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可持续困境”视角审视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2011-03-31 07:37:56
关键词:人类资源环境

侯 莉

(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成都 610059)

基于“不可持续困境”视角审视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侯 莉

(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成都 610059)

控制自然、改造自然致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片面强调当代人的眼前利益是人类欲望无限膨胀的后果,人类发展因此陷入困境。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长期的发展经验中的理性选择,人类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模式是基于发展中面临的“不可持续发展的困境”所决定的。资源、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内容,只有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不可持续发展;困境;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不可持续的因素,如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过度消耗等。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和限制,因此我们必须面对和审视不可持续发展的困境,理性地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不可持续发展”——人类发展的困境

(一)人类控制自然、改造自然的后果——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人类拥有控制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同时也造就了一个危险性极大的“人工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过度消耗,并引起了自然界疯狂地向人类报复。这正如恩格斯所警示我们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1]康芒纳在《封闭的循环》中指出:“人们常用人口与富裕这两种增长因素作为污染加剧的原因,但经济增长这个事实并不能告诉我们关于可能存在的环境后果,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理解经济增长的方式以及造成污染的原因。”[2]为此,他考察了核污染、化肥、杀虫剂、洗涤剂、塑料、合成纤维、汽车和啤酒进入生物圈循环的例子,并指出新技术加剧了环境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冲突。就此角度看,可持续发展中有很多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只注重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物质财富,却忽略了日益恶化的生活环境。当我们开始关注环境时,却发现很多动物已经濒临灭绝,很多资源也快要消耗殆尽。所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不再是一个空口号,而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头等大事。地球环境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是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纵观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是通过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以不断刺激人们的消费需求来维持较高的消费水平,这虽然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却是以人口逐渐膨胀、资源日益短缺、环境不断恶化、贫困明显加剧和各国发展失衡的冲突更加明显等一系列的社会矛盾为代价的。

(二)人类欲望无限膨胀的后果——片面强调当代人的眼前利益

科技进步异化了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科技进步赋予了人以满足无限膨胀的私欲的能力,使人多了一些功利思想,少了一些奉献意识,只想到满足自己当前的欲望,却忽略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健康持续的发展。人类欲望的集体膨胀,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了国家之间、个人之间经济实力的不平衡,从而激化了矛盾。着眼于对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满足,对无限发展的极度渴望,也使人类的发展出现了很多问题,面临更多的发展困惑。人类也在开始反思发展的手段和目的,要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就要求人类站在更高的平台、运用更广的视角来审视人类的发展问题。不能只沉溺于眼前利益的满足,而不理性地审视发展的过程,忽视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这一困惑,人类只有互相团结,互相合作,懂得关心他人,关心世界,关心后代人的利益和需求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和资源的“不可持续困境”决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资源、环境是可持续发展中的两个重要内容,只有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真正解决资源、环境问题,首先必须改变当前人类的发展模式和道路。

(一)从环境的“不可持续困境”审视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在一定的时间内实现发展是强调人类发展的历史性和具体性,在一定的空间内实现发展是强调人类发展的地域性和本土性,即发展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不可能独立于周围环境而孤立存在。而环境作为人类发展的重要条件,起着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进程的作用,这种作用是基于在生产力不断提高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互动性基础上。环境既是开发利用的对象,同时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社会的发展与其周围环境的联系极其紧密。要解决诸多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加强环境保护,保护环境的目的也在于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指任何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环境结构和状态发生的消极变化。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包括人为、自然两方面,其中人为因素也会促使自然因素的生成,因此,人为因素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环境问题的缘起是由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间的矛盾和冲突所引起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人类把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定律具体运用到作为有机整体的人与自然环境的共生系统。人类的生存、发展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我们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求人类在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的基础上,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做到少投入、多产出,强调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在其承载力范围内,保证资源的开发利用速率不超过其繁殖速率。其次,要求人类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改变原来粗放型发展模式,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集约型发展道路。最后,要求人们在消费时,尽可能地减少自然的负荷,引导人们过低碳环保的生活,倡导一种生态文明的消费方式,鼓励适度消费,提倡简朴的生活方式。

