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戴远威,姜文联,邱深本,余双祥,张朝胜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生物技术系,广东广州 510430)
1.精料喂的过多,而又缺乏草料,瘤胃内产生大量乳酸,瘤胃内环境的破坏可使胃黏膜抵抗力下降,屏障作用减弱,使有毒物质进入循环系统。此外,在瘤胃发生炎症的情况下,肥大细胞脱颗粒而释放组织胺,这些都可诱发蹄叶炎。
2.日粮中钙磷不平衡造成机体钙磷代谢紊乱,是奶牛发生蹄叶炎的另一重要因素。日粮中钙磷不足和比例失衡可导致奶牛蹄匣变形,后者可引起蹄负担过重和蹄壁支撑力不足,出现皮下组织炎症和溃疡而发生蹄叶炎;微量元素铜、锌、锰、硒等在奶牛蹄叶炎的发生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这些元素在机体内是多种酶的必须成分产生活性作用的辅助因子,当它们缺乏或比例失调时,容易造成与骨骼发育和角质形成有关酶活性的下降,而发生蹄变形和蹄叶炎。
3.酮病、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等疾病都与蹄病有较大影响,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治疗蹄病。高产奶牛如果饲养不当,发生酮病后很容易继发蹄叶炎。
4.Nilsson发现年轻母牛被引入水泥地面不久就发生蹄叶炎。水泥地面和蹄叶炎病变存在正相关。瑞典和以色列学者对水泥地面及漏缝地板与蹄叶炎的发生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不论水泥地面,还是坚硬的漏缝地板都与蹄叶炎的发生密切相关。软地面和垫草能使牛只得到充分休息,减少跛行的发生,同时有助于体重在每个指(趾)的均匀分布,而长期舍饲于坚硬的地面可使奶牛运动受到限制,各指(趾)负重不均,减少了蹄部的血液供应,是发生蹄叶炎的重要诱因。
5.奶牛蹄叶炎具有家族易感性,遗传性蹄叶炎在美国、南非、英国也有多次报道。
目前公认的发病机理是蹄真皮血管系统受到侵害后,导致指(趾)部毛细血管血液灌流量减少,造成局部缺血。当机体受到缺血、缺氧、毒素、压迫等不良刺激时,就会释放大量肾上腺素和组织胺,使蹄真皮部小动脉血管收缩,从而使循环当中缺血,蹄真皮组织与毛细血管间仍然可以进行少量的营养物质交换。但是长此以往,由于供血的不足使组织细胞缺氧,代谢障碍,组织细胞代谢产物积聚,组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酵解,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导致毛细血管网前括约肌松弛,于是毛细血管内血流发生变慢、淤滞、压力增高。同时大量组织胺的释放又使毛细血管网的通透性增高,细胞坏死的产物与大量渗出液积聚在蹄真皮小叶与角小叶间,刺激、压迫引起剧烈的疼痛。随病程延长,可破坏蹄真皮小叶与角小叶的嵌合,使蹄骨变位、下沉,蹄尖上翘。同时血液淤滞于血管内凝固形成微血栓,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组织细胞代谢停止,继而自溶、坏死。最后渗出液与坏死的组织通过蹄冠与皮肤交界处的无毛区破溃后向外界排放。
急性病例可见体温升高40℃~41℃,呼吸40次/min以上,心动亢进,脉搏100次/min以上,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不愿站立和运动。病畜运步困难,站立时拱背四肢收于腹下,两前肢交叉,内侧指(趾)疼痛明显,常出现典型的肢势改变。触诊可以感觉病蹄蹄温升高,指(趾)动脉亢进。病牛喜卧,卧地后四肢伸直呈侧卧姿势,蹄部角质变软,呈黄色腊样。
亚急性病例可见以上上述症状,但程度较轻。常是限于肢势稍有变化,不愿运动,蹄温或指(趾)动脉亢进不明显。急性和亚急性蹄叶炎如果治疗不及时可以转变为慢性型。
慢性蹄叶炎常有蹄形改变,蹄轮不规则,蹄前壁蹄轮较近,而在蹄踵壁的则增宽。慢性蹄叶炎最后可以形成芜蹄,蹄匣本身变得狭长,蹄踵壁几乎垂直,蹄尖壁近乎水平。站立时健侧蹄与患蹄不断交替负重。
(一)急性蹄叶炎治疗
1.病初治疗。发病初期,使用排毒疗法,同时对症抗菌消炎。先放血2 000~3 000 ml,静脉输入等量的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 000 ml、用5%碳酸氢钠1 000 ml、维生素C 5 g、氯化钙10 g、安钠咖3 g,并灌服石蜡油等轻泻剂,以利毒素排除。
