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怀韬 朱四元
摘要: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其现象更加明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给处于困境中的农民带来了希望,然而该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文章主要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问题予以总结,希望对下一步该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起到参考和完善作用。
关键词:欠发达;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018-2
0 引言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在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并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2009年8月18-19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进一步修改完善了新农保试点的政策措施,对试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这些政策对于中国13亿人口中农民人口占8亿的现实国情,是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等一些惠农政策的又一重大举措。然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本文试图在分析欠发达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的现状上,总结出该制度存在的问题,希望对下一步制度完善,起到一定辅助作用。
1 欠发达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在养老保险中,主要存在以下四种状况,包括家庭养老,社区集体养老,自我养老和农村社会养老,随着社会的发展,这四种方式各自出现了不同的漏洞。
1.1 家庭养老主导不在
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也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大约占农村养老比重的90%。农民祈求多子多福,秉着养儿防老的思想,在其年老体衰、丧失劳动力的时候,能够从经济上和精力上得到儿女的照顾,从而安享天年。可以这么说,家庭养老的方式过去在一定程度上很好解决了中国农村的养老问题。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的普及、经济体制的转变,家庭养老的方式已渐渐失去其在农村养老中的主导作用,其他方式的养老逐渐显露其优势。
1.2 集体养老不能普及
集体养老也即我国常见的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指集体对农村那些没有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的孤寡老人给予吃、穿、住、医、葬五方面的帮助,帮助那些老人的日常生活。我国各地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相继创办了敬老院,由集体雇佣专门的人来照顾五保老人。农村五保养老资金从2000年开始,主要是上级财政的支付转移支付和地方各级财政的预算安排。农村五保户供养对我国农村养老的进步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这种养老方式只是对那些特殊老人实行的,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农村老年人,因此这种集体养老也不作为我国农村养老的重要方式。
1.3 自我养老功能减弱
自我养老主要是指那些老年农民,没有依靠子女,又达不到五保户的要求,只能自己继续参加劳作,自力更生,来养活自己,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土地耕作。但是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尤其是西部,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并且粮食等农作物的价格增长缓慢,致使土地的保障功能减弱,农民已不能完全依靠土地保障自己的晚年了。农民养老成本的增加,已是单纯依赖土地收入不能得以解决的了,自我养老的方式问题百出。
1.4 农村社会养老有待改进
农村社会养老是指由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按一定比例承担养老保险费的缴纳,为解决农民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时,能够保证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但是在现实中,这种保险制度也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从而实现其真实价值。
2 欠发达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问题
在实践中,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还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2.1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小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是以县为单位的,这与其他保险存在差距,对于养老保险,尤其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想在一个县的小范围里把养老的负担在不同的年龄层次中的人口中分摊开,就有相当大的难度,毕竟一个小的辖区里人口指标差别小,同一年龄层的人口老龄化相似,疾病、家庭结构及收入水平都相差无几,保险系统内互补性差。而养老保险层次低、范围狭小、覆盖面过窄、社会化程度低,直接影响分散风险的能力。
2.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不足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是由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共同缴纳的,农民缴费标准为每一个月2元到20元,共设10挡,但是多数农民却选择的是保费最低的2元,10年后每月领取养老金4.7元,15年后每月领9.9元,这远远不能解决其养老问题。
另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是由县里统一管理的,以购买国家政府发行的高利率的债券或存入银行确保增值,但现实中,因缺少合理的投资渠道以及投资人才,一直都是采取存入银行的办法。自1996年,受银行利率下降、通货膨胀等因素的恶意影响,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别说增值了,保值都很困难,严重影响了保险资金的数量。
2.3 农民参保的积极性不高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是按照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现实中,很多集体补助能力不足或是几乎没有,而政府的扶持政策又不能到位,剩下的也就成了农民资金缴费自己养老。这样因制度设计不合理、配套政策不够完善、政府投资不足、农民待遇过低,最终直接导致农民参保的积极性,而参保资金的不足从而导致养老保险工作难以实施,或者说基本停滞,因此也不能让农民感受到老有所养的作用,致使农民参保热情急剧下降。
3 结论
随着农村社保的深入实践,广大农民的保险意识渐渐接受这种养老措施,但是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才是发展社会保障的重要前提,尤其对于欠发达地区,农民社保的根本问题仍然是农民的收入不高,因此在进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探索中,应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确保基金增值保值;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农民参保;三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农村参保的支付能力。
参考文献
[1] 战梦霞,杨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J].特区经济,2010,(2).
[2] 石秀和.中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 刘海涛.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探究[J].经济研究导论,2009,(32).
[4] 吴昊,司翠.中日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比较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0,(1).
[5] 张敬一,赵新亚.农村养老保障政策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万怀韬,河南驻马店人,贵州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研究方向:县域经济;朱四元,湖北荆州人,贵州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研究方向:农村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