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介词框架“PP上”的句法、语义研究

2011-03-31 02:16陈全静
关键词:补语句法介词

陈全静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200234)

现代汉语介词框架“PP上”的句法、语义研究

陈全静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200234)

介词框架“PP上”是一种特殊的句式,其语义表达丰富,可以归纳出11种意义,不过各种意义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即都是从处所义衍生而来的;其句法位置相对自由,但是也要受句法、语义因素的制约,其中语义是最深层的原因。

介词框架;引申;隐喻;句法因素;语义因素

陈昌来指出:在现代汉语中有些固定格式,介词在前,其他词语如方位词、连词、名词、准助词等在后,介词所介引的对象被夹在中间,形成了一个框架,称之为“介词框架”[1](P138)。介词框架“PP上”指由前置介词加后置词“上”构成的,使介词支配的成分夹在中间的一种介词类型,汉语中的“于……上”、“在……上”、“向……上”、“往……上”、“自……上”、“打从……上”等即属于此列。笔者主要着眼于共时平面来考察现代汉语中“PP上”的各种语义以及衍生关系,考察现代汉语中“PP上”可能的三种句法位置以及影响因素。

一、现代汉语中“PP上”所表语义及关联

现代汉语中“PP上”语义表达丰富,据考察主要有以下11类:

A类,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或进行的场所,如:

于是提起笔来,就在纸上写了下去。(《金粉世家》)

B类,表示动作状况持续的场所,如:

杯子里的茶叶,也就带着半寸长的茶叶棍儿,浮在水面上。(《金粉世家》)

C类,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起始点,如:

从楼梯上摔下来死了。(《绝对隐私》)

D类,表示施事或受事因动作行为而到达或停留的场所,如:

一会儿厨子出来,燕西一直走到廊上。(《金粉世家》)

E类,表示经由之处,如:

风从水面上刮过,给我诗情画意的感觉。(《绝对隐私》)

F类,表示方面,如:

从管理和技术上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北大语料库)

G类,表示动作运行的方向,如:

我和舅舅一边走着一边仰头朝建筑物上观看。(《商州故事》)

H类,表示时间,如: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一般都采用阴历。(北大语料库)

I类,表示范围,如:

大洋洲在国际交通和战略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北大语料库)

J类,表示来源,如:

你从电影或电视上见过火山爆发的情景。(北大语料库)

K类,表示观察视角,如:

她实在是非常普通,从形象上看没有丝毫个性特点。(《绝对隐私》)

与古代汉语中的“PP上”相比,我们不难发现现代汉语中的“PP上”与古代汉语在形式、意义上都存

根据对“PP上”所表语义的历史考察,我们知道“PP上”最初的基本意义是表示方所(方向和处所)[3](P3),即表示“……上方、上面”,后来发展出用在抽象事物后表示方面义和表示范围义的“PP上”,我们认为表示范围、方面意义是由表示处所“……上面”引申而来的。因为方位词“上”具有平面化的功能[4](P7),当说到“……上”时,听话人的语感首先是联想到前面的参照物应有平面,正是“上”的凸显平面化的功能,才能使“PP上”引申出的非空间义,具有表示范围、方面的含义[4](P7),如:

(1)竹节虫这种以假乱真的本领,在生物学上称为拟态。(北大语料库)

名词“生物学”与“上”结合被平面化,在认知空间中体现为一个平面,一个领域,有范围存在,从而使“PP上”得到表示范围的引申义。

当“上”与抽象的事物结合时同样具有平面化的功能,这时是将抽象的事物在观念中改造成为一个平面,同时“上”本身意义进一步虚化,从而使得“PP上”获取“方面”义。如:

(2)我用了很多心思在人际关系上才做到今天(《绝对隐私》)

“PP上”表示来源、视角的意义则由表示起点的意义引申而来。“PP上”最初表示动作运行的起点,如“由走廊上一路走了下来”、“从楼上摔下来”等,“走廊”、“楼上”都是动作发生的源点,始发点,由此引申出表示源头、来源的含义,如“从电影或电视上见过火山爆发的情景”、“出产于云雾飘渺的大山上”等,同样我们在观察事物前,也应该有个着眼点,从哪个角度开始观察、思考,因而“PP上”又可以被赋予表示观察事物视角的含义。

至于“PP上”表示时间意义则是隐喻的结果。隐喻就是用一个具体概念来理解抽象概念的认知模式,即现在常说的从一个认知域到另一个认知域的投射。“PP上”最初的以及最基本的意义是表示空间方位的,众所周知,空间概念是人类认知中最基本的概念,它可以通过隐喻转移到其他的认知域,“PP上”由表示空间到表示时间,就是空间域向时间域的投射,是空间隐喻的结果。

