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集萃
中国经济被从底部快速拉起以后,在随后差不多半年到一年时间都存在通胀压力的释放期,很难说刺激政策的优劣,任何宏观经济决策基本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在一个稍低一点的增长速度和稍高一点的物价水平的组合下,平稳地退出超常规刺激政策,宏观经济在常态化下可能是一个逐步温和回落过程,如果没有重大的政策变动,这种温和变动可能会持续到明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7月5日在2011中国(重庆)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上表示
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一直居高不下,某种程度上是受境外流入资金的推动,而目前中国M2的绝对值及其占GDP的比例均是全球最高的。受翘尾因素与食品价格上升因素的双重影响,6月CPI再创新高,并且预计未来十年间中国CPI的年均涨幅可能在3%至5%左右。因此,央行有必要通过加息来抑制长期持久性的通胀。——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6月29日出席第13届CCERNBER“中国与世界经济”年会时表示
经济中有两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预期,一个是通货膨胀预期,一个是企业盈利前景的预期。稳定通胀预期,对治理通胀是有效的,但如果忽略了企业盈利前景预期,企业不但会降低投资的信心,这样一来,GDP增长下降了、失业问题严重了、财政收入减少,滞胀就是这么来的。——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6月26日出席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时表示
2010年2月份起到现在已经16个月,一直是负利率,而且现在还看不到终结点。相关部门如果真的是要把治理通胀和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就要改变负利率的政策,尽快使实际利率转为正值。——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部委员张卓元6月13日在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上表示
2011年1至5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480亿美元,同比增长23.4%。外资投向的结构和区域都出现了可喜变化,投向现代服务业、高端和高附加值制造业的外资不断增长,中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达72亿美元,同比增长50%。中国将以实施“十二五”规划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更好地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丰富外商投资方式,完善投资软环境。——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超6月18日在2011年“两江论坛”上表示
2011年上半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表现优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进出口总值4625亿美元,增长38.8%,高出同期我国外贸总体增速13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27.1%,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主要省市外贸进出口依然集中,进出口值排名前7位的省市对外贸易合计占同期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82.4%。——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海关总署办公厅主任赵福地7月1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尽管6月份CPI同比涨幅创3年来新高,但核心通胀率即剔除核心农产品和能源的通货膨胀指数其环比正在下降,货币政策抑制通胀是有效的。对于第三季度的CPI走势,物价上涨仍有压力。7月应该是物价上涨的高点,之后开始逐步回落。按我们的估计,大概在第四季度,CPI可能回落到4%左右,全年物价涨幅将控制在5%以内。——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7月10日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CPI全年涨幅将在4.5%至5%。当前的价格形势正由结构性上涨向全面上涨转变,造成通胀的主要原因仍是流动性过剩,粮食、猪肉等消费品价格在短期内出现回落的可能性不大。紧缩政策可能在两个月后进入尾声。主要原因是当前PPI和上游产品价格趋稳,而近期PMI下降得比较厉害,这预示着后期需求减小,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未来一两个月紧缩政策的效果可能会进一步显现。——资深价格专家徐连仲7月9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尽管现在有很多唱空的论调,尽管开发商也喜欢鼓吹中国经济很危险,因此希望中国的房地产政策有所放松,但中国的经济风险其实不大,而机会很大。一个经济体如果能够实现持续两个季度的增长,那么这种增长就有信心了。基于对中国整体经济发展趋势的乐观判断,中国房地产仍然处在黄金的发展时期,城市化必然带来这样的发展,这个产业仍然是中国的主导产业。——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7月9日出席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时表示
6月份食品价格上涨14.4%,涨幅比上月扩大0.7个百分点,是CPI加速上涨的主力。PPI同比上涨7.1%,这主要是由于去年基数较低,并不代表上游成本压力再次加大,由于输入型通胀压力降低、流动性和需求导致的通胀压力减轻以及猪肉价格涨幅趋缓,下半年通胀总体上呈现高位回落态势。尽管三季度物价涨幅较高,但加息空间已经不大,至多1次,紧缩政策已经接近尾声。——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7月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核心是分级,强调的是一级政府一级财权,财权和事权要相统一;转移支付应当是财政体制的一个修正机制,解决体制微调过程中的问题。由于我们现在的财政体制不尽合理,事权划分不清,财权划分得不合理,造成了转移支付的目标模糊,使转移支付制度实际成为了一种应急机制、一种主导机制,承载了一些它无法承载的功能。——审计署副审计长侯凯6月28日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时表示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政府制定的4万亿元人民币刺激计划,给中国经济带来很多问题,并导致中国经济存在大的风险,应当引起政府注意。但这些问题不会在短期内总爆发。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仍然处于上升态势。中国的消费维持与去年相当水平。尽管房地产投资有较大回调,但未出现大波动。各地方投资热情不减。同时,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依然比较旺盛。——中国商务部贸研院研究员李健6月24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控制通胀上,货币政策显现效果仍需要时间。我国货币政策很难采取单一的通胀目标制。我国货币政策的四个目标为保持较低的通胀率、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及国际收支平衡。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在我国有时与价格型工具一样有效,有时优于价格型工具。在具体的政策使用上,要综合运用利率、汇率及数量型工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7月8日在清华大学演讲时表示
通胀触顶的过程可能还没有结束,7月或延续通胀较高的局面。可以预见,三四季度通胀会回落,但要回到比较低的程度比较困难,估计通胀将会在较长时间维持在中度水平。10月份之前CPI保持在6.0%左右的高位运行,一不小心还会再破新高,11月份之后可能会落。——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7月1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困难、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涨价、人民币持续升值、节能减排压力加大等诸多外部不利条件,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增加居民收入,为小企业减税是当前最直接有效的政策。政府应对小型、微型企业和成长型高科技企业实行差异化税收政策优惠。优惠形式也要多样化,比如直接减免、降低税率、加速折旧、设备投资抵免、放宽费用列支等多种优惠形式。——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李子彬7月12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历史上货币政策的实质性转向发生在通胀拐点前后,预计8月通胀环比下降将是政策拐点的催化剂,七八月份紧缩政策有望趋于谨慎,CPI将于6-7月见顶,8月回落,因此6-8月将是确认物价回落、政策转向的重要时间窗口。下半年GDP实际增速在9.3%左右,全年企业盈利增长20%,资金面随政策“跟进式”调整,下半年前紧后松。——民生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滕泰7月1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中国经济会降温,但绝不会出现衰退或崩溃。首先,我国的出口状况不会出现急剧下降,全年仍将保持顺差局面;其次,投资方面,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的开工,近期大兴水利政策的出台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都将使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高增速。——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