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亚宁 张焕
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农业推广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注重农业推广中法律法规的建设,农业推广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农业人才的激励机制等。
关键词:农业推广人员;推广主体;研究
中图分类号:S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017-1
1 我国农业推广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
政府部门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推广的主体。然而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农业推广体系,其结构与功能、推广目标主要体现政府行为,不能适应市场发展要求,另一方面,对农户实行以推广“技术”为中心,忽略对农户的推广教育,致使推广人员与农户之间缺乏有效信息沟通,使推广工作陷入被动状态。此外,农业技术服务基础设施差,手段落后,信息捕捉能力低,大部分的推广机构无试验基地,限制了新技术的推广。
1.1 农业推广经费少,农业推广人员待遇过低,推广队伍稳定性差
我国农业推广经费中大部分都用来发工资,许多地方的财政甚至连工资都拨付不了。
1.2 农业推广专业人员的教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农业推广教育发展迟缓,规模偏小。农业推广专门人才数量明显不足。
1.3 农业推广人员学历偏低、整体质量不高
高技术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高素质的人才,然而目前我国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普遍素质较低,并出现断层。而且大分农业推广人员缺乏综合性、多学科知识,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发展需要。
2 分析农业推广人才队伍问题的原因
2.1 现行推广体制不够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
现行农业推广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缺乏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匮乏,人事制度陈旧、分配制度严重不公平等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其次,由于长期以来对推广人员重视不够,科技工作者工作条件艰苦,待遇差,社会地位低,培训机会少,导致农业推广人员知识陈旧、老化,难以满足农民在市场化进程中对农业科技的需求。再次,现行农业推广体制忽视了农民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发挥,不利于技术应用的经济效果。
2.2 缺乏完备的利益驱动机制
2.2.1 人才机制的导向 马斯洛把人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并认为人的需要有轻重之分。在特定时刻,人的一切需要如果都未得到满足,那么满足最主要的需要就比满足其他需要更迫切,只有排在前面的那些需要得到满足,才能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
中国先进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资源都集中在城市地区,尤其是较发达城市。作为经济人的大多数人,会为自己的得与失而精打细算。根据需求层次原理.人们在生理、安全和社交得到满足后需要的是被尊重和成就需要,而在中国目前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在考虑到具体收益的背景下,农推人才基本不愿去农村从事一份不被社会群体认同的差事。至今,许多地方政府也没有提出相关引进人才的政策。
2.2.2 农业生产效益低下 农业的比较收益较低使得农民和政府不愿大量投资农业。由于农业生产周期较长,同时又面临着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风险。而中国的农业保险还在探索的阶段。这样使得农业的比较收益相对其他产业都要低得多。
3 加快改革和完善农业推广人才队伍的对策
3.1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建国初,我国农业就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农民”这一名词也让7亿多的中国公民生活在进退两难的境地。试想当农业推广人才进军农业的时候,他们的境地和处境会怎么样?我国现行的《农业推广技术法》是1993年制定并推行的,其中的很多方法,原则没有说明对农业推广队伍的保障,相隔17年,其已不能适应现实的发展。所以现阶段的目标是迫切需要为农业推广队伍“正名”,从法律上保证农业推广队伍的合法地位,从政策上保障农业推广队伍的重要地位。
3.2 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拔环节
现阶段,中国农业推广队伍的问题说明了农业推广人才培养和选拨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才能解决根本问题。一方面,重视农业推广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农业推广人员在实践环节的培养,对培养期限有所规定,不能通过短期学习,就给其以资格认证和社会认证;另一方面,对农业推广人员的选拔要坚持严格、灵活兼顾原则,既要给予严格的选拨,同时也要破格录取在农业推广活动中有特殊贡献或特定才能的人员。
在我国,政府对农业推广人才的培养是有限的,农业推广人才的能力和精力也是有限的。农业发达国家,很注重发动民间力量。对于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这种办法也是可行的。可优先培养一些文化素质较高,积极上进的农民,同时把表现出色的农民认定为“兼职农业推广人员”,并每年进行评定、考核。考核合格者继续颁发证书,不合格者取消其证书。每年在保证公正、公平的基础上给“农业兼职者一定的补助或优惠政策。
3.3 完善激励机制
机会成本可以理解为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任何稀缺的资源的使用,不论在实际中是否为之而支付代价,总会形成“机会成本”,即为了这种使用所牺牲掉的其他使用能够带来的益处。建立对农业推广人员的激励机制,使其成为对于农业推广人员的一种较高的机会成本,相信会有很多人才流向农业方面。
参考文献
[1] 黄季馄,胡瑞法,孙振玉.让科学技术进入农村的千家万户[J].农业经济问题,2000,(4):17-25.
[2] 米晓.中国农业推广体系构建与实践[J].河北农机,2004,
09.
[3] 何艺玲,贾黎明.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及其对农业推广人才的需求[J].中国林业教育,2006,4.
[4] 熊明华.我国农业推广人才的培养体系建设[J].农村经济,
2004,7.
作者简介:贾亚宁(1986-),女,贵州大学管理学院09级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研究方向:特色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