二、现代汉语介词框架“PP上”的句法位置及其影响因素

古代“PP上”的句法位置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剧烈的前移,到晚唐五代时除表示施事或受事因动作行为而到达或停留的场所和部分表示动作状况持续场所意义的“PP上”外,其他基本上由动词后移到了动词前[5],这种格局一直延续至今,现代汉语“PP上”一般可以出现在三种位置,即主语前,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后,见下例:

(3)在这个问题上,我没有发言权。(北大语料库)

(4)他在为人上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任何弱点。(《绝对隐私》)

(5)一歪身躺在一张天鹅绒沙发上。(《金粉世家》)

不过,“PP上”居于何处并不是完全自由的,而是有所限制的。语序等句法手段其实都是语言的表象,都是说话人脑海中深层语义的外在表达方式,因此在影响介词框架句法位置的各种因素中,语义因素是最深层的,不同的位置赋予句子不同的语义,说话人根据自己想表达的内容来选择适当的位置。

(一)做状语和补语时语义不同

现代汉语中的“PP上”既可以做状语又可以做补语的并不多,只有 “在……上”、“到……上”、“向……上”等①介词“自”是古代汉语在现代汉语中的遗留,与动词几乎形成了固定结构,这里不加讨论。,所以我们主要讨论这几个介词框架。

1、时间状语和时间补语语义上的对比

A、“到……上”表示时间,在状语位置上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如:

(6)到五十岁上,他才添了一个儿子,老两口既乐又忧。(北大语料库)

上例“添儿子”的时间是“五十岁”,“到……上”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当“到……上”用在补语位置时,表示动作结束的时间,如:

(7)算命先生说,我这发财运会一直延续到五十岁上。(北大语料库)

B、“在……上”表示时间的时候,一般只能做状语,所以不予讨论。

2.处所状语和处所补语语义上的对比

A、“在……上”表示处所时,充当状语时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如:

(8)在海图上标出了它的位置。(北大语料库)

而用在补语位置上则表示施事或受事因动作行为到达或停留的场所。如:

(9)早有两点眼泪落在她的衣襟上。(《金粉世家》)

B、“向……上”用在状语和补语位置上均表示动作行为要到达的趋向,但是语义上仍有细微差别,“用在状语位置上时表示动作移动的方向,全句强调动作的状态,而用在补语位置上时表示是动作最后到达的目的地,是全句的语义重心”[4](P18)。试比较:

(10)a两只利刀唰地向屋中的北墙上飞去。(北大语料库)

b两只利刀唰地飞向屋中的北墙上。

a式强调刀“飞“这个动作的方向,b式突出的是刀的目的地“墙上”。综上所述,“到……上”、“向……上”、“在……上”用在状语位置上时,表达的意义是:从某一方面对动作行为加以限定、描写,而当它们用在补语位置上时,则都可以表示动作行为或动作行为致使事物最后到达的处所、结果、目的等。

(二)做句首、句中状语时的差异

在句首和句中做状语时语义的不同主要是说话人心理视点的不同。所谓的心理视点,是指说话人对语言信息的认知和表达方式,语言具有临摹性,话语的线性序列是临摹客观事件发生的自然顺序的,一般来说,施事是事件的起点,因此“施事——处所/工具/方向/范围等——动作——对象”这样的语序是同客观事件发生的时序相吻合的,是最自然的陈述语序[4],如:

(11)大象用鼻子向身上喷水,巧妙地降温。

(北大语料库)

例(11)表示动作运行的方向,在正常的认知过程中它们都应处于施事之后。“但是若说话人选定‘处所/工具/方向/范围等——施事——动作——对象’这种语序,则说明说话人对介词结构的关注度改变了,在说话人的心理时间中‘处所/工具/方向/范围等’是事件的起点,是事件的先决条件。”[4]如:

(12)在医学上,常常通过酶的变化来诊断某些疾病。(北大语料库)

“通过酶的变化来诊断某些疾病”的方式只有在“医学上”才经常用,所以说话人先确定一个范围,确定范围是前提,因而选择这样的语序,不同于“施事——处所/工具/方向/范围等——动作——对象”语序按照客观事件发生的时序进行临摹,该语序是说话人按照自己对某一客观事件的认知和心理选择进行临摹的,是说话人按照自己的心理视点安排语言序列的。

除了语义因素的影响,“PP上”的位置也受句法限制,主要有:

第一,介词框架“PP上”修饰限制着后面几个分句时,只能在句首,不能在句中,如:

(13)在那高高的土坡上,同学们自种的向日葵迎着冉冉升起的朝霞整齐地排列着。向日葵中间,散坐着一群群学生,他们正在朗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几只小鸡在孩子们和向日葵中间戏耍觅食。

