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天堂“马尼拉”一瞥

2011-03-27 03:52□文/黄
资源再生 2011年7期
关键词:马尼拉华人菲律宾

□文/黄 凌

菲律宾由7000多个岛屿组成,首都马尼拉位于全国最大的吕宋岛,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东南亚的国际都市之一。马尼拉属热带雨林气候,每年只有雨季和旱季之分。气候让马尼拉的水稻是收了种,种了又收,农田永远不会闲着,水果也不会断季,椰子、芒果、木瓜之类的热带水果随处可见,伸手可摘。阳光充足,烈日下十分炎热,街上行人往往在后衣领处垫一块白毛巾,大概是为了吸汗,但室内和荫凉处感觉还舒适。一年365天有拖鞋、短裤、T恤就够了,所以商场基本上只卖夏装,空调也无需制暖,用的都是那种噪音很大的窗机。

马尼拉的天空总是碧蓝的,晚上可以看到满天的繁星和明亮的月光。在雨季,有时一天要下几场雨,一阵一阵的,说来就来,倏忽即去,短则几分钟,长约半小时,没有毛毛细雨,只有痛快淋漓,下雨时你经常会看到街上屋檐下大人小孩就着瀑布似的雨水洗澡——这里绝不会有酸雨的,汽车被雨淋过后也不会留下斑斑点点的难看痕迹。

马尼拉市容整洁,风光绮丽,是一座热带花园城市。2007年的夏天去那里时是绿草茵茵,2008年冬天去时还是生机盎然,热带植被覆盖着所有的土地,只要不是水泥地,就会长出各色各样的热带花草。看不到裸露在外的泥土,也就不会有黄土高原的荒凉和车行过后的漫天扬尘。

马尼拉人天性乐观,特别爱笑,笑得很纯真很爽朗很开心,有人说,在马尼拉街头看不到精神病人与他们乐观的天性很有关系。中国人见了面习惯问“吃了吗”,马尼拉人通常则说“morning sir”、“afternoon sir”,“excuse me”,半年的时间里,我就从未见到过马尼拉人面红耳赤,更不用说骂街打架了。马尼拉经常看到有人排队,没有不讲秩序的现象,下班后大家都想赶车回家,落后的公车往往要到晚上九点钟,还有不少人在老老实实排着长队等候,绝不会一窝蜂地拥挤。

有一次我等出租车时看到一辆摩托车追尾一辆丰田小轿车,碰掉了一大块漆,满以为两人要争吵起来,这在国内已是司空见惯。可那位小车司机下车看了看就挥手示意摩托车司机走人。所以从国民素质的角度来比较,人家要比我们高得多,尽管他们的经济总量可能远远落后于我们。

马尼拉人可以没有钱,可以没有工作,但不能没有快乐,只要工作不开心立马就辞职走人。在我看来他们的收入不高,但照样生活得开心快乐,似乎从不为钱的事发愁。社区一有party就有人怀抱吉他自弹自唱,一片欢歌笑语,一瓶可乐啤酒,直至深夜方休。简易篮球架就安在街边墙上或者树干上,大人小孩有空就在街上打篮球,球艺还不赖。海边的日落大道白天是赛龙舟、帆船的集散地,不论输赢,参赛的、加油的、颁奖的都很认真;华灯初上时,露天演出的乐队就占满了整个大道,歌手都具专业水准,买一杯哈罗哈罗(一种当地特色的冰饮料,类似我们的水果刨冰)就可以坐着欣赏好几个小时,也有游艇靠岸来接送客人,船上也有美妙的音乐,繁华如斯,游人如织,一派迷人的异国风情。

菲律宾曾经被西班牙和美国先后殖民统治,独立后的菲律宾在政治上主要依附美国。因为有这样的历史,菲律宾是西化得比较彻底的国家,无论是语言、宗教信仰,还是生活习惯、民风民俗都与邻近的其他亚洲国家有所区别,甚至人种都有一些欧罗巴色彩——菲律宾人属马来人种,但由于数百年被殖民,有不少混血后裔,普遍来说,肤色较深,身材不高,胖子不少。

国民主要信奉天主教,节日繁多,凡是跟耶稣有关系的节日都是法定假日。在农村,最好的建筑不是学校就必定是教堂。周日礼拜带着一家老小,虔诚之极。马尼拉市区有很多教堂,其中一座有 400多年历史,历经战火,外墙班驳,异常肃穆。我曾去参加过多次礼拜,主教说的是英语,我听不太明白,但在那种气氛的感染下,你的身心会不知不觉进入一片宁静之中。

马尼拉是一个集群城市,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大马。面积可以和北京、上海相媲美。其中有一半生活在吕宋岛,吕宋岛又有差不多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大马尼拉地区,也就是说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都集中在马尼拉一带,不少于2000万人。大部分城区都是贫民窟,街道狭窄,房屋破旧,交通拥挤,缺少规划,由于政府没钱,市政改造常常不到位,我离开半年以后再去,也不会看到什么明显的变化,类同于上世纪80年代中国城市的发展水平。

