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素英
(河北省迁安市马兰庄中心卫生院中医科,河北 迁安 064400)
卒中是临床常见的一组不同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疾病的总称,可造成感觉、运动、言语、心理等多方面功能障碍,其中偏瘫是常见的运动障碍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009-08—2010-12,笔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采用功能再学习方案训练卒中后运动障碍45例,并与常规康复训练45例对照,观察对卒中后运动障碍的改善,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全部90例均为我院中医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41~76岁,平均61.23岁;病程0.4~3个月,平均(2.01±1.27)个月;脑梗死21例,脑出血24例;左侧偏瘫18例,右侧偏瘫27例。对照组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40~74岁,平均60.19岁;病程0.3~3个月,平均(1.97±1.38)个月;脑梗死22例,脑出血23例;左侧偏瘫20例,右侧偏瘫2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卒中的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脑血管病诊断与治疗的现代概念(一)”[2],同时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MRI)证实。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常规康复训练。根据患者各自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训练程序基本如下:保持正确卧位→侧卧位的翻身训练→床上的起坐训练→坐位的平衡训练→身体转移训练→初步站立训练→站立动态平衡训练→行走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康复训练基础上予功能再学习方案。可分4个步骤:①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向患者描述正常活动内容,训练过程中随时分析缺失动作和异常形态。②讲解如何增加缺失的运动成分,配合视觉、语言及手法指导。③安排训练过程,解释、指示,再训练,再评定,增加灵活性。④训练的维护和拓展,包括安排训练内容,鼓励患者坚持训练和自我监督,引导亲属参与创造良好的训练环境等,保证训练内容可用于日常生活。功能再学习方案具体内容:①训练上肢功能:上肢伸向物体的控制能力→维持肌肉运动,防止发生挛缩→操作支配上肢的肌肉活动和训练运动控制能力。②训练口面部功能:吞咽、面部活动及改善控制呼吸运动。③训练由仰卧到逐步坐起:训练仰卧位转身→颈部侧屈→坐起。④训练坐位平衡:训练调整姿势移动重心→增加复杂性练习动作。⑤训练站起。⑥训练站位平衡:双腿负重平衡→训练随重心转移调整姿势。⑦训练行走:站立→迈步→行走→增加难度。以上训练可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适当调整。
1.3.3 疗程及其他组均安排治疗师以“一对一”方式指导、协助训练,训练时间均为每次1 h,每日1次,每周训练6 d。治疗10周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平衡功能量表和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3]评定运动功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
2组平衡功能量表评分、FMA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组平衡功能量表评分、FMA评分比较分,±s
表1 组平衡功能量表评分、FMA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组(n=45)对照组(n=45)治疗前 治疗后平衡功能量表评分.02±1.48 10.58±6.75*△.17±1.52.25±2.41治疗前 治疗后*FMA评分.11±3.01 23.02±9.27*△.21±3.26 15.87±8.79*
由表1可见,2组治疗后平衡功能量表评分、FMA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
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到损伤,运动系统丧失高位中枢控制,从而释放皮层下中枢的运动反射,引起异常模式的运动,主要表现为肢体肌张力的增高、动作协调能力紊乱及出现异常反射活动等[1]。
临床康复学是指综合采用各种康复治疗手段,对各种病、伤、残患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异常以及相应的功能障碍进行针对性的康复医疗实践,同时根据对临床各专科各类病残或伤残所致功能障碍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及相关问题研究的一门学科[4]。常规康复理论认为,运动感觉正确是运动控制能力的关键,所以主要通过训练中枢神经功能,重组运动输出,从而改善运动功能。功能再学习方案是常规康复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即把运动功能再学习的内容具体化,以将运动科学、生物力学、神经生理、行为科学有机结合为基础,按照科学的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指导患者进行运动功能的再学习,以帮助更好地恢复运动功能。功能再学习方案不仅重视训练内容的练习,同时也注重训练方法的科学性,强调通过视觉反馈和语言反馈帮助运动功能的恢复,最大程度地改善功能障碍[5-7]。
功能再学习方案是康复训练法的重要内容。临床观察表明,通过2组治疗后平衡功能和运动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说明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得到恢复,而且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功能再学习方案训练卒中后疗效更加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1] 甄敏哲,张瑞红,白江来,等.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误用形成因素研究[J].河北医学,2010,16(12):1483-1485.
[2] 王拥军.脑血管病诊断与治疗的现代概念(一)[J].综合临床医学,1997,13(1):3-4.
[3] 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上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278-296.
[4] 邓倩.临床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
[5] 郜蕾.卒中的康复护理[J].河北中医,2010,32(11):1731-1732.
[6] 赵捷,崔晓,石向东,等.社区康复综合模式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甘肃中医,2010,23(6):21-23.
[7] 潘春光.“治神”在卒中运动康复中的作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6):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