2.脱敏疗法。大量给予抗组织胺药,如灌服苯海拉明1 g,每天1~2次;10%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200 m1,10%维生素C 20 ml,静脉注射1次/ d;肌肉注射维生素B1;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可的松注射液;移植健康牛的瘤胃液6~8 L。
3.湿敷疗法。病初3 d内用冷水加冰块进行蹄部冷敷,2~3次/ d,每次 l h;3 d后改用温蹄浴,以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
4.封闭疗法。取0.5%普鲁卡因溶液40 ml,加0.1%盐酸肾上腺素1.2 ml、青霉素G钾160万单位、地塞米松磷酸钠30 mg,混合后患肢系部皮下分四点环状注射,各点注入药液10 ml。注射时先将针头斜行刺入皮下4~5 cm,然后边注药液边抽针头,使药液呈环状大面积的封闭病灶,四点注射完后,于蹄叉基部注射12 ml混合液,隔日一次,连用1~4次。
(二)慢性蹄叶炎治疗 首先应注意护蹄,并预防急性或亚急性型蹄叶炎的再发(如限制饲料,控制运动等)。用 0.1%K2MnO4溶液将患蹄进行彻底清洗,整修蹄底,并清除所有坏死组织,再用2% H2O2进行冲洗,再向化脓创面使用抗菌药物后进行中、西医治疗。
(三)中药疗法 治则:活血解毒、顺气,破滞开郁,消积破气,化谷宽肠。应用红花15 g、没药18 g、桔梗18 g、神曲 30 g、当归 30 g、陈皮 15 g 、山楂 15 g、枳壳20 g、甘草15 g、麦芽 30 g、厚朴 15 g、黄药子15 g、白药子15 g,共研细末加水冲服,每日一剂,连服3 d;配合2~3针治:放胸堂、肾堂、蹄头血。
彻底预防奶牛蹄叶炎有较大难度,其与产犊及营养性疾病,还有如育种、传染性疾病、幼畜养育、舍饲条件、放牧场管理及蹄部负重过度等其他方面的因素有很大关系,所以加强牛场管理及奶牛的饲养对于预防奶牛蹄叶炎是很关键的。
1.加强饲养管理,保证营养。首先应加强饲养管理,避免突然多给精饲料,饲料的变换要在10~14 d内逐渐进行。配制符合奶牛营养需要的日粮,保证精粗比、钙磷比适当。纤维在育肥牛饲料中的含量要占14%以上,在泌乳牛饲料中的含量要占18%以上,以防止瘤胃酸中毒,同时可以添加瘤胃缓冲剂如氧化镁。干奶期应先喂较少的精料或不喂精料,而给予优质粗饲料,产后精料应逐渐增加。泌乳早期,在日粮中提供一定量的缓冲剂,同时要避免每次饲喂过多的精料。若是各种饲料单独饲喂的,则应首先喂粗料,精料分3~4次饲喂,每次饲喂精料不超过3.5~4.0 kg。
2.加强围产前后的饲养。加强围产前后的饲养,干奶期控制精料饲喂量,防止母牛营养过剩,产犊后精料量应逐渐增加。对产犊前3星期的奶牛,应给予与高产奶牛相同的日粮,产犊后要减少日粮的变更。产犊后精饲料的增加,应在2~3星期内分次逐渐完成。严禁饲喂发霉、变质饲料。保证奶牛平时的运动场地松软平整,运动场内设置盐槽,令牛自由舐食食盐或碘化盐,促进唾液分泌,维持瘤胃pH值,在精料喂量大的情况下,防止瘤胃pH值的明显下降,可投服碳酸氢钠(以精料的1%为宜)、0.8%氧化镁(按干物质计)等。
酮血症、产犊前后的激素变化、胎盘滞留和难产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导致奶牛蹄叶炎,故在产犊后需防止奶牛体况过快下降,适宜地配种和有效地控制体况,都有助于减少或避免蹄叶炎发生。
3.控制体重负荷。控制好体重负荷,使其平均分布于各蹄趾是很重要的。适时正确地每年应坚持定期进行全群奶牛修蹄,保证身体的平衡和趾间的均匀负重,使蹄趾发挥正常的功能,可预防蹄叶炎的发生。在奶牛干奶期修蹄是很好的预防措施,在产犊后修蹄也可大大减少跛行的发生。蹄浴是预防蹄病的重要卫生措施,定期用4%硫酸铜溶液喷洒浴蹄,长途运输时,应在蹄下垫干草和泥土。
4.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保持奶牛生长环境的舒适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地面卫生、通风和单位面积。混凝土地面在奶牛场设计中已经不建议使用,因易使奶牛跗关节受损害而成病变。目前推广的开放牛栏同时使用橡胶地面铺垫,会使奶牛感到很舒适,同时可以很好的预防奶牛蹄底出血;良好通风是保持空气流通、新鲜所必需的条件,空气进入口道应足够宽大,敞开侧墙可形成较干燥气候条件,有利于蹄部保健。牛群饲养密度绝不能过大,每头奶牛都必须有小圈栏和采食饲料的处所,对于预防奶牛蹄叶炎也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