(二)从不可再生资源的“不可持续困境”审视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假定在任何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范围内,资源储量不再增加的就被人类称为不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具有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对这类资源持续开采的过程就是资源消耗的过程。尽管其中有些是可回收资源,但想要进行无限的循环利用是不可能的。因为每次循环必然产生一定损耗。只要资源回收利用率小于100%,那么这些资源储量最后还是会降为零。因此,可耗竭资源就其在特性上而言,是不可持续的。然而要想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要想办法减缓其耗竭的速度(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减小资源消耗量)。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研究和使用此类资源的替代品,人为地保证其可持续性。

(三)从可再生资源的“不可持续困境”审视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能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不断增加储量的资源就是所谓的可再生资源。如森林、农作物、动物等等。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情况下,资源本身是可以恢复、更新从而再生成的,使得其资源总量相对保持不变。持续不断的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然而在不合理开发和利用的情况下,其可持续性就会人为地被割断,遭到破坏,使得本身可以持续的资源变成不可持续的可耗竭资源,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和意识,保护不可再生的资源,尽量的延长其使用时间,更要保护好可再生的资源让其不至于变成不可再生的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社会的发展突破这些不可持续因素的制约,在不可持续的限制下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是以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目的,本意是鼓励增长。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经济发展既重视增长速度,也重视增长效率,提倡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既强调提高产品数量,又讲究发展质量。主张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以改善环境为起点,与社会进步相适应,注重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注重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因此,我们必须要用代际主义的原则来分配地球上的有限资源,处理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需求和发展关系。我们不仅要给后人留下一套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和成熟的经济发展模式,还要给他们留下一个和谐而稳定的生态环境。

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首先,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没有良好的环境和优质的资源也谈不上发展;同时,也只有坚持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从全球的历史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人类所需要的发展不能是仅局限于经济领域的发展,更不能把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我们必须明确我们需要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和人的全面协调的发展。而要实现这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我们必须保护好环境。

三、可持续发展——人类发展的必然之路

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将可持续发展界定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从这个界定中我们可以发现它蕴含着两个基本内涵:一是满足发展需要,即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满足人类基本发展需要,不断满足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这一基本诉求,这也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和根本归宿,因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必须将基本的发展需要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二是发展要有度,即可持续发展要以地球上资源的承载能力为限度,以自然环境的容量为限度,以未来的持续发展为限度,通过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为前提,对发展进行有效地协调与限制因为,没有限制的发展,是非可持续的发展。

这个看似简单定义却从最宽泛的视界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域。第一,生态的可持续。不超越系统再生能力的发展。第二,社会的可持续。改善生活质量,不超越承载力范围。第三,经济的可持续。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保证利益的最大限度。第四,科技的可持续。通过零排放,减少消耗环境污染。此外,该定义既着眼于当代人的发展又顾及了子孙后代,这本身就是一种持续思想。所以该定义寥寥数语就道出了发展的条件和目标,要满足它的条件和实现它的目标就只能是和谐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是生态持续发展,手段是经济持续发展,最终目标是社会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是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深刻认识环境与资源的承受能力的基础上提出的。随着环境恶化和资源浪费问题的日益凸显,要求我们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58.

[2]康芒纳.封闭的循环[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3]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60.

[4]黄林.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现代商贸工业,2009(15).

[5]姚红旭,等.浅谈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7).

[6]王学清.浅论环境保护[J].中国西部科技(学术),2007,(12).

[7]杨文明.可持续发展与地理教学[J].贵州教育,2006,(20).

On the Necessa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 t Based on the Angle of Unsustainable Dilemma

HOU Li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Law,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China)

The human being tries to control and reconstruct the nature and make our environment grow worse.The human beings focus on their benefit of the p resent as their natural desire and this course the hardness of the development.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he only way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The human being choo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 according to the u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mbarrassment.Th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re themost impo rtant contents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e must cherish our resources and p rotect the environment as to achieve the re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sustainable development;embarrass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02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672-0539(2011)05-068-03

2011-03-20

侯莉(1978-),女,四川古蔺人,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科技哲学专业在职研究生,中级职称,研究方向:环境哲学与可持续发展。

许瑶丽

猜你喜欢
人类资源环境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人类第一杀手
好孩子画报(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环境
资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