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奋德 尹润林 赵云
摘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新项目、新科技的推广和应用,建成特色農业和农产品繁育基地和集散中心,带动全镇人民增产、增收。
关键词: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农民增产;增收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043-1
1 全镇实施脱毒马铃薯种植
脱毒马铃薯具有优质、高产、无污染、无病害、口感好、芽眼多、易加工等特点,很受人民群众的信赖,加强对施肥水平和田间管理的技术指导,马铃薯产量逐年大幅度提高,基本占领了县城和金顶两个市场,带给人民群众可观的经济效益,可称之为我镇的“无烟企业”,由此我镇提出由高产、低效向高产、高效型转变,提高马铃薯经济效益,规划建设加工脱毒马铃薯品牌,使农产品更适合消费者多元化的需要而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经过加工提高附加值,即可增加剩余劳力的就业渠道,又可增加农民收入。
2 逐步完善芸豆支柱产业、开发资源优势
提高支柱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改变经营理念,提高种植水平、科学化栽培、科学化施肥、科学化管理、科学化营销、打消守株待兔的经营旧观念,在产品上提高品质、提高档次,在销售上做好宣传,搞好广告信息,抓好品牌效益,提高知名度,走出市场,让更多的人了解本产品的优势,而芸豆销售上改变单一化经营即成品销售,应重视芸豆产品的包装和品牌,农产品包装也是增值的重要手段之一,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销售价格,获得独特的品牌效益。
3 因地制宜实施“水改旱”工程
结合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我镇实施水改旱工程。由于高海拔地区水稻产量上不去,虽然种植上不断推广新技术,但产量增幅不大,甚至有些年份气候原因造成减产,往往造成优质田低产量、效益差,水改旱的主要目的是在提高产量、增加收入的同时,结合我镇三高母猪基地,发展种养一体化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相应的产品,可提高单位面积上的效益,“水改旱“工程实见成效,取得人民群众的好评。
4 扩大大麦种植面积改良品种,提高商品转换率
我镇大麦种植面积较为广泛,但本地大麦品种自留时间长、品种退化、抗逆性差、易感病害、产量低,虽然历年少量更换品种,但不够理想,产量增幅缓慢。因地制宜,立足镇情,经过考察、调种经验和人民群众的反映,证实本地适应剑川象图大麦籽种。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区域主导产业的形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全面种植大麦,以大麦替换小麦,调入象图大麦籽种,改良大麦品种,增加大麦种植面积,提高大麦总产。大麦主要用于酿酒,本地大麦酒畅销于市场,商品转换率较高,可作饲料开发,发展畜牧业,逐步发展良种繁育基地,培育好种子质与量的环节,服务其他临近地区的籽种需求,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5 大力发展城郊农业经济
我镇市场需求十分广阔,城郊农民应提高市场意识,以市场为导向,掌握行情,充分利用城郊优势,及时提供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其一:种植早熟优质甜玉米,提前上市,提高玉米经济效益,早熟玉米将带给人民更高的经济实惠;其二:种植早熟优质脱毒马铃薯,在市场淡季上市,提高农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其三:组织农民种植菜篮子工程,代替粮作种植,蔬菜种植经济效益比农作物经济效益高,商品经济转换快,复种指数高,可以创造出生产中的增值,是脱贫致富的好途径。
6 加强科教意识,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强化农业基础设施
要建立和完善新技术推广网络,运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民强化培训,尽快提高他们的素质。首先要开展大规模群众性、社会化的科普宣传,形成学科学、信科学、用科学的热潮;其次为农业产业化培养大批的应用型人才,努力提高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的管理水平和科技文化素质;其三要联系产业化实际,结合项目引导农民边干边学、学以致用、用以致富。总之,要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迅速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为农民增产增收增效打好坚实的基础。
基础设施的建设,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人民群众投工投劳,高效的农业必须具备高效的设施,不仅要依靠上级各有关部门的扶持,同时还要抓好土壤改良积肥,最基本的沟渠修复和疏通。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来提高单位面积农业产出率和转换率。
7 实施科技示范园区,发挥园区辐射作用
在我镇范围内建立科技示范园区,促进我镇农业由粗放型经营向节约化经营转化,提供农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趋向,推进新技术革命,园区发展由小到大滚动发展和扩建,园区实施不搞单一化,要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商品行情,谁畅销即种谁,种植效益高和快的商品。提高园区经济效益,不能局限于农业、走农、林、牧、渔及非农业全面发展的道路,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提高园区增值能力和比较型效益,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综合管理上执行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的模式,园区的规划依托市场信息作合理布局。
8 抓紧、抓实、抓好项目开发
8.1 抓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农民受益最多,实惠最大的项目,是促进农民对农业的重视,精耕细作,合理布局,强化肥力,提高科学种植水平,主要挖掘土壤潜力,提高增产幅度达到增产、增收、增效的目的。
8.2 发展高寒山区经济收入 高寒山区农业生产一直处于粗放型生产,土地利用率不高,农作物产量较低,加之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农民经济收入水平较低,根据高寒山区的气候特点,种植蓁艽经济作物,现已取得喜人的成果,有力地推动高寒山区的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高山杂粮种植,引进品种、改良品质,规范种植水平,合理施肥,提高增产幅度,增加经济收入。
作者简介:欧奋德(1965-),专科,就职于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