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可兵
呼吸衰竭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储留,造成一系列生理功能障碍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1]。应用传统的支气管扩张剂、激素、氧疗等抢救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缓解,但仍对部分患者治疗无效。而及时使用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手段,目前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与有创通气的疗效比较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对两种通气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入住我科的呼吸衰竭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50~68岁,平均58.6岁,随机分成无创组和有创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基础疾病、血气分析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机械通气指征 无创机械通气指征[2]:①中至重度的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COPD患者的呼吸频率>24次/min,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呼吸频率>30次/min)。②动用辅助呼吸肌或胸腹矛盾活动。③血气异常:pH值<7.35,PaCO2>45 mm Hg,或氧合指数 <200 mm Hg。
有创机械通气指征[3]:①严重的心律失常。②动脉血气达到呼吸衰竭的标准:PaO2<60 mm Hg,伴或不伴PaCO2>50 mm Hg,出现明显的酸碱失衡。③伴有意识障碍。④呼吸道分泌物较多。⑤经常规药物(利尿剂、血管扩张药、正性肌力药或升压药物)治疗及无创机械通气30 min症状仍不能缓解。
1.3 治疗方法 无创机械通气采用美国伟康 SYNCHRONY S/T型呼吸机通气治疗,采用鼻(面)罩式,吸气压(IPAP)从8~10 cm H2O,呼气压力(EPAP)从4~6 cm H2O开始设置,经5~30 min内逐渐调至适应的治疗参数水平,氧流量为6~7L/min。有创机械通气选用经口或鼻气管插管,再接Drager-Evita2型呼吸机,选择定SIMV+PEEP模式,呼吸频率18次/min,呼气末正压3~5 cmH2O,吸入氧浓度(FiO2)开始应用100%,尽快将血氧饱和度提高至90%以上,随后根据PaO2和SaO2调整,逐步减低氧浓度至50%以下。
1.4 观察指标 观察通气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如呼吸困难、肺部哮鸣音等。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动态监测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血压(BP),检测通气前及通气后血气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及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监护指标及血气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HR、RR、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及氧合指数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情况(x±s)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你,%)
呼吸衰竭是临床急症之一,常可危及生命。临床上常规治疗疗效欠佳,当患者出现呼吸肌疲劳、意识障碍等呼吸中枢受抑制现象、严重低氧血症,经积极内科治疗病情仍继续严重恶化时,应考虑进行无创通气或插管机械通气[4]。
机械通气分为无创通气和有创通气,是纠正缺氧的有效手段。无创通气呼吸机一种是应用鼻罩或鼻面罩进行双向正压持续通气,吸气压力大于呼气压力,由于它是非侵入式通气,特别适用于神志清醒者,具有操作简单、副作用小、可减少有创通气相关的并发症等优点,容易为患者所接受。目前无创通气已广泛用于各型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是治疗危重哮喘呼吸衰竭的经典方式,能有效改善通气及气体交换功能,但由于气管插管跨越了咽喉部自然宿主的防御功能,易使细菌及分泌物进入气管,以及气管导管内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使治疗及撤机过程延迟,甚至造成呼吸机依赖[5-6]。
从本研究发现,两种通气模式都能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无创组和有创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6.6%和90.0%,两者治疗呼吸衰竭的疗效相当(P>0.05)。在使用无创通气的过程中发现,有4例患者因应用无创通气效果差需改用有创通气。原因可能是患者常有烦躁、不合作,在使用鼻(面)罩初期常有憋闷、心理恐惧等,从而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对于病情危重、神志不清、烦躁不安、痰多、严重不稳定心律失常及不能耐受无创通气者要果断使用有创通气。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时机一定要掌握好,严密观察临床表现,监测生命体征、血分析气等指标,力争尽早脱机、拔管,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7,8]。
总之,无创与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疗效相似。在临床中,要结合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机械通气方式,是救治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
[1] 陆再英,钟南山,谢毅,等.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4-135.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生理与重症监护学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华结核和呼吸杂,2009,32(2):86-8.
[3] 宋志芳.现代呼吸机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45-277.
[4] 张文武.急诊内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04-1110.
[5] Fagon JY.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fiberoptic bronchoscopy with bronchoalveolar lavage is essential.Semin Respir Cri Care Med,2006,27(1):34-44.
[6] Bloos F,Marshall JC,Dellinger RP,et al.Multinational,observational study of procalcitonin in ICU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requi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a multicenter observational study.Crit Care,2011,15(2):88.
[7] Minne L,Abu-Hanna A,De Jonge E,et al.Evaluation of SOFA-based models for predicting mortality in the ICU:a systematic review.Crit Care,2008,12(6):161.
[8] 王辰,商鸣宇,黄克武,等.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研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4):21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