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竹茂
摘要:双孢蘑菇在我国的食用菌方面有广阔的市场。文章通过介绍双孢蘑菇的小拱棚栽培法,提高产量创造效益,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栽培研究方法。
关键词:双孢蘑菇;小拱棚栽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 S-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101-1
双孢蘑菇俗称鸡腿蘑菇,其肉质鲜美,色泽白嫩色,营养丰富,在我国食用菌市场上广受欢迎。传统的双孢蘑菇栽培主要在造价较高的菇房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中进行。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效益,研究设计了小拱棚栽培方法,实践应用证明,此种栽培方法经济实惠,且具有效益好产量高的优势。
1 小拱棚建造
小拱棚的建造首先应该选择合适的地点,根据栽培双孢蘑菇面积的大小选择点,建造拱棚多选择向阳背风、地势高燥且利于排灌的开阔场地,同时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病虫害要注意远离禽舍及垃圾场所。场地确定之后应该合理设计拱棚规格进而建造。一般而言小拱棚宽约为2.5m,长为40-60m,拱高约1.5m;棚内做成纵向的两个畦床,床面宽1m,中间需留50cm方便行走,下挖深度约40cm,挖出的土放入畦床。两个小拱棚间要留50cm之余作为排水沟,用直径2-3cm竹子做成拱形的骨架,拱宽约1m,为加固棚架将竹质骨架的中间和两侧分别纵向连接。
2 栽培技术简介
2.1 合理安排栽培季节
双孢蘑菇的小拱棚内栽培应该合理安排栽培季节。小拱棚内的气象因子易受外界气候因素影响而变化较快,因此只有科学选择栽培季节才能做到省力省时及高产高质。根据双孢蘑菇的主要产地云南的气候状况而言,7月末至8月末开始堆料,8月中至9月底进行播种,约在10-12月期间收菇。
2.2 两次发酵法堆料
培养料的配置是双孢蘑菇生长的重要前提,只有选择良好的配方并科学地进行堆制才能更好的保证双孢蘑菇的稳定产量。培养料配方的最佳选择应是天然的粪草培养料,其主要成分是麦草或稻草1000kg、动物粪便1000kg、过磷酸钙20-25kg、尿素10kg、石膏粉15-20kg、生石灰20kg、草木灰20kg。
首先,第1次发酵即前发酵。先将麦秸浸泡直至其含水量达到70%,粪肥需要晒干打碎且堆闷约2-3天,之后进行喷药杀虫。然后将料堆置呈长方形,宽约2m,高约1.6m,顶部为龟背形。先堆一层厚度约为20cm的麦秸,之后撒上一层粪肥和辅料,重复上面动作直至建堆至所需要的高度为止。从第三层起,根据水分情况来看,即边建堆边加足水分,多为下层少加上层多加。最上面的一层覆盖干麦秸或草帘,若遇到雨水天气需要覆盖塑料薄膜,以便及时通风雨后记得揭除。在建堆的第六天,开始首次翻堆,五天之后再次翻堆,之后每三天翻堆一次,总计约4-5次。翻堆时要注意把上层、外层及底层的料翻至中间,把堆中间的翻至上层、底层及外层。同时为提高发酵质量,每次翻堆应该视料的情况补足水分。其次,二次发酵即后发酵。为了减少小拱棚内的病虫害,进料前需要先将棚内进行消毒两次。在棚内喷洒800倍的辛硫磷乳油杀死地下虫卵之后,然后每20平方米的棚地需要采用0.5kg甲醛溶液薰蒸进行杀菌。
2.3 采用麦粒菌种
其播种方法,一般每m2要用2瓶菌种,其中1/3菌种撒于培养料的中层,剩余的2/3菌种撒在表面并进行整平和压实,然后将塑料膜覆盖于床面。播种之后必须注意管理棚内温湿度的控制,一般而言增加覆盖物、通风、洒水等措施即可将料温维持在20-25℃,空气湿度控制在60-80%,pH值可通过喷稀石灰水调节在7左右。
2.4 覆土后的管理
覆土材料的配方主要有:肥土4m3、煤渣0.8m3、过磷酸钙17kg、发酵麦糠50kg、石膏17kg、石灰15kg及适量的水。在覆土前3天左右将上述材料拌匀,并边堆放边用800倍敌敌畏进行喷洒,之后用塑料薄膜覆盖24个小时;然后用石灰预湿将pH值调节为7.5左右。当菌丝长至2/3时适时选择晴天进行覆土。其方法是用簸箕装上粗土并在2%石灰水中浸泡,待土粒表面晾干之后用3cm厚度覆盖于料上。
2.5 出菇期的管理
在覆土的15-20天后,为促进原基形成要抑制菌丝的生长。棚内温度维持在14-18℃,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0%左右,此时应该每天两次地喷洒结菇水,每次每平方米喷洒0.8kg水比较合适。夜间应该连喷2次并进行大通风。温度应维持在15-20℃,子实体约在3-5天便可形成,在其生长期间再喷洒一次保质水,待子实体长至2-4cm后便可采收。
3 结语
双孢蘑菇的小拱棚栽培法的采用,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使得蘑菇生产更加灵活,从而使得双孢蘑菇提前进入市场,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调查显示与传统的栽培方法相比较,用小拱棚栽培方法效益转化率最高。同时小拱棚栽培气候因素便于控制、技术操作简便、省时省力使得双孢蘑菇生产适宜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天杨.小拱棚栽培双孢蘑菇[J].当代农业,2002.
[2] 康元春,孔维丽.大田中型塑料拱棚栽培双孢蘑菇高产技术[J].食用菌,2004.
[3] 蔡为明,金群力.长三角地区高山台地双孢蘑菇错时高效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