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鸿雁
(吉林省桦甸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吉林 桦甸 132400)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脑血栓形成50例疗效观察
徐鸿雁
(吉林省桦甸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吉林 桦甸 132400)
目的脑血栓形成是老年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较高,应用小剂量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联合可早期达到脑血流的早期再灌注,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现将我院50例脑血栓形成病人分别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及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与常规治疗对比如下。
低分子肝素钙 小剂量尿激酶 脑血栓形成
脑血管病人是目前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的常见一种。小剂量尿激酶是安全有效的血栓溶解剂,直接激活体内纤溶酶原,使其转变为纤溶酶,而后者具有强烈的水解纤维蛋白的作用,从而达到溶栓作用[1]低分子肝钙能增加血管内皮细胞抗血栓作用,而不干扰血管内皮功能的其他作用,对血小板其他功能无影响[2]。
符合如下条件:(1)均在发病6h内渐进性加重血栓患者脑CT排除出血;(2)年龄40~70岁,无意识障碍者;(3)无出血倾向及出血性疾病;(4)血压在180/120mmHg以下;(5)患者在年龄,病情及严重程度分布,既往史,治疗开始时间差异无显著性[3]共50例渐进性加重血栓患者,有明显定位特征,瘫痪肌力在3级以下,颅脑CT排除颅内出血。小剂量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48.52±11.28)岁血压(145.3±2.8)/(80.5±3.2),对照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50.32±8.92)岁血压(135.5±6.8)/76.2,病因及发病开始时间无统计学差异,2组年龄,性别,平均血压,临床表现病因,及从发病开始时间无统计学差异。
对照组常规口服阿斯匹林,尼莫地平,静点低分子右旋糖酐,甘露醇,银杏等每日1次7~10d。治疗组应用小剂量尿激酶20万单位+盐水100mL静点,低分子肝素钙5000U每日2次皮下注射连用7~10d。其余治疗同对照组。用药前检查PT,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心电图,心电监护24h,7d后再查头CT,共同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表1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表()
表1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表()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治疗组 21.34±8.08 4.80±5.02 13.98±6.52对照组 21.13±8.34 10.22±6.72 10.30±7.16 P值 >0.05 <0.01 <0.01
(1)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0.5h,24h,7d观察患者意识障碍,面瘫,语言,瘫痪侧肢体。基本治愈:意识清,上下肢瘫痪恢复为5级。显著进步:意识状态恢复,及瘫痪肢体恢复2级以上。进步:意识状态好转及瘫痪肢体恢复2级以上。无变化:治疗前后一样。加重:状态及体征加重。根据临床功能缺损评价标准进行统计学处理。(2)治疗结果:治疗7d前治疗组基本治愈10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4例,无变化2例。对照组基本治愈5例,显著进步5例,进步8例,无变化3例。恶化4例。2组均未出现梗死后出血,P<0.01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对照组。(3)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表1)。
尿激酶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溶栓药物,是一种类似胰蛋白酶的丝氨酸蛋白酶,能直接激活循环中的纤维蛋白溶酶原,使其作用于血栓表面,并迅速渗入血栓内部,激活血栓内的纤维蛋白溶酶原,使无活性的纤溶酶转为有活性的纤溶酶栓,或阻止新的血栓形成。达到溶栓目的。尿激酶半衰期时间20~30min。溶栓后再梗死,预防再梗死应用抗凝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以免再通血管再闭塞。
低分子肝素钙具有快速F2a活性,通过增加体内纤溶酶活性,降低血小板聚集力的抗血栓及抗凝作用,引起出血的危险性亦明显低于普通肝素,且其半衰期比普通肝素长,临床疗效[4~5]配合使用,既减少血小板沉集抑制血栓形成。及血管进一步梗死,改善缺血半暗区的供血,防止梗死面积大,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的作用,安全性高。及早应用4~6h尽早使血管再通,快速恢复梗死区微循环从而获得脑血流的早期再灌注。减轻缺血程度,限制神经细胞及其功能的损害。应用小剂量尿激酶起到血管再通作用,且安全性较大,血管再通后凝血和纤溶是一动态平衡,之所以发生脑血栓是因为凝血亢进打破这种平衡,溶栓后有继发性凝血功能亢进形成新的血栓,为避免此情况所以凝血与抗凝同时进行。低分子肝素钙可以促进释放纤溶酶激活剂和球蛋白溶解时间,增强尿激酶溶栓作用。总之,应用小剂量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血栓形成是安全可行的。
[1]陈颖贤.尿激酶静点溶栓后应用速避凝治疗急性脑梗死防止再梗死[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17.
[2]刘芳,李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神经病学,2004,12.
[3]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
[4]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
[5]张娜,刘敏,王洪.低分子肝素治疗脑梗死对AST、ALT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8,21.
R743.32
A
1674-0742(2011)08(c)-0089-02
2011-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