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义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建设分析
钱学义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刚刚联合并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连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当前,我国企业会计工作中信息失真现象比较突出,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全,控制手段失效是其主要原因之一。迫切需要通过法律引导,机制建设以及制度保障来确保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执行有效,不断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为此,笔者结合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对策思考。
1.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目前,部分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理念还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还没有摆脱“家长式”、“行政式”管理的观念,没有把企业当作自主经营的法人实体,企业运营中内部控制机制建立不足,企业高管权力不能受到有效监督。很多企业管理者对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建立与完善不够重视,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从而增加了企业运营风险。
2.企业内部缺乏健全监督制度。近几年来,国家围绕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出台了18项具体规定,但很多企业没有针对性的建立属于自己的内部监督制度,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为了减少人力成本没有设立基本的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有的企业虽然监督制度和机构比较健全,但“制度流于形式,监督停在文字”上,这些都导致了企业不能发挥其制约、监督作用。导致企业会计监督更显得力不从心,使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影响到单位利益或职工个人利益时,甚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企业管理失控,严重影响到企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1.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我国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多是从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改制或重组而成,公司普遍存在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的现象,严重侵害了利益相关人的利益。现阶段,要想从根本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确保有效执行还很难。因此,当前的主要措施是不断治理公司结构,全面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一是优化股权结构,逐步解决上市公司中国有股权比率过高现象,提高流通股比率,不断吸纳社会资本在上市公司股权中的比率。二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董事会和经理层的分离机制。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董事会和经理层权责不分现象,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上市公司现象比较普遍,不可避免的出现企业法人或董事长“一言堂”现象发生,建议由政府牵头设立独立的外部董事,实行董事问责制度,强化董事会的独立性和监事会的权威性制度,同时下设审计委员会,负责对企业经理层的受托责任进行审核和评价。三是不断培育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以提高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主动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从企业实际出发,切实做到通过规范内部控制来促发展,通过发展来规避和化解风险,不断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强化对企业的监督制度建设。企业监督制度主要包括内部监督、政府外部监督以及社会公众的社会监督三方面内容。从内部监督机制建设角度来看,企业主要是要抓好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一是要明确企业员工的责权利关系,对一般业务和重要业务实行分别的监督方法,以提高监督的效率和效果。一般业务要经过复核和实行双签制,防止个人独立处理业务的全过程而可能发生的舞弊行为;而对于重要业务要在履行一般业务手续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决策和部门履职分离,确保监督的有效性。二是要确保监督的多层次化,充分发挥企业的稽核、审计、纪律检查部门的作用,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成立一个独立的审计部门,并直接隶属企业主管领导,以确保监督的效力。三是要确保监督的常态化。对待日常业务会计部门要经常进行常规性的会计核算和监督检查,并可以设置专门的稽核岗位负责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稽核,并纳入程序化管理,将监督的过程和结果直接反馈给企业负责人。
3.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最终还是人来决定的,所以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非常重要。首先,要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入手,培养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严格按照会计制度规定的基本原则来进行企业会计业务的处理。其次,从制度上创新加强会计队伍建设,不能就监督而论监督,出了虚假问题不能把责任都归结于会计的监督不力。再次,要酝酿出台企业内部监督责任制度,要围绕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尽快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追究哪个环节责任人的责任,以确保企业内部监督制度的顺利实施。
(作者单位:江苏省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