这个例句中,“在那高高的土坡上”是处所,后面描写叙述的几件事都发生在这个处所中,其不能移到句中。

第二,当介词宾语复杂或较长时,为了句子结构的平衡,同时也为了不使句子主语和谓语动词被隔的太远而影响对句子的理解,倾向于将此类的“PP上”放在主语前。如:

(14)在1972年6月的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这项法案被提了出来。

第三,存现句中表处所的“PP上”用于句首,如:

(15)那寂静的面庞上有一条筋在那里缓缓地波动(《沉香屑第一炉香》)

第四,当介词框架“PP上”受到能愿动词或某些副词如“曾、也、已”等限制时,“PP上”一般在主语后,谓语前。如:

(16)妈妈曾在集贸市场上贩卖过小菜。(北大语料库)

(17)上了岁数的老人可以从女人的身材上判断是不是姑娘。(《绝对隐私》)

例(16)中时间副词“曾”的语义辖域不仅包括了动词短语“贩卖小菜”,也包括了“在集贸市场上”,因此“在集贸市场上”必须放在句中的位置,若将其提到主语前,如:

(16’)在集贸市场上,妈妈曾贩卖过小菜。(北大语料库)

该句也成立,但语义有别,例(16)中“集贸市场”是过去贩卖小菜的地点,现在已经不在那儿贩卖小菜了,而例(16’)中,妈妈仍然在集贸市场上,只是已经不贩卖小菜了。例(17)若没有“可以”,“PP上”都可以放在句首,但有能愿动词后,“PP上”是能愿动词宾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意义上受能愿动词的支配,若一起放在句首则是不合语法的,如:可以从女人的身材上,上了岁数的人判断是不是姑娘。因而只能放在句中位置。

第五,受否定副词“不、没”等修饰,“PP上”多用在主语后,谓语前,如:

(18)她不在床上睡午觉,喜欢睡板凳。(北大语料库)

(19)红军没从那座桥上过,而从山上绕过去的。(北大语料库)

第六,当介词框架“PP上”修饰的动词是一个光杆动词时,“PP上”一般放在句中。如:

(20)说毕,离开座位,背着两只手慢慢地走上大路,要往山上去。(北大语料库)

一般来讲,当谓语成分为光杆动词时,动词信息量不足以成句,句子的主要信息是通过动词前面的介词结构来传述的,因而作为句子主要信息的介词结构“PP上”自然应该放在句中。

以上我们分析了现代汉语中“PP上”的句法位置以及影响句法位置的因素,其中语义因素是最深层的因素,它从根本上决定了“PP上”的句法位置。但“PP上”的句法位置也要受句法因素的制约,所以说影响其句法位置的因素是综合的,也是有层级的。

三、结语

从句法、语义两方面对介词框架“PP上”进行了共时研究,在句法上,“PP上”可以位于句首、句中,也可以位于句末,但是其句法位置是有限制的,表达不同语义时,其句法位置不同,此外当其与某些副词、能愿动词共现时也要受限。在语义上,“PP上”可以表示11种意义,但是这些意义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上”的平面功能,“PP上”可以由表处所义引申出表范围义,而表视角、来源、时间义则是由于隐喻引申的作用。

[1]陈昌来.介词与介引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2]马贝加.近代汉语介词[M].北京:中华书局,2002.

[3]陈全静.介词框架“PP上”的形成及其所表语义的历史演变[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3).

[4]张华.上/下语义演变的认知考察[D].华中科技大学,2005.

[5]陈全静.介词框架“PP上”的句法位置变化及其原因[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0(4).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H146

A

1673-1395(2011)01-0079-04

2010 10- 10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资助(05BYY001)

陈全静(1981—),女,湖北荆门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在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上”取代了“于……上”成为多功能的介词框架,并且“于……上”一般黏附于动词后,很少出现于动词前。二是现代汉语中的“PP上”表意功能越来越单一,大部分的“PP上”均只表示一种意义,这是与介词功能的专职化紧密相关的。如“向……上”在古代汉语中除了表示动作运行的方向外,还可以表示动作发生进行的场所,表示方面等,现代汉语中却只表示方向。三是由于古代汉语中的一些介词慢慢失去了介词的功能,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了,所以“PP上”在形式上减少了,随之而来的是“PP上”的部分意义也消失了,如“‘望’在五代至宋时期虚化为介词,表示方向,但在现代汉语除了某些方言如广州话、温州话还存在外,普通话中已经消失了”,[2](P80)再如“乎、朱、著、与、去、靠”等在现代汉语中也失去了介词用法,还有一部分古代汉语中的介词向连词转化了,如“因、为”等,所以“PP上”在现代汉语中失去了表示原因、目的、凭借等意义。

猜你喜欢
补语句法介词
介词和介词短语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句法二题
介词不能这样用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初级对外汉语教材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考察
浅谈现代汉语补语的辨析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
看图填写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