直存在。白南生等[15]对劳动力回流的主客观原因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主要有以下5大原因:一是因就业困难被迫返乡;二是因家庭原因而返乡,如照顾父母、结婚生子等;三是因个人原因而返乡,如身体或心理不适以及个人发展、回乡创业的需要等;四是因体制原因而返乡,如教育制度、户籍制度等方面的制约;五是因农业政策优惠,吸引农民工而返乡等等。

2004年以后,国家采取了 “一免三补”的农业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增加粮食生产和供给,于是在城市就业压力、工资长期低增长或不增长以及惠农政策的吸引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大量农民工返乡,甚至一度造成诸多城市的 “民工荒”[16]。张家祥[17]认为,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使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和他们的家属得不到在城市永久居住的法律认可,从而使农民工在就业机会、权益保障、社会福利以及子女教育等方面受到不公正待遇,难以真正融入城市,最终选择返回农村。

因创业而回流的现象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并不十分明显,但此后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许多沿海企业纷纷向内地转移,才使得越来越多的劳动力选择回乡创业。

4.2 农村劳动力回流的影响

回流农民工与传统农民相比,不再会安于春耕秋收的农业劳作,他们往往选择新的生存之道。李清秀[18]等通过调查发现,回流农民工经历了城市生活和市场经济的洗礼,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学会了经营之道,滋生了致富欲望,并且通过在外多年打拼积累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这些决定了许多回流农民工将眼光投向创业。

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意义,学界普遍予以肯定,认为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对此,杨云善等[19]总结如下:(1)有利于改变农村较为单一的产业结构。在返乡创业者的示范和带动下,农民们会受其影响转向非农产业,如养殖业、运输业、建筑业、服务业等。(2)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从整体上看,大部分创业者从事的是非农产业或养殖业,同单纯的种植业相比,给农民带来较高的收益。(3)有利于增加乡镇企业发展的活力。返乡创业者带回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资金、技术。(4)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回流农民工是现代经济管理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传播者。(5)有利于稳定农村社会秩序、增强政治参与水平、提升民主政治质量。

5 结语

十多年来学者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研究成果对于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种障碍、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更加和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此外,在研究方法上越来越丰富多样。从一开始以文献研究为主到后来发展为多学科交叉融合,人口学、社会学、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多学科都被应用到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中来,展示了多视角、多学科相互借鉴、共同探讨的多元构架。同时,也从先前的理论研究为主转到实证研究为主,重视对实地数据的统计,并借助计算机技术、应用数学分析方法,对统计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研究内容的精细化,使得研究质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1]王德文.中国刘易斯转折点:标志与含义 [J].人口研究,2009,33(2):54-58.

[2]蔡 防.发展阶段转折点与劳动力市场演变 [J].经济学动态,2007,48(12):25-29.

[3]白南生.刘易斯转折点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 [J].人口研究,2009,33(2):32-36

[4]崔传义.进入新阶段的农村劳动力转移 [J].科学决策,2007,23(6):4-8,27.

[5]崔传义.对就业形势、刘易斯拐点的判断和政策选择 [J].中国就业,2011,17(4):8-10.

[6]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五号)[EB/OL].http://www.gov.cn/gzdt/2008-02/27/content_902847.htm.

[7]龚敏健,黄晨熹.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及趋势分析 [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3(4):45-52,58.

[8]李 飞,孙峰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和转移模式研究 [J].中国人口研究,2000,14(5):59-63.

[9]张善余.中国人口地理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395.

[10]彭连清,詹向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地域流向和产业分布特征 [J].农村经济,2007,25(9):75-78.

[11]王良健.现阶段我国农业主产区的剩余劳动力转移特征探析 [J].西北人口,2001,22(4):49-52.

[12]韩 俊,汪志洪,崔传义,等.中国农民工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总报告 [J].改革,2009,22(2):5-27

[13]蔡 昉,都 阳,王美艳.户籍制度与劳动力市场保护 [J].经济研究,2001,47(12):41-49,91.

[14]俞可平.新移民运动、公民身份与制度变迁 [N].北京日报,2010-1-15.

[15]白南生,何宇鹏.回乡,还是进城?—中国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研究 [J].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03,24(4):149-159.

[16]孔喜梅.我国劳动力回流问题研究述评 [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3):39-41.

[17]李家祥.进城农民逆向回流及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兼与拉美城市化相比较 [J].“三农”问题研究,2007,52(1):88-89.

[18]李清秀,杨恽善.农村劳动力 “双向”流动就业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4):64-67.

[19]杨云善.农村劳动力 “逆淘汰”式转移 [J].社会主义研究,2007,30(3):108-110.

猜你喜欢
刘易斯劳动力农民工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国会议员、民权偶像约翰·刘易斯逝世,享年80岁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刘易斯:被自大击败的拳王
不要轻视任何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