由于街道狭窄,所以除了少数几条通往高速公路和城外的主干道以外,其余都是单行道,深更半夜堵车是常有的事,还好驾驶员素质普遍较高,绝不会闯红灯,对过街行人也是礼让在先。街上跑的大多是小排量的丰田、本田、日产等品牌,也有少量的欧美车。马尼拉的公交分四种,一是大巴,通往远郊,车很少,车况也很差;二是出租车,以日本车为主,全城有三万多辆,生意还不错,价格也不贵,但要收小费,有时缺零钱,给司机200比索,他一句“thank you sir”就不准备找零了;三是“吉普尼”,据说最早是由当年美军报废的军用吉普车改装而成,现在已经批量生产了,车内安放两块座板,车门开在车尾,车身用铝铁皮由手工敲成,噪声很大,为避免撞车,驾驶员左边挂一只防撞的旧轮胎,车头还要钉一个奔驰或者丰田的标志,并常因个人喜好而将车身弄得五颜六色、花枝招展的,所以也被称为花车,是当地一大特色景观,花车有固定的运营线路,招手可停,在马尼拉城乡最为普遍,据说三万多比索就可以买一辆;四是三轮车,很是奇特,由钢管焊接而成,有人力的,也有机动的,机动的就是在钢管上装一台摩托发动机,完全裸露在外,载人载物皆可。由于交通拥挤,市政当局按车辆牌照号码轮流限制上路,所以有钱人家通常都有两辆以上的车。

马尼拉的高层建筑主要也集中在阿拉亚大道上,其间也有烂尾楼,几年不见改变。阿拉亚大道两侧不到一公里就能见到贫民窟,各种电线纠缠在电杆上,房屋低矮破旧,街道狭窄拥挤,有些房子仅用石棉瓦遮风挡雨,违章建筑随处可见,很多小街上看不到一棵树,找不到公共厕所或者说压根就没有,经常还能看到男人在街上小便,在通往郊外的主干道两侧,有一种简易厕所仅供男人小便:上下是空的,没有门也没有坑,三根柱子,中间围上铁皮档住隐私部位就OK了。马尼拉没什么工厂,街道布局似乎几百年来就确定好了的,地贵房也贵,穷人住窝棚,富人住别墅,中产阶级住公寓,市内也很少有面积很大的市政广场或公园。在马卡提一处地势较高的坡地上倒有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美军墓地,里面整齐地排列着三万多名阵亡官兵的十字形墓碑,每个墓碑上刻写有姓名、出生地、出生时间和阵亡年月等,整个墓地清新明朗,芳草如茵,老树参天,庄严肃穆,至今仍常有烈士后人远来凭吊。坐在树荫下仰看蓝天白云和起落的飞机,俯视远近高低起伏的房屋,追忆半个多世纪以前那场惨烈的战争,不失为闹市中一个难得的静心思悟之所在。

国人以前所称的南洋,主要就是今天的菲律宾和东南亚一带,自古以来就是沿海华人出国谋生的首选去处。菲律宾现有200余万华人,在马尼拉的大街上随处可见华人,大多是福建、台湾、广东和香港人。他们的生活基本上被同化,老华侨也许不会写汉字了,但闽南话、粤语甚至国语还能说一些,提起祖国,个个脸上溢出自豪。

当地人对华人比较友好,当得知你是中国人时,眼神里总流露出一些热情的东西,是些许羡慕或者崇拜也说不清,因为他们知道中国人有钱,但是他们把中国人分成三种,台湾的?香港的?大陆的?我经常要补充说明台湾和香港都是中国的一部分。

相对印尼等国,菲律宾对华人比较友善,排华事件极少,因为整个菲律宾的国民经济有三分之一由华人掌控。菲律宾的近代史曲折艰辛,即使在今天,不断发生的政变仍是它吸引世界目光的重要原因,在这个动荡的国家里,华人却在稳步打造着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由于历史原因,华人在菲律宾经商的历史比当地人早三四百年,这也奠定了华人的经济和商业基础。勤俭、诚信、善用人脉成就了华商的成功,在快餐、零售、建筑、金融等方面华人占据主导地位,但在能源、电力等战略性行业,华人涉足不多,影响较小。

马尼拉有中国城,在那里经营的大部分是福建人,以餐饮、零售业为主,货源从大陆引进,价格低廉。那里有很多中国餐馆,价格较贵,招牌是四川菜,实际上很不正宗,火锅也是不伦不类,对湖北人的我们来说这些菜只是比麦当劳略好一点。

我在马尼拉认识两个待在马尼拉已有8年之久的年轻华人,都持中国护照,他们也偶尔回国进货、探亲等,但问他们想不想回国内发展时,都说不,理由是国内发展太快,他们离开太久了,跟不上国内的步伐了,而留在马尼拉机会要多得多,再说既然出来了,肯定要混得象模象样才有脸面回去。

猜你喜欢
马尼拉华人菲律宾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何为“华人”?
7.0级强震袭击菲律宾
菲律宾·马尼拉
菲律宾·马尼拉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菲律宾·马尼拉(1)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决战马尼拉,春季赛16强巡礼
菲律宾・邦板牙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